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士生應該如何有效地參加學術會議?

博士生應該如何有效地參加學術會議?

作者Steven(社科海歸博士,985高校青椒),本文由學術大爆炸徵稿稿件,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編輯。

剛剛到國外開始讀博士的新人,總會在網路上看到或者師兄師姐嘴裡聽到參加國際會議的好處,這個是當然。你可以增加人脈,也可以不用自己花錢而去舉辦會議的國際或者地區玩玩。然而現在全世界每天舉辦的學術會議,不知道是不是手拉手可以繞地球一周呢,但可以肯定的是:的確很多。所以,怎麼參加會議,以及參加多少會議成為博士生們的主要考慮。

師兄我英國讀博四年整(從落地英國到拿到那張紙),總共參加了3次學術會議。算起來,實在很少。而我的一個師妹,博士一年級就已經參加了5次國際學術會議了。這麼比起來,我實在是很落後。但是,會議真的是越多越好么?其實不是。

參會文章以博士論文章節為主

對於博士生而言,參加會議大部分是需要你提交會議論文的。如果只是去旁聽,自己掏腰包不說,也不會為簡歷增加任何色彩。然而,會議的主題千差萬別,如果為了學術會議而馬不停蹄的寫會議文章,那麼實在有些得不償失。畢竟,對於博士生而言,順利完成博士論文才是你的首要考慮。

那麼問題來了:我怎麼參加國際會議呢?因為國際會議很多,所以總有一款適合你。也就是說,你自己關注一下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關的學術機構或者學術團體,只需要提交的郵箱地址,就可以收到它們更新發布的會議信息。這個時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博士論文具體方向,判斷一下是不是能夠參加這個會議。

如果可以,把自己博士論文中的某一個章節進行修改(理論,方法或者經驗研究部分都可以),然後提交給會議組委會。通常提供經費的會議可能審查嚴格,但是自費的會議是希望人越多越好。這個時候,可以從自己學校申請參加會議經費,一般都是可以涵蓋歐洲機票以及兩個晚上的住宿的。

以這種方式參加會議,一方面可以聽取與會的專家學者對你博士論文的一些建議和意見,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省一些寫作會議論文的時間。當然,如果你博士論文進展很快或者已經有比較成型的會議論文,那麼用論文章節之外的其它內容參加會議也是可以的。總之,就是要以博士論文為重,不要顧此失彼。

要不怕出醜,也要怕出醜

參加會議就要宣讀自己的文章,姑且不論有些低年級博士的語言表達能力,自己文章大部分情況下也是比較有限的。這個不止是低年級博士生,即便高年級的博士,有些問題也不一定思考得完整了。所以會議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不要害怕出醜。即便是別人批評了你的文章,你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如果覺得批評或者建議跟自己的理解有出入,也需要及時補充發問,目的就是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好。簡而言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學術討論么,很多大牛學者在會議上各種打嘴仗,私下卻是很好的朋友,我們年輕學子更是要有一顆謙卑的心。

這裡需要提到一個問題,就是國外學者有時候在中國研究方便比較具有批判性,有時候在我們看來,這個批判性顯然是不夠客觀的。這種情況,不要著急去反駁。如果你有數據事實,那麼可以把這些事實和數據擺出來。如果你沒有,且聽他們說完。

國外學者即便在本國問題上都是相當具有批判性的,很多時候談中國問題更是火力全開。不過學術討論,只要不是惡意中傷,其實一笑置之就好。之前參加一個國際會議,一個印度學者也是拿我們的邊疆政策說事兒,很多人聽著就笑了,大概也是不認同。結果一個中國姑娘和他辯論上了,而這個姑娘語言不利索就不說,她說的邊疆政策感覺更是抹黑。參會的一個中國學者,第二天在我們年輕學者的座談會上可以提出這個問題,告誡年輕學者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沒有必要在學術討論中太過情緒化。

不要過度低水平重複

很多人以為學術會議越多越好,其實不然。我前面提到那個姑娘,博士一年級參加了五次國際會議,只是修改了論文的題目和摘要,內容完全沒變。結果第二次恰好跟我一起,聽了她的發言,完全沒有邏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研究什麼。與會的幾個學者問她,她也說不明白,反而怪自己導師對自己指導不夠。

會後跟我聊起來,說自己年內都不參加學術會議了,要好好理理自己的思路。結果一周以後碰到,說正在辦去愛爾蘭的簽證,又要去參加會議了。結果博士讀了四年,論文一半沒有寫出來,導師直接說要麼延期要麼退學,反正她導師說話她是沒聽過。

不要過度低水平重複。即便是同一篇會議論文,如果你實在想要獲得更多的建設性意見,那麼請在認真思考了前一次會議獲得的評價和意見之後,進行了足夠的修改,然後再進行下一次會議。否則,即便參加再說的會議,並不覺得會對你的水平有什麼幫助。

學術能力是成功學術社交的前提

這個最後卻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覺得參加學術會議可以擴大學術圈子,以後發論文出專著找工作都會有好處。這一點,也對,也不對。

對的方面在於,如果你參加學術會議,發表了很牛逼的會議論文,演講頭頭是道,那麼自然會給其他與會學者留下深刻印象。這樣以來,以後別人看到你的研究成果或者遇到你的文章,也會首先給你很高的印象分。不對的方面在於,如果你的學術會議根本就是水過的,純粹為了參加會議而參加會議,那麼不僅不會加分,反而會減分。

所以,在我看來,學術能力是成功學術社交的前提。不是見的人越多越好,而是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能夠打動別人才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術大爆炸 的精彩文章:

警惕!馬雲無人超市火爆開業,科技改變生活的結果或將推動更多人邁向學術

TAG:學術大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