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美術教育該如何進行?徐悲鴻關門弟子:心中藏錦繡,何處不繁華

孩子美術教育該如何進行?徐悲鴻關門弟子:心中藏錦繡,何處不繁華

歡迎關注「光明社教育家」!

GIF/19K

戴澤

四川雲陽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1922年3月出生在日本,同年隨父母回國,1942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1949年協助徐悲鴻等人建立中央美術學院。曾修復徐悲鴻《奚我後》等多幅作品。應邀為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機構創作大量作品。戴澤是徐悲鴻重要弟子之一,新中國美術教育奠基人,中國第二代油畫家代表人物,中央美術學院奠基人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批會員,徐悲鴻教育學派代表人物。

美育是生命與情感的教育,繪畫藝術有著陶冶性情和疏導身心的作用,繪畫將抽象的情感寓於具體形體中,在道德與情感上的凈化力量優於其它藝術。每一個線條的跳躍,每一個色彩的堆砌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培養學生的繪畫藝術素養是一門學問。對此,記者採訪了當代著名畫家戴澤老先生。

藝術修養深厚的戴老有著返璞歸真的真誠氣度,他將傲然風骨、超然氣韻注入作品中,在水彩跳躍間完美地詮釋著物我的協調與平衡,他將繪畫視為全部生命,用盡一生去勾勒,構築一個明美的世界。靜水流深,因沉迷繪畫,晚年的戴澤恬靜寡言,於淡泊中,守護一份平和自在。心有一片海,卻將萬里灝滔揉進筆底波瀾中。談及美育,戴澤表示,繪畫是表達孩子內心自我的一種方式,是修鍊孩子心性的最好方式,對於砥礪孩子的品格、潤澤心靈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繪畫教育:要在觀察和體驗中探索

戴澤生活在中國巨大變革的時代,人生經歷波瀾壯闊,國家命運與他個人的藝術之路緊緊聯繫在一起。戴澤一直將《中庸》中的「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奉為圭臬。這也是恩師徐悲鴻對學生的要求:做一個德學兼備、進取知禮之人。

照片攝於1953年。第一排從左至右分別為:江豐、王式廓、徐悲鴻、戴澤

記者:您覺得繪畫藝術對您的人生有什麼影響?繪畫藝術作為美育的一個載體,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作用?在授課中,您是如何教授學生畫畫的?

戴澤:繪畫是我一生的職業,伴隨了我一生,我從小就喜歡繪畫,我的父親從日本京都工業大學留學回來在四川老家辦學,我得以接觸繪畫,幼年時喜歡看《良友》畫報,對豐子愷先生講音樂的文章印象深刻。父親比較開明,給了我足夠的自由,讓我去發展自己的愛好。長大後考取了中央大學。

現在學校提倡美育教育,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對孩子來說,繪畫是對性格的一種磨練!它教會孩子學會表達,學會創造,勤奮嚴謹,能夠沉下心來,堅持不懈。這對孩子心性的養成非常有益。繪畫可以幫助孩子找到他們最快樂最自信的成長路。

當然,孩子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老師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一生中最幸運的事就是遇到了多位好老師:徐悲鴻、傅抱石、謝稚柳、秦宣夫、陳之佛,他們都身懷絕技,一句話往往就令人受益終生。徐悲鴻先生鼓勵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深入生活勤於寫生。徐先生在新加坡舉行義賣畫展支持抗日,他教導我們,一個畫家首先要愛國,要有使命感,隨時為國家效力,這是對我藝術觀和世界觀的一次深刻啟蒙,影響了我的一生。

徐悲鴻先生的教學別具一格,他會親自為學生示範繪畫技法。有一次他在我的畫架前駐足觀察了一會,便親自動手為我修改習作。幾筆下來,整個畫面的關係就調整了過來。徐先生說:「臟一點就對了,筆根上的顏色是最好的。」這句話對我如醍醐灌頂,我之前作畫總怕顏色臟,每支筆都洗得乾乾淨淨,顏色分得清清楚楚,卻適得其反了。

在創作中,我一般不大給學生改畫,而更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畫,一起感受,讓學生學會觀察,這個畫該怎麼畫,技巧在哪裡,如何巧妙地選擇切入點,這是要學生深入去體會的,學生耳濡目染自然會得到他們想要的。

記者:學習繪畫聽起來輕鬆,但要真正學習起來,就知道這是一條無比艱辛的路,如何才能學有所獲?在繪畫學習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感受力和創造力?

戴澤:繪畫是內心的需要,如同呼吸一樣,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讓畫面同你一道呼吸。在培養孩子感受力和創造力方面,不要束縛孩子的奇妙想法,多帶孩子們去感受自然,感受有歷史溫度的城市,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要多帶他們去美術館,博物館。孩子的好奇心就是藝術創造力的源泉。

繪畫要求有很高的觀察能力,不管面對靜物、人物還是風景,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找到畫面中最美的部分及細節,不斷用自己的視角觀察世界,並融入到畫作中去。學繪畫的人和不學繪畫的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不一樣。學習繪畫的人更加註重細節、質感,更能觀察、欣賞到世界的美。繪畫能培養人的氣質,影響人的情趣。審美品位是靠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藝術修養熏陶而來。一個從小喜歡藝術、喜歡繪畫的人,在氣質上是與眾不同的。

記者:現在有不少學生,剛學習繪畫時,勁頭信心十足,堅持不了多久,就中途放棄了,對這種現象您如何看?對於藝術來說,您覺得天賦和勤奮是什麼樣的關係?

戴澤:孩子學藝術應注重素質、感覺的培養,從中學會欣賞和理解藝術,用心靈去感悟藝術。學習沒有不吃苦的,藝術名家、大家也都是勤學苦練出來的。很多孩子吃不了苦,剛開始學習時覺得新鮮,隨心所欲的塗鴉,可是越到後面越覺得不是那麼好玩,需要不停的重複練習,覺得枯燥乏味,興趣便會急速下降。學會執著堅持也是學習藝術的一個重要目的,不管以後是否從事藝術行業,這都是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

如果說天賦,不如說是天生執念,對於繪畫藝術來說,興趣是最重要的,要擁有極大的熱情,花時間投入進去,這就需要勤奮。即便是天才,脫離了長期的學習,也將淪為庸常之輩。有藝術天賦的人,感悟能力和表現能力會很強,畫出的作品也更富有感染力,但只有天賦是不夠的,後天的努力更重要。一個畫家繪畫技藝的提升和繪畫思想的磨礪需要不斷學習、勤奮多畫、刻苦訓練。

美育育心:用繪畫藝術滋養心靈

戴澤先生一生致力於繪畫藝術的探索,融合中西繪畫之長,有著獨特的創作實踐和藝術追求。從教數十年來,為中國美術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著名者有靳尚誼、王沂東等。

記者:繪畫的獨特魅力在哪裡?藝術教育的價值是什麼?從學生心理認知和人格發展的角度來說,繪畫藝術教育對學生有何幫助?繪畫藝術教育能否有效提升孩子的審美水平,從哪些方面可以體現?

戴澤:藝術依託於人,一切以人為尺度,人們在畫畫時,會把自己的性格傾向、心理需要投射到圖畫中。繪畫是內心的一種表達。藝術教育對於人更好地成為一個人,在認知自我的方面有一些作用。繪畫藝術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藝術修養潛藏著很強的自我修復和完善能力。

藝術是自由的,要發自內心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初學者不要盯著結果,成功在於堅持的過程。繪畫教育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一旦思想自由了,藝術教育的春天也就真正來臨了。

繪畫更多的功用在於心靈的滋養。繪畫藝術帶給我們更多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養,陶冶情操,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即便是將來不從事繪畫事業,這樣的美育教育,也有助於孩子的成長,把某一領域的知識技能、方法遷移到新的領域,就會出現新的奇蹟。

鑒賞比畫更重要,家長的審美水平才是影響孩子的主要因素。大到一座城市的建築,園林,小到家裡的碗筷、傢具、牆上的裝飾物,都會對生活在這一環境中的人產生日復一日的影響。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時間慢慢地來改變。

繪畫的力量:繪畫藝術磨礪成長

戴澤忠實地繼承了徐悲鴻先生的繪畫技法,融進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形成了強烈厚重的個人風格。戴澤以油畫著稱,藝術造詣深湛,當今中國畫壇能出其右者寥寥。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深入生活,深入實際,作品中充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厚重的人文主義精神。

記者:繪畫藝術教育的難點在哪裡,如何解決?

戴澤:藝術雖然沒有標準,但觸動人心靈的作品具有共通性。西方的藝術在經過漫長的發展之後,與中國的藝術走得越來越近。在繪畫過程中,先要去努力做到100分,甚至120分的完整,這還不是最難的部分。當你達到這一程度後,接下來要開始做減法,這才是最難的。減什麼不減什麼、減到多少為宜,度的把握很重要。

記者:在繪畫藝術的創新方面,學生如何去做?在繪畫學習的過程中,如何把握繪畫內容和技巧兩者之間的平衡?對學生來說,創作和臨摹哪個重要?

戴澤:真誠與淳樸是藝術的生命力,人刻意為之往往弄巧成拙。西方藝術在很長一個階段都拚命強調創新,過猶不及。近些年又開始回到寫實的舊路上來了。自然有它的規律,周而復始,循環往複。藝術作品是藝術家情感和生命體驗的結晶,僅僅依靠單純技巧而存在的作品很難成功。藝術沒有標準,能夠打動人的藝術作品就是好的,不管是文人畫、印象派、當代藝術還是行為藝術。臨摹是創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向前人偷師的一個捷徑,這是傅抱石先生在課堂上教導我們的。能夠臨摹好的作品對藝術技法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創作是臨摹的目地和歸宿。

記者:您對繪畫藝術未來的發展前景有什麼看法,您的期望是什麼?

戴澤:藝術發展是人類思想發展的鏡子。繪畫是一種藝術表達,它的意義在於交流,更在於完善心靈。感受藝術學習的美好,能讓我們發現生活中的更多樂趣,激發學生對理想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憧憬與渴望。

本文選自《教育家》雜誌2017年9月刊

《心中藏錦繡,何處不繁華——當代著名畫家戴澤的美育觀》

作者 | 邢曉鳳

編排 | 艾曉玲

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而是我們要創造的地方。

GIF/1514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家雜誌 的精彩文章:

1800萬翡翠原石切開全是癬,轉手後價格居然暴漲一億!
10位名人讀書方法,教你愛上讀書!快快收藏!

TAG:教育家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