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發出聲音,家長要積極回應

寶寶發出聲音,家長要積極回應

儘管0-1歲的寶寶不會說話,但他們會通過肢體、表情、以及聲音等來向媽媽傳遞信息,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生理狀況。做為媽媽,應該盡量讀懂寶寶發出的各種聲音,並儘快做出回應,從而促進寶寶語言和交往能力的發展。

寶樹媽把0-1歲的寶寶發聲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媽媽們掌握好這些特點,就能更好讀懂寶寶的發聲了。

回應寶寶的哭聲

4個月以前的寶寶,主要靠哭聲來表達需求。媽媽一定要細心判斷寶寶哭聲的意思,儘可能回應寶寶的需求。在與寶寶接觸中,要多與寶寶擁抱、撫摸、對視,抓住每次與寶寶說話的機會。寶寶在媽媽的回應下會有越來越多的肢體語言,因此變得聰明活潑。如果媽媽對寶寶的哭聲沒有反應,寶寶也會感到失望的。

關於寶寶哭聲的含義,寶樹媽是這樣解讀的:

我餓了——寶寶哭聲有節奏且短促,然後越來越強烈,最後變成號啕大哭。

我疼了——雜訊突然爆發,刺耳的尖叫,伴有張大嘴巴、握緊拳頭等動作。

我困了——哭聲急躁不連貫,有時大哭幾聲,有時哭不現來,伴有打哈欠,很厭煩等。

回應寶寶的咿呀作語

寶寶從4個月大起,開始有了要「說」的表現,常常會咿呀說個不停,大多數為單音節,6個月前後,開始出現雙音節,如「爸爸,媽媽」等。媽媽要非常珍惜寶寶的「咿呀作語」,每當這個時候,媽媽應該放下手裡的活,面帶微笑地靠近寶寶並呼喚寶寶的名字,再不停地重複寶寶的發音,一來一往,寶寶再次聽到媽媽呼喚名字時,會「咿呀作語」來回答。堅持不懈地訓練下去,寶寶會慢慢學會如何和成人進行交流了。

回應寶寶發音萌芽期

隨著寶寶發音器官的完善,寶寶能發出更多的音節,音調也開始多樣化。有時候,寶寶會模仿大人的一些簡單肢體動作和語音。當寶寶模仿時,成人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因為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非常短暫,為了維持說話的興趣,媽媽要順著寶寶的思路不斷改變話題。

積極回應寶寶,促進語言發展

小寶寶都會有表達的意願,只是礙於還不會說話,他們只能通過哭、咿咿呀呀等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此時媽媽一定要積極回應;當寶寶無意或有意地發出各種音節的聲音時,媽媽也應給予回應和鼓勵,並通過這些機會,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為學說話打下良好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常見兒童疾病預防,為了寶寶趕緊學會!
6種情況導致寶寶夜啼,寶寶夜裡哭鬧不止,止哭妙方贈予你
女子心神不寧回到家,查看狗寶寶情況時,眼前這幕把她嚇壞了!
過度親吻和揉捏臉蛋,寶寶們紛紛不樂意了!
兒子娶了個不懂事的媳婦,生下巴掌大的寶寶,全都是因為她幹了這些事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