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算嚇一跳!中國百餘枚導彈即可癱瘓印軍所有邊境機場

一算嚇一跳!中國百餘枚導彈即可癱瘓印軍所有邊境機場

近期,具有印度空軍背景的智庫——印度空中力量研究中心出台了名為《來自中國的空中威脅》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旨在分析中印空軍的力量對比,部署態勢,以及戰時中印空軍可能發生的對抗模式。然而,這份看似內容嚴肅的報告中卻出現了使筆者感到荒誕不經的觀點。

印度空軍智庫的報告一方面強調中國空軍力量對印度空軍存在的廣泛威脅,另一方面卻認為通過一點簡單的「運算」就能抵消掉中國軍隊常規彈道導彈數量優勢。那麼印軍的「運算」究竟是怎樣進行的?這種說法又是否合理呢?且聽筆者為您仔細分析。

印度智庫報告認為,中國軍隊會在開戰之初,運用部署在中國西部地區的近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摧毀印軍飛機,並打擊指揮控制中心、防空系統和雷達通信站等地面設施。隨後,中國空軍會利用預先打擊帶來的戰機,搶先發起空中進攻戰役奪取制空權。因此,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附近的解放軍導彈部隊和空軍航空兵會對印空軍構成較大威脅,印軍認為對這兩種力量應該加以重視。

如果說截至此處,印度智庫報告所做的分析尚屬客觀、合理的話,那麼後文所提出的面對解放軍優勢力量的「應對之策」則不禁令人啞然。儘管印軍設想中的解放軍進攻方式堪稱凌厲,但印度空軍卻絲毫沒有被嚇倒,並提出通過一種簡單的數字「運算」就能化解中方優勢的「良策」。

印空軍認為,儘管中國空軍和常規導彈部隊在裝備數量和質量上有一定優勢,但通過對於中國彈道導彈對印軍機場打擊模式的「運算」,其認為一旦開戰,中方勢必會利用常規導彈打擊印度空軍前沿機場。而在常規導彈攻擊機場時,每摧毀1條跑道就需要3個理想平均命中點,每摧毀1個滑行道需要2個命中點,每個命中點至少要進行2次打擊才能確保達到較好的毀傷效果。照此運算,如果使印軍1個機場失效6小時,中國軍隊就需要消耗55枚導彈。而想要使印度的機場失效1天,則需要使用220枚導彈。如此算來,僅僅印度空軍的3個機場作為靜態目標,在2天時間內就會耗盡中國部署在前沿地區的各型常規導彈。

讀到此處,筆者已經稍微感到神志恍惚了。按印度報告的運算方法,可以說解放軍火箭軍的所有常規導彈都消耗掉,也壓制不住印度「堅強無比」的機場。遑論依靠火箭軍去應對其他更為強大的對手和更難打擊的目標了。那麼,這種看似「合理」且令人驚慌的觀點是否準確呢?

首先,印軍在分析常規導彈攻擊機場作戰方式的過程中,犯了一個關鍵性錯誤,即把作為打擊目標的「機場」和「機場跑道」混淆了。儘管在一個機場的設置體系中,跑道目標最大,易受損性也最高。因此使用常規導彈打擊機場跑道看起來是最簡單有效的手段。然而,跑道雖然容易摧毀,但也可以在戰時被快速修復。同時,機場是由各個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子系統構成。這些子系統包括飛機、通信指揮設施、跑道、停機坪、油庫、彈藥庫等等。

在軍用機場設施中,通信指揮設施、停機坪、跑道、油庫和彈藥庫等設施均是保障飛機戰力的不可或缺部分。只要其中一個受損,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和飛機起降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如果以癱瘓印軍前沿機場為目的,打擊上述目標的效能顯然要比打擊機場跑道強得多。

而如果使用常規導彈打擊上述目標,需要消耗多少枚導彈呢?就讓我們以印度報告中提出的運算方法為模型,進行簡單計算來看一看。使用常規導彈可以打擊機場的通信、導航樞紐設施,或者指揮設施,如通信電台、對空發信台、輔助著陸設備、導航台等。上述設施均為固定且佔地面積較大的建築類目標,如果對其實施打擊,則對建築物的任意1個命中點進行打擊即可。

考慮到「每個命中點至少要進行2次打擊才能確保達到較好的毀傷效果」,且「料敵從寬」,那就進行2輪打擊吧,則癱瘓1個機場需要消耗2×2=4枚常規導彈。如果要遮斷印軍3座機場,則12枚導彈足矣。同時,機場的指揮通信設施都需要經過較長時間建設,且需要安裝易遭打擊的大量技術裝備,因此很難像跑道一樣在「2天」內恢復使用,具有較為長時間的癱瘓印軍機場的毀傷效果。

同時,中方還可以針對機場的油庫、彈藥庫實施導彈攻擊。雖然一般機場也會建設備用後勤倉庫和野戰臨時倉庫,但由於後勤倉庫目標較大,且防護性不強,即使按照前述「料敵從寬」原則,打擊1個機場的1個彈藥庫和1個油庫也只需要2×2×2=8枚常規導彈。

考慮到還可能有備用倉儲設施,我們不妨再將導彈消耗數翻倍,則每打擊一個需要至多6枚導彈,3個機場48枚導彈也就頂天了。更何況打擊彈藥庫和油料倉庫,還會引發彈藥和油料的二次爆炸,導致印軍需要較長時間對上述損失物資進行再補給和重新部署,因此打擊後勤倉庫也能使印軍機場癱瘓相當長的時間。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看到,癱瘓印軍在邊境地區構築的10餘座機場,至多需要消耗100餘枚導彈,而這並足以將解放軍現役常規導彈庫存消耗殆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運算結果,都是我們在印度智庫報告提出的作戰思維框架下進行分析的結果。而從中國軍隊作戰理論來看,控制在戰區級指揮機構甚至中央軍委手中的常規導彈部隊,是用來打擊戰役級目標的。也就是說,在邊境戰爭或大規模衝突的環境下,常規導彈攻擊的優先目標應是對手的國家級指揮和通信樞紐,重要的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線及中轉樞紐,以及邊境淺近地帶的戰役後勤和軍事工業設施。因此,一旦戰事打響,常規導彈的攻擊目標都遠比部署空軍部隊的機場重要,而其帶來的毀傷效果也遠比癱瘓幾座機場更為顯著。

同時,在此條件下,對印度邊境地區的機場和空中力量的打擊和遮斷任務,則要交給中國空軍航空兵部隊承擔。眾所周知,航空兵的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攜行精確制導彈藥的能力較強。以中國空軍現有裝備來說,至多1個中隊(4架)的戰鬥轟炸機就能承擔4至8枚常規導彈所執行的打擊任務。儘管上述戰機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時可能有所損失,但戰鬥轟炸機能夠在短時間內多次執行打擊任務,顯然比「一波流」的常規導彈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火力優勢。

綜上所述,印度空軍報告中提出的以「運算」方式抵消中國常規打擊力量優勢的觀點,無異於在缺乏空中打擊戰役概念下的「痴人說夢」。印度智庫的觀點或許可以為印度空軍徒增幾分自信,但如果印軍對此當真,則只能對印空軍的未來建設和發展造成損害。

圖為印度空軍裝備的蘇-30MKI戰鬥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軍事 的精彩文章:

拳打中東布局亞太 美防長提出軍隊建設三目標
俄在中東軍火市場排擠美國 以武器輸出改變地區局勢
巨額軍售誰得利?外媒:美國居然把F-16同時賣給印巴
反正美軍最厲害?美媒評點人類史上6支最強陸軍
斬首行動+黑客攻擊!韓稱朝特種兵演練襲擊首爾

TAG:參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