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衡量某人的太極功夫,而是先搭手一試!先聽聽對方內勁功底如何!

衡量某人的太極功夫,而是先搭手一試!先聽聽對方內勁功底如何!

太極秘要

衡量某人的太極功夫,而是先搭手一試!並不看此人身體多高,力氣多大,是否熊腰虎背魁梧粗壯。哪怕對方看上去弱不禁風,「貌不驚人」,也不要粗心大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真才不露相」!

與對方搭手時,必須先端正態度,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先聽聽對方內勁功底如何!如對方「聽勁靈,變勁快,化勁活,拿勁穩,發勁准」,哪怕你體重比對方重一倍,也無濟於事,稍粗心大意就會被摔得鼻青臉腫,此時就更不能盛氣凌人了,就應反省和老老實實甘拜下風。

練太極拳學推手,力與勁是一對冤家,如外力不捨棄,內勁就不長,有些人練了幾十年見效甚微,主要是學習態度不端正,總想擺老資格、「露一手」,開始用「小力壓人」,慢慢用「大力壓人」,小力、大力逐漸變成僵勁拙力,到時後悔晚矣。

切記「捨己從人」不要「以力壓人」,否則越練越背道而馳。力與勁不僅是冤家,而且「脾氣」「性格」截然相反,力有形、勁無形,力方勁圓,力澀勁暢,力遲勁速,力散勁聚,力浮勁沉,力鈍勁銳等等。

談到勁,除了上面著重提到的「棚、捋、擠、按、采、捌、肘、靠、沾連粘隨」外,還有諸如「聽勁、懂勁、走勁、化勁、接勁、借勁、引勁、拿勁、發勁、提勁、沉勁、截勁、斷勁」等等,在推手中也各有特色,今分別探討如下:

(一)聽勁

聽勁在推手中貫徹始終,「聽」並非用耳朵去聽,而是以周身皮膚之觸覺去感覺。只有練拳架能松、能沉,推手時能做到粘連粘隨,才能通過皮膚接觸感覺到對方勁路的來路去向。練聽勁就是練感覺的靈敏度,僵勁拙力者不能練出聽勁,一定要在練拳時就注意力與勁的運用,所以練好拳架是進行推手的必要條件。

(二)懂勁

練成聽勁後,使你對對方的意圖逐漸了如指掌,逐步去掉頂、匾、丟、抗之病,這就開始進入懂勁階段。能懂勁一定能聽勁,但能聽勁不一定懂勁,所以懂勁比聽勁更難練。往往經過名師口授和自己加強練習,在細細揣摩中慢慢悟出。簡單、急躁是難以進入懂勁地步的。

(三)走勁

上面說到,勁是無形的,推手時通過「意到、氣到、勁到」,勁路在體內沿弧線虛虛實實、剛柔相濟、忽大忽小、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地進行圓周運動。太極功夫越深,旋轉越小即圈子越小,往往能達到閃電般一觸即發地步,那就是圈子半徑趨向於零,達到「化即發」的高乘階段了。

武俠小說名家金庸在《飛狐外傳》一書中對太極走勁有較形象的描述:

亂環訣

亂環術法最難通,上下隨合妙無窮。

陷敵深入亂環內,四兩能撥千斤勁。

手腳齊進豎找橫,掌中亂環落不空。

欲知環中法何在,發落點對即成功。

「亂環訣」形象地說明了太極走勁出手招招成環,所謂亂環,就是說拳架雖為定型,但勁路變換取決於人;手法雖均成環,卻有高低、進退、出入、攻守之分,劃圈也有大圈、小圈、平圈、主圈、斜圈、正圈、有形圈及無形圈之別。

吳式太極拳走勁往往暗蓄環勁以無形克有形,引對方進入自己的無形圈內,那就要其左即左,要其右即右,變化越來越多。走勁時圓圈的一半是避實就虛,另一半是根據聽勁,找到對方的弱點乘虛而入,就這樣虛虛實實地以四兩微力就能撥動對方千斤。

(四)化勁

化勁是順人之勁,或高或低或橫或直或快或慢,都能與之結合一致,粘而化之。一般都是前半圓圈(有形或無形)粘而化之,真正的化勁,在化中須有虛虛實實地摺疊,使人不知勁路,直至對方失勢為止。在化勁時勁中也略含棚勁,但強弱適中,注意彈性,在對方之勁將出而未全出、將至而未全至時隨勢而化,不要太早或太遲。化時走的圈視功夫深淺而定,功夫越深圈越小,直至到「化即發」地步。功夫深的聽勁靈敏,對方稍有微動即「一動無所不動」,在對方尚未覺察時,腰跨腿意氣勁都已作了調整,以不露形的無形圈還給對方,化時極柔軟,還時極堅剛,往往使對方招架不住。

(五)引勁

引勁是對方不出勁而引誘他出勁,以便「後發先至」;或者引誘對方按自己理想的路線出勁,一般引勁是處於化勁和拿勁之中間。要引誘對方出勁對功夫淺的人來說談何容易,往往適得其反,反而中了對方的圈套,因引勁是在對方不動的情況下出微力試探,如對方功底略高一籌,他會順勢來個「引進落空合即出」,反而中了對方圈套。為了不至於上當,在引勁同時即輕靈圓活地變方向變速度,當對方迷惑不解作同樣試探時就引其入殼,實際上這是假引勁而促使對方真出勁,促使其神散氣浮,正在驚慌之際,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引勁不僅是用手來引,也可用身法、腰法、步法等,一般初學者不易做到。

(六)拿勁

拿勁是拿對方實處、僵處或鈍處,如對方非常輕靈,將拿而未拿到之際,要注意不露形。一般是拿活關節,拿到後不要使對方化脫,否則自己會受到很大威脅。拿勁一般不是用手拿,用手拿容易被對方化而反遭危險,主要是腰腿上的勁;不是用力拿而是用意拿,步法、身法方向是否合適也很重要。使用拿勁時,務使自己尾閭中正、頂懸步穩,對於自己重心更須注意,「拿人不過膝,過膝即不拿」,影響重心而不穩的不拿。一般功夫深的將對方拿而不發,這叫「入榫」,對方不是敵人,就不致使對方難堪,拿勁也分有形無形兩種,功夫愈深拿的圓圈越小,這是一種高深功夫,非刻苦努力不易成功。

(七)發勁

發勁就像拋物與射箭那樣,均在一剎那間,欲拋即拋,欲射即射;發時斂氣凝神,目注對方,尾閭中正,虛領頂勁,涵胸拔背,沉肩墜肘,伸指立掌坐腕,向下松腰坐胯,真正做到「意到即氣發,氣到即勁到」,發者本身愈覺未使勁,而對方卻愈覺沉重。發勁時決不能猶豫不定,欲拋不拋,欲射不射,欲發不發,倘猶疑不決,意氣一斷則全功盡棄。勁發出後,最好是對方雙足離地一次騰出,如對方只能帶跳帶退則次之,主要是氣與勁不足之故。如發勁不通暢,或給對方威脅不大,就要找出其中原因,一般發勁不通暢就需檢查自身,肩是否墜而松,肘是否沉,往往要在腰腿腳上找原因,腰腿配合不當,其身散亂,發勁就不能「完整一氣」。如發勁後給對方威脅不大,原因就更多了,從機勢上找原因,即發勁是否正處得機得勢時發的,還是過早或過晚,過早即易與對方發生頂撞,過晚則對方已開始轉化;從方向角度上找原因,在方向角度上是否最奏效時發勁的,這就要看聽勁、懂勁程度如何,化勁水平如何,稍有欠缺都能使發勁造成方向角度上的偏差;從時間上找原因,發勁是否恰當其時等等。

發勁種類頗多,有其極猛的冷勁,是在對方不知不覺中下手,危害極大;斷勁是在引人得勢後內勁稍微緩了一緩,隨即以全身蓄勁向對方要害發去,猛烈異常;抖跳勁是當自己被對方粘住時,即用腰腿勁抖拍對方,使對方雙腳騰起,像排球一樣;鑽勁較沉勁厲害;分勁較寸勁狠;截勁較長勁為猛。

初學發勁,先要知道勁路,能通達一種勁後,其他勁也可以逐漸通達。可在推手中先向對方進行偵察探知,避其長處,攻其薄弱環節,有時發其呆實處;有時發其不變處;有時輕輕引勁而以掌發之;上下輕重相當者發其中部;如對方散亂就發其散亂處,失勢就發其失勢處。話雖然如此講,但對於初學者來說,不要急於學發勁,應先練好拳架和學聽勁、懂勁和化勁,虛心學習功夫深的師父發勁,從中逐步探索其奧秘。

(八)提勁

是提高拔上的意思,即將對方之根拔起,使其重心傾斜。提勁的方法全在腰腿,而不是用手提,用手提則重而且笨,易被人發覺。用提勁時,腳步要站穩實,虛領頂勁,氣貼背,尾閭中正,斂氣凝神,兩眼注視對方,運用時隨機應變,如提之得勢,再後引,當對方身不由主時就可用按勁發出。如提手上勢功夫深常用。

(九)開勁

開勁即化開,但對方之勁剛猛,即以輕柔之勁化開,「引進落空合即出」中的引進落空就是將對方之勁引進化開然後再合而發之,如封似閉就是這樣用的。功夫深者往往自開其門,待對方深入即反擊之。開勁不但能化也能發,不要失去良機。

(十)合勁

合勁發出時特別緊湊完整,因將全身之氣集中在一起,發出後對方無法逃避。發合勁須用腰腿勁、涵胸拔背、沉肩墜肘、氣貼背,合勁在發勁時起很重要作用,是最常用的一種勁。

還有長勁、沉勁、截勁在推手中都有較強的技擊性,放長勁能使對方跌出很遠;沉勁如海底針,勁由背經過臂、手直達對方,對方身體也隨之急劇下沉,一股反彈勁直衝腦門,常被震得嗡嗡作響;截勁出手剛且快,主要用於手、臂、肘、肩、胯、膝、腿、腳,正當對方欲變化而又不能變化處於發獃之時,運用帶弧線和直線的截勁向其中心發去,其勢威猛無比,容易傷人。初學者不易掌握,功力深的雖能運用自如,也很少採用。

綜上所述,讀者對勁略有所了解。但須知在推手時,兩人比手猶如用兵:多算勝少算,無算者雖勇必敗;比手則意多者勝,無意者敗。如對方身壯力大,我卻弱不禁風,但對方之力我知之甚意,而我用之「意」卻虛實無定,變化無窮,隨著「意到氣到勁到」,使「勁」也隨時隨處變化,則意多力少者,屈身自由縱橫莫測,機至發動如電光之閃,炸彈之威,對於力多意少者,一旦跌出尚不知所以然。

所以推手用「意」仍是上策,即拳架上注意用「意」的,在推手上定能見效,這也說明拳架為體,推手為用之間的關係。

最後小編繼續推薦幾本有關太極拳內勁相關圖書作品(其它免費電子版獲獲取關注太極養生堂後,進入公眾號回復「下載」)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電子圖書,和我一起免費學習太極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對太極拳認識的三大誤區,無數人「中槍」
圖奇の每日投票:粉絲太極端,死老鼠惹了誰?
秋,夜,一套太極拳驚艷了時光!
學練太極拳的一些感悟14條和太極拳的松沉「實話」16條
書畫界最會養生的藝術大師張大千,紙上也能打太極拳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