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瑞士各界看好中國發展前景:變化的世界需要進取的中國

瑞士各界看好中國發展前景:變化的世界需要進取的中國

在瑞士,處處能夠感受到來自遙遠的東方大國——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中國製造」,到每年都增長的中國遊客數量;從在各個國際組織中日趨活躍、數量不斷上升、職位逐漸提升的中國僱員,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年初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圍繞世界和平與發展提出的中國主張。總之,現在在瑞士,學中文時髦,談中國必不可少。

兩名兒童在蘇黎世的中國園內玩耍。照片為新華社發

1

中國青年有無窮的進取動力

中瑞相距雖然遙遠,但兩國商業往來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葉。20世紀50年代中期,瑞士的銀行成為首批與中資銀行建立代理行關係的西方銀行。瑞士還是首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商業協議的國家之一。2007年,瑞士正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2013年5月,中國與瑞士同意簽署全面自由貿易協定,使瑞士成為歐洲除冰島外首個成功與中國簽署自貿協議的國家。

1982年,中瑞合資迅達電梯有限公司是中國批准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工業企業。曾長期為這家企業服務、並曾在該公司中國分部任職的菲利普·莫納先生說,中國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令人印象深刻。

莫納曾任日內瓦-伯爾尼經濟署署長,現在為多家中國企業進軍瑞士提供諮詢。他於1992年對中國進行了第一次訪問,1995年還在中國工作了一年。他說,那個時候,即使一個像北京這樣的中國大型城市,也很少有汽車,幾乎沒有人會說英語,而且即使與「會說英語的中國人」溝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莫納當時是一家擁有6000名員工的中外合資企業的外方管理者,但「很難知道該公司正在發生什麼」。他說,那時西方人的普遍印象是,中國的進步將會非常緩慢,而且中國人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不高。

莫納對中國的印象並沒有止步於此。他後來平均每年要去中國旅行兩次,對過去25年來中國取得的進展感到十分驚訝:

首先,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非常快。「我記得當年從上海到蘇州的汽車旅行,在一條混亂的路上花了我們一整天的時間。現在,高速公路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

其次,中國產品的質量和工業效率大大提高。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製造」的產品還很難在國際上找到銷路,但現在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

再次,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已經變得非常國際化,英語等外語的總體水平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平均來看,中國年輕人比日本年輕人英語說得更好。

最後,在很多方面,中國年輕人的生活與父輩的生活已完全不同。20多年來,新成立的私人公司數量驚人,西方已經看到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技術創新巨頭所取得的國際成就。相比之下,在過去25年里,西歐並沒有太大變化。「在這個意義上,我父母的生活與我的生活幾乎毫無二致」。

莫納真誠地對記者說:「我對中國的未來非常樂觀!」他之所以持這種樂觀態度,根本原因是中國青年有無窮的進取動力和實現理想的堅強意志。在歐洲,許多人總是靠「吃國家」「吃福利」過活。換句話說,他們期待著免費教育、免費保健服務和慷慨的失業救濟金,而毫無工作的動力。在中國則正相反,年輕人更多的是依賴自己的勞動和努力,去取得與此相對應的回報。

6月22日,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中國提出的「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這是人權理事會歷史上第一次就發展問題通過決議。照片為新華社發

2

.中國發展是全世界的利好

記者的老朋友喬治·豪爾先生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科技與創新管理教授,過去十年間多次受邀到中國講學。作為研究中國創新問題的國際知名專家、多家知名企業的諮詢顧問,他潛心研究中國創新發展現狀,深度剖析中國智能製造核心競爭力。他認為,中國通過對創新過程的有效管理以及科技的商業化創造了大量價值。

豪爾教授的研究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完成了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的轉變。除了生產全世界近半數的電腦、數碼相機和廚房電器外,中國的製造業把更多的精力轉移到產品的自主開發中,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成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創新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企業的創新離不開政策的支持,離不開教育系統大批高素質人才的供給,離不開整個社會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支持。只有深刻理解中國的創新現狀,才能在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中發現未來的商業機會,實現突破式發展。

豪爾說,近30年來,全世界從未出現第二個像中國這樣經濟增長如此迅速的大國。在此過程中,數以億計的人擺脫了貧困。如此大規模和高速的改變,伴隨著其獨有的特性:

中國網民人數超過7億。絕大部分城市網民的工作都與智能終端和網路服務有很大關聯。近5年來,中國人收入年均增長率近8%。總體而言,中國已不再是一個低收入國家。

在建造交通基礎設施方面,中國可謂世界之最。這裡建造了全球最大的橋樑,鋪築了長達20000公里的高速鐵路網路,還有位於四川稻城海拔4410米的全世界最高的機場。20多年來,中國每年都將8.5%的GDP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而歐盟和印度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分別僅占其GDP的2.6%和3.9%。

豪爾的新作《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如何成為全球創新者》剛剛出版了中文版,該書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從製造大國轉為創新大國的過程中,政府、企業、個人所起的不同作用。豪爾教授認為,沒有人能對這一變化迅速的世界和中國形成全面的看法。他的研究試圖探討這樣一個問題:中國能否在從「世界製造工廠」向「大型創新引擎」轉型過程中獲得成功。在書中,他通過講述案例,展示了對中國經濟轉型的積極看法。

他強調,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不僅對中國自身是好事,對全世界而言,也是重大利好。

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期間,包括馬雲在內的諸多中國企業家也在瑞士達沃斯亮相,吸引了眾多媒體關注。照片為新華社發

3

全球公共產品有了「中國版」

今年年初,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等提出系統的中國主張,引發世界範圍的廣泛共鳴。

日內瓦智庫國際貿易、發展和經濟治理諮詢中心副主任,中國前常駐世貿組織參贊盧先堃對記者說,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危機和主要國家選舉政治的雙重作用下,由於政府政策長期缺位,全球化在引發失業、破壞環境等方面的負面作用被人為放大,西方主要國家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不斷高漲,全球經濟治理出現「領導力真空」,多邊貿易自由化進程陷入停滯,經濟全球化面臨重大挑戰。

盧先堃說,在此情況下,中國多渠道促進和改善全球經濟治理,同時以中國方案引領經濟全球化,表現一枝獨秀,負責任的大國作用彰顯。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中國引擎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核心動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2013年至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31.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根據世貿組織的統計數據,自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最不發達國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場。

作為世貿組織的核心成員之一,中國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靈活務實地推動多邊貿易談判儘可能取得進展。在多邊貿易談判舉步維艱的情況下,中國既以身作則,通過自身貢獻發揮引領作用,同時也通過彌合各方分歧來發揮橋樑作用,推動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信息技術協定》擴圍談判、農業出口補貼取消等重要談判達成協議。另外,中國也利用「二十國集團」(G20)、金磚國家以及各項自貿區協議等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尤其是2016年,中國作為G20輪值主席國,完成G20結構性改革的頂層設計,促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中國版的全球公共產品,引領新一輪全球化朝著包容發展、共同發展的方向演變。此項倡議獲得了全球各國的普遍歡迎和積极參与。在剛剛舉行的瑞士蘇黎世「一帶一路」研討會上,與會代表普遍視此項倡議為重大機遇,部分嘉賓稱之為「21世紀最為重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倡議」。

瑞中協會法語區分會主席、瑞士「中國視角」網站創始人白鵠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的貢獻是積極的、對經濟全球化的引領是確定無疑的。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活躍身影,以「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為突出體現,幾乎在所有領域,正在為中國贏得國際聲譽和信任,也正在為未來的世界規劃著藍圖。譬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和運作,正在為國際金融秩序注入強烈的中國色彩。在環境治理、應對全球性氣候變暖問題上,中國政府的決心和中國老百姓的配合,令國際社會印象深刻。如果全球各國特別是大國,都能像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樣,環保問題就好解決多了。

菲利普·莫納指出,其實在很多方面,中國經濟已經比西歐和美國的經濟更自由、更國際化。隨著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中國自然成為主張經濟全球化和開放國際市場國家的領導者。

莫納說,觀察世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反應是有趣的:15年前,不可能由中國主動提出這樣一個倡議。但是,現在我們可以說,今天,只有中國,才有可能提出這樣一個倡議;也只有中國,才能有領導這樣一個全球性「世紀工程」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詩是什麼,是花朵的香氣
太空氣體極端運動形成巨大黑洞「種子」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讓清華教授都蒙圈的詞
必益教育發起名師高徒百萬公益獎學金計劃
《空天獵》中的「幻影2000」有什麼來頭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