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濟世度人賜福延齡,常見道場有哪些?(二)

濟世度人賜福延齡,常見道場有哪些?(二)

道教宮觀,以「濟世度人」為宗旨舉行道教齋醮法務活動,俗稱做道場。道教的道場是由一個一個科儀組成的。不同的科儀有不同的內容。做道場的目的就是通過科儀中道士的誦念經禮懺,唱贊吟偈,步虛旋繞,步罡踏斗,召請神靈蒞臨醮壇,達到賜福延齡、升仙度亡的目的。

【拜斗安太歲】

「太歲」為凶神,在地與木星相衝。然而該年出生與隔六年出生的人就會受到牽連,叫做「太歲煞」。然而通過道士的念經、畫符、禮神、拜願則可消除該「煞」。

【安龍奠土】

該科儀與古代的堪輿風水有關。主要是安鎮龍神、土地。不起土府之煞。保平安。先由道士請水念章再點敕八方按灶神安五方。奠五方五土龍神。

【還受生】

還受生是正一派的科儀。指的是由道士誦念《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祿庫受生經》的道場。正一派道眾於農歷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於大殿舉行還受生科儀,以超度先亡。

【度橋】

這裡所謂的「橋」乃「升天托化橋」而不是所謂的「奈何橋」。道眾通過念咒化符、金鐘玉磬等步驟將亡靈送度過橋,讓他踏上升天路。

【朝】

古代大官皆在卯時之宮中報道,而後上朝。「朝」在道教中解釋為禮神明、供神明,主要有「三朝」、「五朝」等。

【化壇捲簾】

化壇指道士將舉行齋醮的壇場幻化為瑤壇仙境、神仙世界;捲簾指啟請仙真降臨壇場時,如同人世君王臨朝聽政,捲簾聽取高功面陳奏 疏。 化壇捲簾可以作為一種儀式元被包含在其他儀式體之中,也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科 儀。《靈寶領教濟度金書?開度黃籙齋五日節目》記述了建齋第一日「入夜,請光分燈, 次關金籙燈,次宿啟告齋」以及「行捲簾儀,上表入壇」的內容。這裡的「捲簾儀」 當是獨立的儀式體,而江南地區目前演習的進表科儀,就將化壇捲簾包含在進表科儀之 中,作為一種儀式元。

【分燈】

分燈是齋醮中燃點壇場燈燭的常用儀式元,起初是獨立的儀式體,後來則被包含在 別的儀式體中,作為某種齋儀的一項內容。 據《上清靈寶大法》稱:「欲薦拔陰靈照破幽暗之燈,須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 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攝受度。如無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脫矣。」它認 為壇場燈燭之火非同凡火,必須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燈燭具有上照天庭、 下徹地獄、拔度亡靈的功用。

【解冤釋結】

在科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謂冤結,主要指世間種種人際冤對,引起了陰訟牽連、人鬼牽連,陰鬼受難,陽世受報等,認為須用科儀和符文,解冤釋結,以求陰鬼升仙,陽世平安。宋代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三稱:

「凡人處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負財,積諸冤結,以致陰訟牽連,無由托化,既承天恩開度,得領薦修,但其間怨氣切齒,因邂逅恐生紊亂,當依齋法用符文,隨事 與之解釋,使回心向道,解結和冤,庶可同登樂土矣。」在道教科儀中有獨立的解冤釋結齋儀,也有將解冤釋結的內容包含在某些科儀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說解冤 拔度妙經》《太上三生解冤妙經》和《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冤保命玄范誥咒妙經》等,後者如鍊度儀和施食儀。不論是獨立的齋儀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儀中,解冤釋結都屬於黃籙類的內容。

早期道教的《太平經》認為,以道德準則為指導思想的社會是無冤結社會,稱「道興者主生,萬物悉生,德興者主養,萬物人民 悉養,無冤結」,認為「君為父,象天臣為母,象地民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擾擾之屬,悉當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體 也,乃天使相須而行,不可無一也。一事有冤結,不得其處,便三毀三凶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諸神相愛,有知相教。有奇文異策相與見,空缺相薦相保,有小 有異言相諫正,有珍奇相遺」。以這樣一種無冤結的太平社會理想作為追求的目標,反映了兩漢社會絕大多數民眾在被壓迫,被剝削的冤對中尋求出路的一種美好願 望。但是,據現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儀似乎尚未有解冤釋結的內容。

【禮三師】

是科儀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所謂三師即度師、籍師和經師,有天上和人間二種。「天上三師者,太上老君為度師,虛皇大道君為籍師,元始天尊為經師 也」。人間三師者,「所為師者曰度師,度師之師曰籍師,籍師之師曰經師」。在科儀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間三師,次存念天上三師,「乘青黃白三氣下降,心禮三 拜,次五方衛靈訣,隨方掐卯午酉子中,內思五臟、五嶽、五星、五帝,各統從官兵馬,備衛身中,四靈列侍,五色慶雲,滿身直射,五方罩覆,壇所吻合。內外之 境,無感不通」。故唐代道士張萬福在《洞玄靈寶三師名諱形狀居觀方所文》中稱:「先存三師,然後行道。凡厥讀經、講誦、行道、燒香、入室、登壇,皆先禮師 存念次當起願,開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靈靡降。」即將「禮三師」置於行儀之先的地位。尊重師長是道教的傳統。《道德經》第二十七章有云: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師,不珍惜老師的借鑒作用,而自以為聰明的人,其實是最大的迷誤。

【散花】

是齋醮儀式組成中常用的儀式元。陸修靜《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 稱,天上神仙臨降醮壇時,「皆駕飛雲綠??,八景玉輿。從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導鳳 歌,後從天鈞,白鶴獅子,嘯歌邕邕,燒香散花,浮空而來」。因此,散花原是想像 中神仙鑾駕行儀的一部分。道教儀式常把醮壇幻化為神仙居處的瑤壇,存想自身為神仙 臨壇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為頌讚神仙和幻化醮壇的儀式內容之一。 陸修靜的《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 有在巡行中詠唱的步虛詞多首,如「諸天散香華,倏然靈風起」,「靈風扇奇奇,清香 散人衿」,「香花隨風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陳我願」等等。

(編輯整理甘棠,文來源於網路,圖來自長春觀,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常見道場有哪些?(一)
道教道歷如何計算?
不止愛國,道教里那些護國的寶誥!
節日快樂,把關於月餅的故事說給你聽!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