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五 觀耳根(十八)
寅三、別明三毒無畏
這一段是說明十四種無所畏的功德,其中的三種,遠離貪瞋痴三毒,使令我們內心面對三毒的時候,能夠無所怖畏,這是修習觀音法門產生的效果。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
這以下的經文,在古德的註解當中都是分成了自行跟化他,在自行這一部分又分成了體性跟作用。
自行的體性:熏聞離塵。
熏聞就是我們依止反聞照性的功夫能夠成就離塵,脫離這一切色塵的系縛,熏聞是一種因地的修學,離塵是果地上的功德。熏聞離塵它就是指的我們在修觀音法門所證得的理性,能夠脫離這一切六塵的障礙,發明我們一念清凈的本性,這個是講到我們在自修方面所證得的理性。
它有什麼妙用呢?色所不劫。色指的是一切六塵的境界,當我們功夫成就以後,這六塵就不再劫奪我們心中的功德。
這包括體、包括用,這個都是一種自行的功德,以下是化他的功德。
觀世音菩薩有這樣的自行功德,他有什麼作用呢?
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
他能夠使令我們這些多淫眾生遠離貪慾。多淫,蕅益大師的意思不只是指的男女這一部份而已,是包括對一切六塵的貪愛,都叫做淫。
一切貪愛都以攀緣心為本,我們既然不隨外在的六塵所轉,開始反聞聞自性的時候,那麼這一切貪愛的煩惱自然消失掉。
這是觀音法門產生的第一個內心的功德。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這一部份也是分為自行跟化他。自行也是分成體跟用: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
當我們內心脫離了根塵的執取,安住在純音妙性的時候,六根對六塵就沒有能所的障礙,就圓融無礙沒有能所的障礙。
這樣的能所雙亡,離諸對待的理性,有什麼作用呢?
無對所對。這時我們的六根生起了別的時候,已經沒有能對跟所對,能對的六根所對的六塵惟是一心。
從這樣的自利功德有什麼作用呢?
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瞋恚主要的根源是一種人我的對立,我相、人相的對立。
當我們這個世界很強調個人主義的時候,那我們的瞋心就開始活動了。你看我們小時候,整個社會是很強調團體主義,個人的意識比較沒那麼的強烈,那個時候的瞋心比較薄弱。瞋恚是以對立來當它的根源。


※一句佛號具足一切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五 觀耳根(十七)
※佛陀身邊「千二百五十」常隨眾的由來
※阿難尊者和摩登伽女的愛情故事
TAG:小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