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為何會被朱元璋「密殺」?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為何會被朱元璋「密殺」?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為何會被朱元璋「密殺」??提起劉基,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但是說起劉伯溫,想必大家耳熟能詳了吧?其實劉基就是劉伯溫,作為明朝最大的謀臣,開創明朝的功臣,劉伯溫的下場卻是讓人唏噓不已。

劉伯溫是朱元璋還沒發跡得時候就跟著朱元璋打仗了,跟徐達,常遇春一樣,算是元老級別,但就是這樣一個元老級別的人,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卻被朱元璋封為誠意伯,在伯爵中的俸祿最低,而另一個也算是軍師的人物,卻被朱元璋封為了韓國公,明朝第一功臣,他就是李善長。要知道當時朱元璋只封了六位公爵, 其他五位可都是能征善戰的武將,幫朱元璋開疆擴土的名將。李善長作為一個文官,能被封為公爵,可想而知,李善長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為何會被朱元璋「密殺」??劉伯溫與李善長相比,孰輕孰重,想必也是一目了然了。看到這,大家會問李善長何許人也?居然比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劉伯溫還牛叉?還能被稱為第一功臣?要知道當時好多重要的決策都是劉伯溫提議的,可謂神算,在後世,劉伯溫可堪比諸葛亮了,那李善長是幹什麼的?能跟劉伯溫相提並論?確實,李善長出面的機會比較少,主要是因為此人是負責後勤的,主要是關於政務啊,糧草啊什麼的,這是李善長的長項,再加上李善長的出身好,架不住跟朱元璋老鄉的關係,跟著朱元璋的時間也久,不像劉伯溫,雖然也是元老,但元老也有先來後到的,這是劉伯溫怎麼也比不了的。

朱元璋是個鄉土觀念特別濃重的人,既然李善長是老鄉,而且又知道幹活,任勞任怨的,活乾的也不錯,看起來還忠厚老實,這讓朱元璋很是放心,所以就封個公爵啊,第一功臣啥的也無可厚非。但是劉伯溫不同,劉伯溫一個外鄉人,怎麼可能得到朱元璋的賞識,封個侯爵已經不錯了,其實這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劉伯溫這個人看事情極准,比朱元璋還厲害,朱元璋再怎麼大度,也不可能容許身邊有這麼一個人吧?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為何會被朱元璋「密殺」??既然要防著劉伯溫,所以朱元璋也得安排個能制衡劉伯溫的人物吧,不能一家獨大,臣子們之間勾心鬥角,相互制衡,也有利於自己的統治不是,這個人就是李善長了,這也算是朱元璋重用李善長的間接原因吧。不過劉伯溫這個人很厲害啊,事情做得讓朱元璋找不到毛病,李善長不一定能斗得過啊,所以朱元璋還得親力親為,時不時的套套話,看看劉伯溫對自己忠不忠心。而劉伯溫這個人呢,雖然一心為公,但是說話有時候不注意技巧,往往很是直接,這也為劉伯溫的最後下場埋下伏筆。

一天,朱元璋找劉伯溫談話,初時很是和諧,也就是拉拉家常,扯一些有的沒的,不久就談到正題上了,朱元璋問劉伯溫,如果換掉李善長,誰可以做丞相?劉伯溫一聽,馬上警覺起來了,就說這要皇上自己決定,朱元璋一聽,覺得這小子懂事,面上不由一喜,接著又說讓楊憲做怎麼樣?劉伯溫知道這是朱元璋的試探,因為楊憲是自己的人,所以就說楊憲有才能,但是沒有氣量,不可以。朱元璋聽了接著問汪廣洋怎麼樣?朱元璋懷疑汪廣洋跟劉伯溫有勾結,所以才有此一問,劉伯溫回答說此人淺薄的很,不可以。朱元璋開始佩服劉伯溫了,這小子精明,不過還是不打算放過劉伯溫,接著又問,胡惟庸怎麼樣?劉伯溫聽了,就說胡惟庸就像一頭健壯的小牛犢子,將來一定能擺脫牛犁的束縛。要知道此時的劉伯溫對李善長佔了上風,而胡惟庸是李善長的人,此刻提拔胡惟庸,正中朱元璋的心思,劉伯溫為此鬆了口氣,以為朱元璋的問話就此結束了,誰知道此時朱元璋又說先生如此才能,相位還是先生做吧。朱元璋亮出殺招了,按理說劉伯溫也能夠迎刃而解,但是一松一弛後,劉伯溫沒有細想就說我知道我有這個才能,但是我這個人嫉惡如仇,皇上還是慢慢選吧。這話說得就有點自大了,朱元璋還沒說什麼,劉伯溫又跟了一句,就現在的這些人,我沒有看出合適的人來。一句話下去,徹底的斷送了朱元璋跟劉伯溫的關係。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為何會被朱元璋「密殺」??得不到朱元璋的信任,劉伯溫很快就被朱元璋以養老為由送回鄉下了,加上胡惟庸的推波助瀾,劉伯溫連鄉下都呆不下去了,這時候劉伯溫的智慧就顯示出來了,劉伯溫又回到了京城,劉伯溫知道,要對付自己的是朱元璋,現在自己跑在了朱元璋的眼皮底下,性命應該保得住了吧。

可是千算萬算,劉伯溫沒算到一場病會要了自己的命。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劉伯溫生病期間,朱元璋派胡惟庸去看過劉伯溫,劉伯溫服用過胡惟庸帶來的葯後,病情就越發的嚴重,最後只能一命嗚呼了。從這應該能夠看出來,胡惟庸要是沒有朱元璋的默許,怎麼會毒害劉伯溫,以劉伯溫的影響,胡惟庸絕對不敢私自動手解決,從劉伯溫在京城安安穩穩過了五年就能夠看出來,胡惟庸要是想解決劉伯溫早解決了,何必要等到五年後。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為何會被朱元璋「密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喵歷史君 的精彩文章:

岳飛和秦檜,南宋不可不提的二人
魏忠賢,一個做到了「九千歲」的太監
岳飛之死:君命召,不信駕
楊延昭並非第六子,為何卻被稱為「楊六郎」?
岳飛之死:功高震主

TAG:喵喵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