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爸爸怎樣通過大師來推薦自己兒子
好幾年前,我讀了一本美國人寫得書,書名叫《影響世界的一百人》。書中是按那些人對人類影響力的大小,深遠的前後順序依次排列的,而不是以世人耳中聽到的名人「聞名「程度排列先後。在書中,比如宗教家哲學家往往最前,科學家發明家總是第二,舉個例子:愛迪生髮明電燈對人類生活產生深刻影響。藝術家往往排在後面,然而讓我驚訝的是:現代繪畫大師畢加索排在文藝復興大師米開郎基羅和達芬奇前面(這兩位可是如雷貫耳的巨匠),後來我很快認同了作者的觀點。在西方社會人們對藝術創作的定義是:風格,表現力和創作力,還有幾乎最重要的是在藝術創作中的,不斷探索的精神。而作為文藝復興的大師(或稱巨匠)他們一輩子為教會和貴族創作,因為時代的原因,他們通過創作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思想相比現代繪畫大師來說少。
現在來聊聊畢加索。大家都知道畢加索一生藝術不斷發展變化,有各種時期,「藍色時期」,「玫瑰時期」,和各種主義時期。對於我個人來說,我對一個畫家的喜愛,是通過他們的某些作品而產生的。我讀初中時,在美術課本上看到了小幅圖片的《格爾尼卡》,當時就對作品的黑色,畫中呼喊的女性,拿著匕首的斷臂,牛頭……心頭產生了一絲恐怖的感覺。這裡我從網上摘錄下《格爾尼卡》的背景描述:
「1937年初,畢家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國的委託,為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一幅裝飾壁畫。構思期間,1937年四月26日,發生了德國空軍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鎮格爾尼卡的事件。德軍三個小時的轟炸,炸死炸傷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爾尼卡化為平地。德軍的這一罪行激起了國際輿論的譴責。畢加索義憤填膺,決定就以這一事件作為壁畫創作的題材,表達自己對戰爭罪犯的抗議和對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於是這幅載入繪畫史冊的傑作《格爾尼卡》就此誕生了。…………畫裡面沒有飛機,沒有炸彈,卻聚集了殘暴,恐怖,痛苦,絕望,死亡和吶喊。被踐踏的鮮花,斷裂的肢體,手捧的孩子的屍體嚎啕大哭的母親,仰天狂叫的求救,身殘倒地,斷臂依然握著斷劍的戰士…………這是對法西斯暴行的無聲控訴,撕裂長空。畫家以象徵和半抽象的形象組合,打破了空間界限,…………折射出畫家對人類苦難的強大悲憫。
對於《格爾尼卡》,畢加索解釋說:『……牛代表殘暴,馬代表人們。不錯,我在那畫里用了象徵主義,但並不是在其他畫里都這樣做……』……」。
現在我展示一下一張我兒子的畫。並且我把前年的微信記錄找出來:「……在南京每天都很開心,前天卻收到了妻子發來兒子的一張畫,讓我的心隱隱作痛:畫裡面的他被一端系著巨大鐵球的鏈條反鎖者雙手,背上壓著一大堆書和作業,腰被深深地壓彎。妻子不小心發現了這張畫,兒子向她解釋:『作業太多,有積木不能玩,有紙筆不能畫畫,不能出去玩,只能關在籠子里不停地寫作業;籠子沒有門,籠子代表教室。籠子下面都長了草,代表時間過了很久還在寫作業。籠子頂上的烏雲表示大家都在受陽光的滋潤,我們頭頂卻烏雲密布,陰霾雨水,沒有陽光…………象徵自由的鳥兒在籠子上方開心的歌唱,我們卻關在籠子里……作為爸爸,我感到痛苦和憂慮……好在第二天我看到了他的新作,畫是溫馨的。
29.5cmx21cm
妻子看到這張畫哭了,我不知道該怎樣給這張畫取名,或許可以取名叫「鳥籠中的我「或「鳥籠中的童年。」這是一張讓人看了傷心的畫,這張畫反映了當今教育體制普遍的現實.但是不管怎樣,我還是很欽佩兒子通過繪畫表達出來了,對於他來說是一種痛苦感情的發泄,通過繪畫藝術,在他年僅十歲的時候。這張畫運用了「象徵」的手法,還有「隱喻」的手法,我相信兒子到現在都不明白什麼是「象徵「和「隱喻」,但是他就直接用上了。我不知道他怎麼會這樣表現,用籠子象徵教室。後來我想起來了,在此前我們去拜訪一位年輕陶藝家朋友,她要送給兒子一個瓷藝雕刻的籠子作品,兒子當場拒絕了,說:「籠子是鳥的監獄。」或許這是他的這幅畫作的起因。
小藝術可愉悅或撫慰人心;大藝術則可以發出聲音,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畢加索的啟蒙老師是他爸爸,可是後來畢加索嘲笑他爸爸的畫是「只適合掛在飯廳里的畫。」(在國外直到現在他們飯廳裡面都掛畫)他的意思是:爸爸的畫僅僅只是悅人耳目,沒有深度。我們無法要求每個畫畫的人都是畢加索,無數的繪畫和音樂都是愉悅人心的,這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是人類也更需要用藝術來發泄情感,表達痛苦,發出聲音,表達思想。而要做到這些需要敏銳,豐富的情感,只有思想深刻的藝術家才可以做到。
朋友總是問我,你是怎樣教兒子畫畫的,我從來都誠實地說我沒有教過他畫畫,哪怕一筆。相反,我經常向他學習。他五歲左右的時候,喜歡在用毛筆在地板上畫宣紙大畫,每次他一叫:「爸爸我要畫畫。」我就趕緊到我工作室鋪好畫氈子,筆墨伺候,像伺候景德鎮陶瓷大師一樣,然後在旁邊站著安靜的看,看他如此膽大妄為,任意地描寫,胡亂地塗鴉。我的確沒有教過他,我也相信在繪畫方面無數的小孩被大人教壞了,(我是如此厭煩幼兒園那些被教出來的「溫馨的房子,太陽公公笑紅了臉。朵朵紅花向太陽。……」那些類型的畫,大人總是先入為主的為小孩安排他們的內心世界。
但我確實也算是引導了他,鼓勵和讚美。
帶他進入大自然;
帶他去河邊菜地玩耍;
看菜葉上的蝸牛;
在河邊打水漂;
在老家農村拔菜葉喂小黃牛;
和農村的土狗交朋友。
一起游泳,……
一起聽古典音樂。
介紹他閱讀有意思的外國文學,兒童的或大人看的。《小王子》還有馬克·吐溫的那些書…………一起翻看各種畫冊,超現實主義達利的畫是他的最愛。一起看迪斯尼的卡通電影……
他的外在世界和內部世界都是豐富的。從他三歲開始,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他的色彩筆和速寫本,(後來朋友知道他愛畫,送筆和本子不斷,包括外國朋友,羨慕死我這個出生並長大在農村的我),這樣他可以每天盡情塗鴉。
所有的那些,我們都是為了幫助他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有繪畫,有色彩,音樂,文學故事……他的世界慢慢的建立起來,那種豐富對他來說是足夠的。當年畢加索的爸爸看自己的兒子的繪畫天賦,就從此停筆不畫了,但是我不會停止,我有我的藝術世界,並且在此恭喜兒子,在開始建立自己的世界。
前面用了很多筆墨講述兩張傷心的畫作,現在翻出更多一些兒子的畫給大家分享。這些畫的風格,形式多樣。每一個兒童都有豐富的感情世界,都有藝術的天賦,然而他們的世界是需要去發現,尊重並保護的。
《小王子》
36.5cmx25.5cm
《鸚鵡》寫生作品
20.5cmx14cm
《藍衣戰士》
24cmx25cm
八歲時作品:
《機器人》設計圖
20.4cmx13.7cm
九歲時作品:
《屠龍騎士》受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達利畫作影響
37.5cmx34cm
《黑熊》
60.2cmx34.7cm
《海洋世界》
53cmx38cm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聖經故事
29.5cmx21cm
《美人魚》
53cmx38cm
《宇宙》
23.7cmx24.7cm
《媽媽和我》
23.7cmx24.7cm
《叢林保護者傑克》為自己要寫的書的插圖
53cmx38cm
《海底世界》
36.5cmx26.5cm
此文寫給兒子和我自己,
還有多陪伴小孩的父母。
(以上作品都是我兒子不同時期的原創)
END
GIF/17K


TAG:陶8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