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貝氏家族,富了整整16代
作者: 環環 文章來源:環球人物(ID:globalpeople2006) 本文已獲授權
前不久,有67年歷史的香港老中國銀行大廈完成了修繕,主持修繕的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禮中。這姓和頭銜有點耳熟,對吧?沒錯,貝禮中就是已經百歲高齡的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兒子。緊挨著老中國銀行大廈,就是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如今香港的地標建築之一。
聽到這或許有人說,貝禮中就是個富二代嘛,沾老爹的光。這樣說還真的是小看貝禮中了。
首先呢,貝聿銘的3個兒子,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都算「子承父業」,從事城市規劃、建築設計行業,而且做得都不錯,基本沒拼爹。然後呢,貝禮中可不是富二代,人家是富十六代了。別吃驚,雖然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貝家從發跡傳到貝禮中這裡,真的已經是富了整整十六代。
貝聿銘和兒子貝禮中、貝建中
今天,小編就來講講這個富了幾百年的蘇州貝氏家族。
據記載,貝氏家族是在元朝末年(另一種說法是明朝)來到蘇州的,在這裡靠行醫賣葯起的家。不錯,就是在古裝劇里看到的,手裡搖個鈴、走街串巷的郎中。
小編估摸著,等有些積累之後,貝家應該租了鋪子,開了門面。總之,經過百年積累,到了乾隆年間,貝氏家族已經成了蘇州四富之一。要知道,蘇州在當時的經濟地位是相當高的,怎麼說也不比今天北上廣深的地位差。
到了清末民初,同為第13代傳人的貝哉安和貝潤生兄弟倆,把貝氏家族的事業推上了一個新高度。不過,兄弟倆都不以祖傳的醫藥業發家。
先說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
他20歲時就是蘇州府學的貢生,但是父親突然去世後,他便回家全力打理家族產業。由於貝哉安天生有生意頭腦,處處能看到商機。1915年,他參與創辦了上海銀行,還協助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興旅行社。
再說貝聿銘的叔祖父貝潤生。此君清末當過上海商務總會協理,到了民國又當上了全國商聯會副會長,做的是顏料生意。貝潤生富到什麼程度呢?1917年時,他買下了乾隆下江南時多次居住的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經過九年修繕,當了貝家私宅。
少年時的貝聿銘在獅子林貝家私宅
再說回貝哉安,也就是貝聿銘這一脈。貝哉安是金融巨頭,他的幾個兒子也都從事金融工作,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他的第三子貝祖詒,也就是貝聿銘的父親。
貝祖詒曾供職於盛宣懷創辦的漢冶萍煤鐵公司,22歲就進了當時的中國銀行,先後擔任過廣州、香港、上海分行的經理以及總行副總經理。1946年,貝祖詒出任中央銀行總裁,被視為最有才幹的財務官員。
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
1949年,貝祖詒赴美,擔任駐華盛頓中國技術代表團團長。後來,貝祖詒定居美國,直到1982年去世。
至於貝祖詒的兒子貝聿銘,大家很熟悉,在此不多贅述。小編講一講貝氏家族之所以長盛不衰的幾個原因。
和很多豪門大族驕奢淫逸、放縱子弟不同,貝家人嚴於律己,家教一直很嚴。貝潤生就說過:「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
所以,他花巨資購買的獅子林被當成了貝氏全族的房產。貝哉安身為民國中央銀行總裁,遠走美國時沒拿走一分公款。與之相對的是,新中國成立前夕孔祥熙一人就捲走了過億美元,更別提他那差點被蔣經國當「老虎」打了的公子孔令侃了。
與很多名門在婚姻問題上注重經濟、政治利益也不同,貝氏家族選擇與書香世家通婚。
貝聿銘的生母,也就是貝祖詒的第一任妻子庄氏,是清朝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的女兒,精通琴棋書畫自不必說。1930年,庄氏患癌症不幸去世,後來貝祖詒又娶了「江南名媛」蔣士云為妻。蔣士雲出身外交官家庭,在認識貝祖詒之前,與少帥張學良有過一段感情。
貝祖詒與蔣士雲
至於貝聿銘,他娶了畢業於著名的衛斯理學院(也就是宋氏三姐妹讀書的學校)的陸書華。
據說,當年貝聿銘在車站偶遇陸書華,對她一見鍾情,便主動搭訕:「要搭順風車嗎?」面對這個家人開著銀行,住在獅子林的貝聿銘,陸書華不卑不亢地說:「謝謝,我已經買了車票了。」至於貝聿銘後來猛追陸書華,最終結為夫妻,那是後話了。
代代人秉承詩書傳家,崇文重教的理念,再加上家族深厚的底蘊,貝氏家族歷經幾百年而不衰,仔細想來也不算奇怪。如今,雖然貝聿銘和他的孩子們都在美國生活,但他對故鄉蘇州的感情從未淡去。他曾感慨,貝家在蘇州已經600多年了,與蘇州感情很深,在美國最大的遺憾是吃不到正宗的蘇幫菜。
2006年,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開館。當慕名而來的外賓都在向貝聿銘表達敬意時,邊上的蘇州人卻說:「老貝,謝謝倷!」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家——中國!
※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的通緝令,或出現在先秦!
※古人為何「傳玉不傳金」
※中國10大名茶,鑒別及沖泡方法,絕對實用!
※他名字也叫諸葛liàng,在三國他乾的事不小,知道他的卻不多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