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午戰爭清軍為慈禧大壽趕進度 僅持續10個月就草草投降

甲午戰爭清軍為慈禧大壽趕進度 僅持續10個月就草草投降

中國與日本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日本最初只是中國的一個屬國,日本對強大的中國充滿敬意與畏懼,雖然在明朝時期開始侵犯邊境,但是都遭到了明軍的頑強抵抗,直到晚清時期,日軍徹底實現了「翻身農奴把歌唱」的願望。

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清朝真正的權力掌握在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手中,正因為她的出現,清朝開始變得羸弱不堪,一步步走向下坡路,慈禧也被後人視為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她執政47年中只顧貪圖自己享樂,滿足自己的慾望,將國家和百姓的命運棄之不顧,所以才會在1840年被迫被打開國門,進入屈辱的近代史。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屢屢遭受西方列強侵略,一次次的失敗只能被迫簽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維持苟延殘喘的現狀,其中最為恥辱的是甲午戰爭,竟然敗給了彈丸之國日本,不僅使大清顏面盡失,也面臨列強瓜分,亡國滅種的危機,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只持續了10個月,清政府就匆忙投降,因此有人提出假設:如果清軍繼續攻打,中國是否會有迴轉的可能,日本會亡國嗎?經過眾多對比,答案hi肯定的,如果堅持,清軍必定勝利。

首先是中日兩軍的實力:甲午戰爭打了10個月後,海上戰場中是日軍全勝,北洋艦隊全軍覆滅,可是日軍最大的弱點就是陸戰,雖有17萬日本陸軍踏上中國國土,但因水土不服等各種原因死傷眾多,清軍倘若堅持會扭轉局面。

從佔領地區看,日本佔領了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威海衛等沿海地區,可在當時,這些沿海城市並不發達,內陸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也沒有城市淪陷,況且此時日本國內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國力虧損嚴重。日本極其重視這場戰爭,可謂是聚全國之力,殊死一搏。但是戰爭進行到第10個月時,日本國內就已經開始空虛,鬧饑荒了,前線軍隊補給也快斷絕,因此伊藤博文否決了大舉進攻山海關,入侵北京的計劃,可以說日本此時已經非常虛弱。

而此時的大清情況就不同了,當時積極對抗日本的只有李鴻章的軍隊,即使李鴻章的淮軍和北洋海軍全軍覆滅,朝廷還擁有龐大的常備軍和地方團練,而且有足夠的物資補給和財力上,並且此時的清軍也開始收復失地,山東方面清軍收復了牟平,文登等,遼東方面的清軍也打下了寬甸,長甸等失地。

之後湘軍在牛庄之戰中以弱勝強,重創日軍,極大的鼓舞清軍的士氣,清朝完全處於優勢地位,如果再堅持幾個月,清軍在戰場上必將奪回主動權,甚至財力枯竭的日本會因此遭受滅頂之災。因此,再打下去,清軍不僅能打敗日本,還有可能乘勝追擊,收復朝鮮半島,將日本趕回其本土。

可是這一切只是後人的猜測而已,最終在甲午戰爭中清軍失敗,敗得一塌糊塗,而慈禧脫不了干係,作為大清的掌權者,她始終考慮的是自己的地位和皇權的穩固,並不在乎戰爭的勝利與否,民族的存亡和榮辱,而且當時正值慈禧的60大壽籌備之際,所以慈禧更沒有心思打仗,急忙求和割地賠款,以換來短暫的和平,好繼續過自己的大壽。

在慈禧的壓迫下,李鴻章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賠款2億白銀,這壁資金不僅救了日本,還給其送去大量的建設資金,間接幫助日本成功躋身西方列強隊伍,飛速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瀟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導致晚清落後的魁首原來是他 慈禧為他背了百年黑鍋
美國最大的仇人:最愛投降的美軍唯獨見了此國拚死戰鬥
袁世凱雖然聲名狼藉 卻在抗日上異常有骨氣 讓日本人恨之入骨
解讀貫穿中國數千年的古老預言 預言者都與當朝皇帝有關聯
她是漢景帝最愛的女人 卻把皇后和太子之位送給情敵

TAG:瀟瀟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