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鳴蟲葫蘆配件安裝指南

鳴蟲葫蘆配件安裝指南

鳴蟲葫蘆配口框、裝蒙芯是一個技術活。

配口框是為了給葫蘆安一個供鳴蟲出入的「門」,同時也增加了葫蘆的抗擠壓強度。

鳴蟲葫蘆結構示意圖

配口框的第一步就是「落翻兒」。先說說什麼是「翻兒」:鳴蟲葫蘆都有肚有脖,肚(天津也稱囊)在葫蘆直徑最大處,脖(或稱為腰)在直徑最小處,脖子以上喇叭口即為「翻兒」。「落翻兒」就是用工具把葫蘆「翻兒」以上的部分去掉,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出音效果,有時一把葫蘆落「翻兒」高低僅差三五毫米(俗稱「一韭菜葉」),出音效果就有所不同;二是為了配口框後更加美觀,使葫蘆與口框完美結合,達到整體合一的效果。

配口框之前「落翻兒」

那落「翻兒」到什麼程度合適呢?一般要求口框的直徑比葫蘆肚的最大直徑大出5-8mm(俗稱「虧翻兒」),這樣配上口框後會顯得整體比例較為協調,不會看上去頭重腳輕。具體到每種類型的鳴蟲葫蘆,尺寸差距卻又不盡相同:棒子、柳葉,肚與「翻兒」相差4mm;油瓶葫蘆、長脖雞心,肚與「翻兒」相差6mm;雞心葫蘆的肚與「翻兒」相差3-4mm;高身黑白蟲葫蘆能相差8mm,矮身黑白蟲葫蘆能差4-6mm。

使用紅木口蓋的高身葫蘆

使用象牙口框的清代透雕暗花紋葫蘆

再說說口框。鳴蟲葫蘆的口框中,木質材料使用最多。蟈蟈、咂嘴葫蘆多配單圈加瓢蓋,雞心葫蘆也有用與口框材質相同的五眼、七眼蓋子(俗稱「燒餅蓋」)。牙口框使用也較多,但與木口框相比,這種口框精美有餘但實用不足,主要因為牙密度較大,養蟲上懷難免頭重腳輕;另外,北方天氣寒冷,養蟲倒叫溫差較大,牙口框忽冷忽熱易開裂(俗稱「笑紋」)。

使用厚口框的高身葫蘆

清代養蟲家僅知聽鳴蟲天然振翅音響,即所謂「本叫」;民國後,以葯點在蟲翅,改變其音高,即所謂「葯叫」。「本叫」葫蘆為了出音多配薄口框,「葯叫」葫蘆可用厚口框,再加裝高瓮座,留小瓮眼便於聽音。但即便早年玩點葯的高瓮座也不及現今市場上見到的厚口框那麼厚。

加裝木口框與瓢蓋的老葫蘆

經過「落翻兒」、配口框後,蟈蟈、咂嘴葫蘆再裝個膽與瓢蓋就可以養蟲了,黑白蟲葫蘆卻還得再裝一個配件,那就是蒙芯。如果把口比作門框,蓋比作門,蒙芯是就好比是門上的柵欄或窗紗,能起到通氣、阻蟲跑出的作用。

白椰殼雕蒙芯《秋山行旅圖》(雕刻大師陳向民作品)

早年蒙芯多用「檳榔瓢」(椰殼)製成,俗稱「瓢蒙芯」。此類蒙芯題材豐富,簡繁皆有,比如卍(萬)字、胡椒粒(滿天星)、梅花、菊花、荷花、蘭花、攜琴訪友、犀牛望月、對弈圖等。更有要求精美者,選厚椰殼穿枝過梗、鏹地浮雕,底部再加一個屜,經多年盤玩光潤如玉、其色如墨、包漿如漆,是不可多得的文玩藝術品。「瓢蒙芯」可以說是一款百搭蒙芯,與木口框中的紫檀、紅木、黃楊、甚至柴木都不失協調,與牙口框搭配也相得益彰。

玳瑁蒙芯象牙口葫蘆

象牙雕刻蒙芯葫蘆

玳瑁是另一種常用材質,經加熱可塑成僧帽、饅頭等形狀,適於裝在木口框和牙口框上,與高身葫蘆最相配,可達到帥、美的效果。玳瑁蒙芯還能刻成帶動和巧雕的效果,如五動的仙鶴、七動的喜鵲等。很多玩家也喜歡象牙製作的蒙芯。象牙質地細膩、易於雕刻,可以加工成精美的藝術品,但象牙蒙芯僅適於裝在牙口框上,若木口框配牙蒙芯則為玩家所不屑,被戲稱為「戴孝帽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雕刻師 的精彩文章:

創意押花葫蘆欣賞 令人拍案叫絕
詳解葫蘆蟲具的范制技術
我會雕刻師雕刻素材素描手稿圖譜(二)
這些「禪意」竹雕,美得讓人無法自拔
我會雕刻師雕刻素材素描手稿圖譜

TAG:我是雕刻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