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媒:子女教育成中國家長奢侈身份最新象徵

美媒:子女教育成中國家長奢侈身份最新象徵

中新網10月11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道,紐約媒體精日傳媒(Jing Daily)10月3日刊登了一篇名為《子女教育如何成為中國家長的新奢侈身份?》的文章,講述了中國中產階層在子女教育上的奢侈投入以及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文章摘編如下:

在中國,奢侈身份的最新象徵是什麼?答案並不是一個LV或Gucci牌子的包包。中國家長們給出的答案是:他們的子女。掏一筆錢讓孩子上學、參加夏令營以及課外輔導班,是中國父母區分自身地位的最新趨勢。

今年夏天,一篇名為《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走紅。這篇文章由一位月薪高達3萬元人民幣的母親所寫,講述了自己幾乎很難承擔為女兒所挑選的海外奢侈夏令營項目的學費。

在北京工作的徐女士表示,她在這方面的開支沒有文章中的母親多,不過她為8歲兒子挑選的暑期輔導班花銷「也絕對超過了2萬元」。

在一家跨國移動公司擔任運營經理的徐女士認為自己的決定是合理的,她說:「這種奢侈是我小時候沒能享受到的,我希望對孩子的精英教育能夠開始得早一些,這樣當他長大後就能比同齡人要出色。」

今年6月,由滙豐銀行出具的一項關於國際教育開支的報告顯示,93%的中國家長將錢花在了子女上私立學校的學費上,這個數字超過了美國(46%)、法國(32%)和英國(至少40%)。

中國父母對教育的重視近來大大促進了中國的兒童教育市場。並且,在中國母親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即教育質量與她們所支付的學費是成正比的。不過,管制不夠嚴格的教育市場也意味著這種關聯並不總是正確的。

南京大學教育專家余秀蘭(音譯)曾在博客上寫到,「這種不理智的做法是發生在中國中產階層身上的獨有現象」。

余秀蘭認為,中國的精英階層不需要擔心通過教育改變社會身份,而對於處在較低階層的家庭來說,他們根本就負擔不起。中國的中產階層處於二者中間,維持自己現有社會地位的焦慮促使他們將大筆的錢花在了教育上,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也在所不惜,只要能夠讓自己感到安全。

非營利組織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曾將中產階級的這種不理智做法和購買奢侈品作了比較。「他們將它(能花多少錢在孩子的夏令營上)與奢侈品衣服和汽車相提並論」,他說。

正如徐女士所說:「相比奢侈品,我更願意把錢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因為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這比我的Gucci包包回報率更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世界盃將看不到這些巨星,另外一些也懸了
武漢發布大學畢業生落戶升級版新政
「數讀」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行動方案
災民講述美加州著名酒鄉納帕等地森林大火
韓總統文在寅:加快改革和改善民生是民心所向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