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滄海遺珠——民國書法大家張伯英

滄海遺珠——民國書法大家張伯英

民國書法被稱為書法史上最後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文化藝術新舊交替、中外碰撞,中國書法發展呈現出一派嶄新的歷史面貌,如吳昌碩、李瑞清、康有為、于右任、鄭孝胥等大書法家都活動在這一時期,近年來,市場上也出現了一股民國書法熱,但是由於大家對這時期一些書家的作品認識不全面,一些人的藝術價值被政治光環所掩蓋,以致價值被低估。

以張伯英為例來說,張伯英是什麼樣的人物?當年北京城的很多招牌,如前門大柵欄「億兆棉織百貨店」、琉璃廠西大街「觀復齋」、東大街「墨緣閣」牌匾,都出自於他之手,天津鉅賈常子萱將張伯英所書《永寶齋》大匾攜往台灣至今仍存。而今天,他卻已經差不多快要被遺忘了。張伯英當年還在北洋政府任過職,跟「三造共和」的段祺瑞一起打過天下,是對民主共和有過大功勞的人物,而且學問深湛,與康有為、梁啟超、于右任、張學良、林琴南、齊白石、容庚等都有過密切交往,甚至還與傅增湘、華世奎、鄭孝胥並稱民初「書法四大家」。

張伯英先生對書法藝術造詣很深,對金石碑帖、書法鑒賞亦具功力,是海內外久負盛名的書法高手。他的書法融合碑帖兩家之所長,結字精整散逸,筆力清厚凝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中透漏著傳統文人的性情、氣節和傲骨,他追求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媚俗、不貪財,所謂書品即人品。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平津陷落,張伯英雖貧病交加,生活清苦,仍堅守民族氣節,隱居不出,閉門謝客,讀書不已,墨耕不輟。日寇為行「以華制華」之策,以重金高位誘使前清遺老和北洋系下野大員出山,敵偽要人王克敏三次登門邀約張伯英出山,最後一次竟致面紅耳赤。王克敏忿忿然曰:「縱是諸葛亮,我已三顧茅廬,兄亦當出山也!」張伯英答曰:「我自知無諸葛亮之才,然願仿諸葛亮之德也。」並從此慨然與王克敏絕交,以保名節。堪稱窮且益堅,歲寒松柏。日人一直覬覦我國古董法帖,當得知張伯英手中藏有王右軍《十七帖》館本後,曾欲以兩萬銀元購買,張伯英不為所動,一口回絕。

1949年,張伯英身居貧賤客死北京。書壇泰斗隕落,國人無不嘆息。先生臨池筆耕五十餘載,所書屏條、聯語、書籤、扉頁、題詠跋識,市招匾額,數逾萬千,均為海內外名家收藏。先生常用印章多出名家之手,有陳師曾大師刻的「後放鶴人」,有陳半丁刻的「東涯老人」,還有齊白石大師制的多方。張伯英仙逝後齊白石寫詩曰:「寫作妙如神,前生有夙因,空悲先生去,來者復何人。」以表對張伯英先生的緬懷敬慕之情。

德風堂畫廊期購銷于右任、石魯、黃胄、何海霞、劉自櫝等名家書畫作品,名人字畫定製(帶視頻或作者本人與作品的合影),幫您免費鑒定字畫。德風堂畫廊向藏家鄭重承諾:凡在德風堂畫廊購買的書畫作品,均附有德風堂畫廊出具的保真證書,以及部分當代藝術家創作作品時的照片及視頻影像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安德風堂 的精彩文章:

于右任書法彌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從何而來?
賈平凹的文人書法為何會持續走高?
長安奇才吳三大
賈平凹書法的獨特魅力
于右任書法藝術精品賞析一

TAG:西安德風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