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廢除漢字,韓國為什麼比日本更徹底

廢除漢字,韓國為什麼比日本更徹底




撰文 | 懷濛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歡迎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訂閱查看





這個十一假期,日本韓國東南亞不出所料又是中國人的熱門旅遊目的地。去過日本旅遊的朋友都知道,即使你完全不懂日文,但只要不是一個文盲,就能通過日文菜單上的「漢字」把意思猜出個大概。但如果你去韓國這樣的地方旅遊,那你可能就要崩潰了,如果商家不提供英文和中文,那麼韓文就和天書一樣完全無法理解。



偶爾,你能在韓國的標牌上看到一些漢字,也能享受到一些中文服務,但這些僅限於熱門區域。假如你遠離中國人扎堆的地方,那麼你繼續探索的熱情將會被韓文給澆滅。




事實上,韓國和日本一樣,也曾使用過漢字。漢字雖起源於中國,卻不只屬於中國。一千多年來,漢字傳入其他東亞國家,在朝鮮、越南、日本等地區使用,形成了「漢字文化圈」。





2016年08月13日,日本大阪,心齋橋是大阪最繁華的一條商業步行街。/ 視覺中國




然而漢字自產生以來幾經變遷,時至今日,越南、朝鮮已經徹底廢除了漢字的使用。韓國的文字政策幾經搖擺變動,漢字也幾乎很少出現在日常生活使用中。而僅有的仍在使用「數量可觀」的漢字的日本,也已經是大量削減和簡化之後的結果。




為什麼日本和韓國會出現這樣的漢字使用差異?為什麼鄰國不約而同選擇了廢除/半廢除漢字,讓今天旅遊的你徒增煩惱?中文網路上常常認為這些國家的「去漢字化」是出於自卑,這是真的嗎?


文字有高有低




在談論古代的漢字文化圈國家的文字使用情況時,有必要先介紹「高低語言」的概念。在一種語言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語言分別擔任不同的社會功能。 其中一個扮演「高語言」,通常享有較高的地位和文學傳統,另一個「低語言」,則用於非正式的場合。延伸到文字上,「高低文字」也就是說,一種語言使用兩種文字書寫系統。



中國古代在東亞最為先進,自秦漢以來,長時期佔據文化輸出的高位。所以,漢字文言文可以說是漢字文化圈內的「高文字」,以漢字為基礎的漢文是古代東亞諸國的共通文書系統。各國的上層階級如貴族、知識分子多使用漢文寫作。





「漢字文化圈」在中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韓國、朝鮮、越南、日本的不同表達 / Wikipedia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東亞並不存在民族這一概念(這一概念19世紀才從日本引進),因此漢字的使用在當時並不以民族為區分。



對落後的日本人來說,漢字當然是上等人的文字。漢字最初以漢藉東傳的方式進入日本,聖德太子改革後,中臣鐮足推動大化改新,大量引入漢文化。此後,江戶幕府將儒學定為「官學」,作為儒學文本化載體的漢文自然代表了日本文學中的「正統」。




越南也把漢字視為寶貝。即使在越南獨立於中國直接統治以後,漢字也因為科舉和儒學,依然存有牢不可破的正統地位。此外,在朝鮮半島,公元7世紀左右漢字也成為正統文字。




19世紀越南阮朝作家、詩人范廷琥撰寫的《日用常談》 / Wikipedia




然而,作為外來文字的漢字,卻隱藏著一個致命的缺陷。文字記錄語言,是通過視覺符號與語言發生聯繫。漢字是表意文字,它並不和聲音發生聯繫;而英語則是表音文字,它能和語言中的語音發生聯繫。




漢字輸出到別國,但卻不能和該國的口語統一,面臨著十分尷尬的境地。



結果就是,漢字只能作為書面語被上層階級所學習使用,卻與庶民無緣。底層社會的民眾,要麼是文盲,要麼只會使用一種獨特的本土發展出來的民族文字。




朝鮮半島的拼音文字創造於1443年,當時明附屬國李氏朝鮮國王,也就是世宗大王,下令創造庶民簡單易學的表音文字。這種文字被稱為「訓民正音」,又被稱為「諺文」,也就是現在的「韓文」的起源。




朝鮮

半島創造的「訓民正音」詔書 / Wikipedia




日本的普通民眾,最開始通過幾十個表達日本常有發音的漢字來進行記錄,後這些漢字(或者偏旁)的草書不斷簡化而成為日本的拼音文字「假名」。《源氏物語》就是用假名寫就的。然而,這些文字一直處於漢字的附屬地位。




直到19、20世紀,民族主義傳入東亞,在現代化的潮流下,漢字的江山開始不保了。


「除文盲,作新民」


 


雖然漢字十分努力,大體上一直緩慢地朝著便於使用和辨識的簡化方向發展,但是近代工業化下,印刷術發展擴散,越來越多人可以閱讀報紙、書籍,文字服務於書寫便利和利於傳播的需求突然擴大。 「言文合一」的表音文字,書寫方便,簡單易學,無疑使得知識更能普及到一般民眾階層。




漢字緩慢的自然演變對於「掃除文盲」的需求來說,實在是太慢了。美國學者Hommer H』 Dubs 曾說,「漢字是任何一個文明國家中最困難的,普通人花了許多功夫去學最多一千個字,而這個數目卻完全不不夠用來讀一張普通報紙。」




漢字不能像拼音文字一樣通過打字機排印,在1946年林語堂發明根據字形輸入中文的「明快打字機」前,必須使用巨型的鉛字排版房,生產數量眾多的字模。排字效率低下,手抄亦然,出版存在著嚴重的技術瓶頸。





2005年5月23日,北京科博會上,中關村科技展區展示的早期的中文鉛字打字機  / 視覺中國




在日本,漢字廢止運動由明治維新時期開始。對錶音文字的追求中帶著更為急切的對追求現代化的焦慮。「西方人不足一年便可掌握文字,進而開始知識鑽研,我們卻經年累月為一介工具之文字而耗費精神。」 




由前島密的上書「御請廢止漢學之義」開啟的廢除漢字的呼聲,在知識界幾乎已經達成了「廢除漢字」或「削減漢字」的共識,並逐漸具體化為一系列文字改革的實驗。




漢字在日本被稱為真名,而日語的表音文字也被稱為「假名」:假名主要分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即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表達意義的文字。在摻雜著民族主義的文明開化的風潮下,當時真名與假名原在日本是兩套並行不悖的語言系統,開始漸漸被假名代替。這麼一來,漢字就不斷減少、縮小使用範圍。





2015年7月31日,日本大分,某列車的菜單。中國人不懂假名,但能依稀分辨真名 / 視覺中國




但如果漢字就此被廢止,那麼今天你在日本商場中就不可能看到那麼多的「漢字」,你也不可能從日料菜單中不費吹灰之力就點到「XX壽司」、「溫野菜」。這是因為,生死存亡關頭的漢字,剛好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當時的日本為了近代化,必須要吸收新知識體系,漢字恰好衝破了原有的脈絡,成為了日本西洋化的媒介。用古代漢語已有的辭彙或者以漢字構造的新詞,來翻譯西方新的概念,是近代日本吸納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大量的漢字譯詞,如同洪水一般混雜出現在日常的文書和會話中。




你今天看到的現代漢語,更是幾乎每句話都有著從日語翻譯發明中借鑒的詞語,「趨勢」、「分析」、「經濟」、「資本主義」、「比例」、「分配」、「事業」、「職業」……甚至連「現代性」這種表達都是從日本傳入的。





2017年1月5日,日本東京,約三千名民眾參加新年書法比賽 / 視覺中國


 


事實上,近現代的中國「去漢字化」的呼聲也因「救國」「強國」的需求而起。知識分子認為漢字是導致識字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需要使農業社會下原本不能讀寫的文盲成為能讀能寫的人,提高國民素質推進現代化。彼時漢字拉丁化成為文字改革的潮流,政權更迭,漢字拉丁化的種種嘗試卻從未停止,各種拼音化漢字的方案也層出不窮。




如民國以前推行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王照的合聲字母方案,是王照在維新失敗後逃往日本後受到日本假名的啟發創造的。魯迅甚至提出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說法,他在臨終前接受《救亡情報》的記者訪問時說:「漢字的艱深,使全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1936年發表的《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一文,由蔡元培、孫科、柳亞子、林庚白、魯迅、郭沫若等688位文化名流聯名簽署,將漢字拉丁化的運動推向高潮。直到1949年後,漢字進行簡化,《簡化字總表》中的簡化字被定為「規範漢字」。


構建民族主義的武器




既然日文中還保留了部分漢字,那為什麼你在韓國街頭看到的韓文,卻完全看不到任何漢字的蹤影呢?





2017年4月25日,韓國首爾,明洞商業區這樣的繁華地帶才配備有漢語嚮導 / 視覺中國




其實,廢除漢字還與近代東亞的民族主義運動有關。古代的漢字文化圈是沒有「民族」這個概念的,漢字也從來不是一國一族之「專利」,自19世紀末民族主義傳來後,也被貼上民族標籤。




在近代,東亞地區傳統的「朝貢—冊封」體系開始受到衝擊。越南、朝鮮、韓國和日本這些漢字文化圈內的國家,在建立現代性的民族國家的過程中,民族主義和文字中對於「言文一致」的追求是不可分離的。




民族主義的發展,正可以體現在漢字文化圈裡,廢除或改革漢字,採用本民族表音文字的運動。民族主義和文字中對於「言文一致」的追求是不可分離的。在這種脈絡的延展下,漢字的「正統性」被動搖,並且開始一點點瓦解。





2016年8月11日,日本東京,許多商家使用中文招牌吸引中國遊客 / 視覺中國




甲午戰爭後,留學德國的東京帝國大學日本語教授上田萬年在1895年發表《國語與國家》演說:「語言對於使用的人民而言,就如同血液之於其同胞,如肉體上所示的精神上的同胞。以日本的國語來比喻這個道理,日本語應該就是日本人精神的血液。日本的國體,主要是以此精神的血液來維持……言語不單只是國體的標識,同時也是一個教育者,是情深無比的母親。」




田萬年教授將「一國·一語·一民」定位成「一個國家的體現」,不僅要擁有本國語,也將其視為殖民政策的同化策略。


 


日本的漢字改革在提倡假名、羅馬字化、新造文字、轉說英語等流派中爭持不下,由福澤諭吉提出的減少漢字使用字數,成為一種折中方案。日本政府於1946年規定1850個《當用漢字表》,除此以外的漢字不再使用。


 


將韓語與日語對比,會發現去漢字化的程度並不一樣。日語中仍然保留了兩千個左右的漢字。




不僅是因為日語中同音字遠比韓語要多:作為拼音文字,韓文母音和輔音的組合能發兩千多個音,而五十音圖涵蓋的音節太少,難以用音節表意。





2015年12月13日訊,東京,幾位日本女星寫下各自的年度漢字 / 視覺中國




朝鮮半島的去漢字化,不是出於消除中華文化影響的「民族自卑感」,最主要的是為了消除日本殖民的痕迹。




甲午戰爭之後,朝鮮半島也掀起「文明開化運動」,書文逐漸開始從專門使用文字過渡到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使用,即漢字詞使用漢字書寫,而語句中固有詞和表達語法結構的部分用民族文字書寫。1910年進入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以後,由於日本推行「國(日本)漢文字並用」,強制使用大量日本漢字,國內支持表音文字的朝鮮學者受到鎮壓。




二戰期間,總督府命令解散研究表音字的朝鮮語學會,有的學者被逮捕投獄。因而,漢字成為了日據時代的「遺產」,使用表音的拼音文字成為了民族主義的標誌,被視為反日、愛國、革命的象徵。





2015年10月9日,朝鮮平壤,路邊標語寫著「美帝若敢來犯,必將將其從地球上消滅」 / 視覺中國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北邊的朝鮮與南邊的韓國,在1948年後不約而同地廢除漢字,推行諺文。在朝鮮,金日成於1945年開始發出指示要求朝鮮共產黨內出版物不許夾用漢字,隨著自上而下的強制政策推行,僅僅四五年後,朝鮮的朝漢文混用時代就正式結束。




韓國政府則於1948年制訂《韓文專用法》,首先將韓文規定為官方文字,規定政府公文必須使用韓文,此時尚允許「過渡期間公文附加條款中漢字和表音字並用」。李承晚時代還在小學施行漢字教育,但時間不久,朴正熙1970年發表漢字廢止宣言,完全廢止漢字教育。




真正完成了去漢字化的國家是越南。越南的羅馬字(國語字)原本是在法國殖民者的引入、推動下開始使用,真正的顯著進展由於越南本土民族主義者的宣傳:他們感受到羅馬字簡單好學、利於傳播革命觀念、傳播新知識,這時使用羅馬字從趨附法國殖民政府的表現,變成了對抗外來統治的武器。胡志明於1945年9月2日宣讀的《獨立宣言》,就是他用越南的國語字撰寫的。





2016年09月14日, 越南首都河內城市街景 / 視覺中國




北越獨立後,胡志明正式廢除了漢字。兩越統一後,南越的漢字教育也被取消,羅馬字的地位提升為國家唯一正式書寫文字。


 


諷刺的是,中國從幾年前現代漢語詞典不應該收錄以西文字母開頭的詞如「UFO」、「NBA」、「GDP」等字母詞,到前年的手游新規「遊戲界面中禁止出現英文字母」,在嘲笑其他東亞國家「去漢字化」的舉動是出於「民族自卑」的同時,又對保持漢字的「純潔性」充滿了熱情。




參考資料 


[1]Taylor, I., & Taylor, M. Martin. (1995). Writing and literacy in 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Studies in written language and literacy ; v. 3).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


[2]Flyingzone. Chinese letters in Japan, Korea, and Vietnam: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ll Empir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lempires.com/article/index.php?q=chinese_letters. 


[3]Zhao, S., & Baldauf, R. (2008). Planning Chinese Characters (Vol. 9, Language Policy). Boston, MA: Springer US.


[4]蔣為文. (2005). 語言、認同與去殖民 (Chu ban..; 初版. ed., 國語研究). 台南市: 國立成功大學.


[5]周有光. (1989). 漢字文化圈的文字演變. 民族語文, (01), 37-55.


[6]馮天瑜. (2004). 「漢字文化圈」芻議.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5(2), 1-6.


[7]孫洛丹. (2015). 漢文圈的多重脈絡與黃遵憲的「言文合一」論——《日本國志·學術志二·文字》考釋. 文學評論, (04), 48-56.


[8]申小龍, & 孟華. (2014). 漢字文化研究的新視角:再漢字化. 西部學刊, (02), 57-60.


[9]陳月娥. (2016). 日本近代化與漢字問題 - Japanese Modernization and the Issue of Chinese Characters.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獲取全文)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編輯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一鍵置頂公眾號   從此划船不用槳 





 


『 溫暖秋天的不僅有烤紅薯,還有羊駝 』


 





王三三開了一家鋪子,把自己印在了一些每天用得到的小物件上。這些周邊我們都用了很久,直到編輯部里每個人都點了頭,說一聲「好用」,才讓它們和你見面。希望它們帶給你的溫度,和我帶給你的一樣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潮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每天發生153起槍擊案,美國為什麼依然不禁槍
狗有多可愛,人就有多殘忍
中國哪個姓氏最牛逼
蜂蜜能治便秘,是真的嗎
這些當紅明星,都是我們罵紅的

TAG:浪潮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