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最笨拙的父母,只想著眼前的考試

最笨拙的父母,只想著眼前的考試


點擊上方「

盧璐說

」可以訂閱哦


圖片來自於網路


致  獨一無二的孩子




10


十月


星期二




思迪三年級,她的著裝備忘錄是這樣的:





周一,學校體育課,要帶運動鞋。




周二,放學後,一個半小時的跆拳道。要準備道服。




周三,學校組織的游泳課,要準備游泳衣。




周四,學校體育課,要帶運動鞋。




周五,學校組織的體操課,放學後還有一個半小時芭蕾舞。要帶運動鞋,並準備芭蕾舞服。




周末兩天,盧中瀚會帶著她們姐妹兩兒,一天游泳一天滑冰,或者兩天都游泳。




迄今為止,思迪最喜歡的運動是游泳。




現在她會蛙泳,自由泳和仰泳。帶著她去浮潛,看到海龜,她扎個猛子就跟下去了,浮上來的時候,自己往浮潛管里吹一口氣,把水逼出來。




思迪游泳課的最新內容是:跳起來在空中翻個跟頭進水,游到對面再游回來。我眼睛瞪老大,問她:「這麼難的動作,你們有人能做出來嗎?」




她說:「有啊,我就能,我們都能。」




我心說,幸好我不用去圍觀,省了媽媽緊張的心情。




有次,我和一個媽媽聊天,我給她看了思迪的作息表。她問:「這麼多的運動,會不會把她累壞了啊?」




我搖頭說:「這還沒有加上,基本天天放學,思迪和子覓都去江邊瘋跑一小時,滿頭滿身,里里外外都是汗。」




她更驚訝了說:「那她什麼時候學習呢?不過,」她頓了頓:「你們在國際學校,孩子根本不用學習,不像我們要高考的。」




在我家孩子沒上學前,我也覺得國外的教育沒壓力,就是玩兒。事實上,這是一個先入為主的成見。問問那些在國外上過高中的人就知道了,升學尤其是想要上名校的壓力,四海之內都巨大無比。




這讓我想起剛回國的時候,遇見的一個媽媽。她用一副非常篤定的口吻說:「我是一個非常開明的母親。我兒子都上初一了,每周六上午,我還允許他去打一上午的籃球。」




那天在座還有幾個法國太太,大家都很奇怪,剛上初一的男孩子,不應該天天去打籃球嗎?一周一次還算開明?




那個媽媽給我說:「你在國外太久了,已經完全不了解今天中國家長們的壓力。按照我和他爸的基因,他永遠也練不成姚明。他在打籃球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在拚命的學,考試多一分,就能壓死人!」




現在我在國內住了七年,我知道她真的是一個開明的母親。




在中國父母們觀念裡面,英語,語文,數學是真刀真槍,高考要考的,所以傾家蕩產也要堅持下去。

樂器,舞蹈,繪畫,雖然高考不再加分,但是學會了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修養。所以會儘力的堅持到和主課衝突的那一分鐘。




除非孩子有被認為有體育天賦,運動類活動總是被首先pass掉的。因為高考不加分,籃球打得好,也不是種技能,有著時間還不如去做兩張英文卷子,萬一考試可以加一分。開玩笑,高考一分,可以超越了成千上萬人!




雖然我在國外真的呆了很久了,但是我也是在國內的小學到大學,一路考過來的。我完全知道,孩子們學習的重要性。可就是因為學習這麼重要,為了學得更好,是不是也要談談學習的有效性?




沒有人能玩兒著學習,每個人在學習的那一小段時間,需要精力完全集中。可一個人能夠把注意力集中起來的時間是有限。成年人大概有20分鐘,孩子僅僅有10到15分鐘。走神是我們大腦設置的一種自我保護,讓緊張的大腦舒展之後,有再緊張的綳力。




長時間的,不眠不休不動不走的坐著學習,是無效的,坐得越久,就越容易走神。長時間的消耗式學習,造成的結果是,孩子們討厭學習,沒有效率、時間觀和節制性,只會一本正經的消極逃避。




現在,每個父母都知道,學語言是有時間性的。小時候沒有聽到的頻率,大了之後就聽不到了。不僅是耳朵,人亦如此。從小就伏案癱坐,天馬行空,當一旦固定成形,以後也很難改正。




我之所以這麼肯定,因為我就是那個最會靈魂出竅的孩子,現在變成時常斷線的女人,執行力弱爆,毫無自律。




這輩子我最遺憾的是,我沒有養成一個運動的習慣。




我曾經是個喜歡動,而且動作敏捷的孩子,被叫成「假小子」,沒有女孩矜持的樣子。




我是在小學畢業的那年帶上的近視鏡,也是在那個夏天,我讀了原著《紅樓夢》。大家閨秀要笑不露齒,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安安靜靜端坐深閨,搖著團扇;滿臉通紅的瘋跑是下等野丫頭。「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你想如何面對你的人生?




上中學後,女生們都不太愛在操場上活動了。在體育課上,頭疼頭暈肚子疼腿肚子疼,女生們都喜歡當弱不禁風的林黛玉。




對於體育的匱乏和排斥,直接影響到了我們的審美觀。上了大學,我們幾個女生討論,原來我們都喜歡高高,瘦成排條,帶著眼鏡,穿著白襯衫的男生,覺得這樣斯文。唯一一個喜歡肌肉男的女生,被我們集體笑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肌肉男一定有點蠢,這是全宿舍女生的結論。




可是現在我41歲,中年婦女鬆軟下垂,丟三落四,沒有控制力,常常走神,需要緩衝。我買了運動卡,買了私教課,還是能拖就拖,能偷懶就偷懶。




其實大腦是一團肌肉,心是一個器官。身體是一個設定壽命的機器,長時間休眠更容易出毛病。


都說自律的人生不會太差,但是自律不是想想就行,身體是塊記憶海綿,要不停的鍛煉,不停的反覆,才能夠記憶成型。




說起運動,父母想到是,運動的確很不錯,會讓孩子健康。既然我的孩子本身就很健康,那麼當務之急是去學習,等他們考上學,愛怎麼動怎麼動!




中國父母們的第一焦慮在於吃,有沒有吃飽,吃好,吃的夠營養;第二焦慮在於舒適,千萬別凍著累著磕著碰著,好好的呆著做卷子。於是,孩子們都變成了帶著眼鏡的貪嘴小胖子。




運動讓我們身體健康,只不過是階梯第一層。




是運動讓我們有競爭意識,學會集中精力,懂得什麼是投入,什麼是完成,明白什麼是輸,不想輸那就繼續努力。




是成系統的運動,讓我們變得有時間性,自律性,當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身體,才有可能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達到精神平衡。




這是一個從身體到靈魂的變化,只可惜絕大多數人,在開始之前,就已經放棄。




我鼓勵運動,但是我不鼓勵極端功利的運動。




那種發現運動天賦,就全力以赴,用孩子的人生賭冠軍的運動,並不是可取的。作為一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定量的運動。這輩子,我都拿不到一個冠軍,但我依舊可以深愛某項運動。




讓孩子保持運動,就近來說,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從遠來說,可以他們的人生帶來積極性。


奧林匹克精神的本意是,重在參與。不是參與給別人看,而是讓自己受益!




在今天,我們不能夠改變極端的應試教育制度,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放棄孩子們的運動。就像是要培養孩子英語,鋼琴一樣,要培養他們一個運動的習慣,保證,終身受益!


請輸入標題     bcdef


盧璐說,




我寫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很無意的和幾個寫文章的朋友也說到孩子運動的問題。




大家的反應,主要有兩點:


1,外國教育都是在玩兒,中國高考才是要學習!


2,你們在國際學校,無法體會公立學校的壓力。




然而,這兩點我都甚不同意。




高考是很殘酷的事情,給我們留下諸多陰影,但絕對不意味著別的國家的孩子,什麼不做玩兒著就上大學。每家都有每家各自的問題。




因為我認識在公立學校,還堅持運動的孩子,我也認識在國際學校,完全不動的孩子。環境造就輿論,但是最終執行的結果,還是每個父母的認識。




並不是說,每天每日都要去狂跑兩小時,而是要按周定量的培養孩子的一個運動意識。




這正是我們最欠缺和最薄弱的環節,我不能再缺著孩子。




好像北方在開始降溫,上海陽光燦爛。注意保暖!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猜你喜歡的:



大多數婚姻死於太富而不是太窮



越省越窮,真是最荒謬的「窮人思維」



世界那麼大,看完咱就回家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盧璐說 的精彩文章:

你最可愛 | 虛壹而靜 NO.209
原來最會撩的女生,從來不是長得漂亮的,而是......
別把自己逼到相親市場,送給女人的精緻生活指南
想像的活躍 | 虛壹而靜 NO.208
大多數婚姻死於太富而不是太窮

TAG:盧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