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為百病之源!灸好腹部這幾個穴位健康長壽,百病不侵!
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
,一根艾條可治療失眠,便秘,減肥,美容,暖宮,助孕,體虛體寒,腰頸肩腿,乳腺,消化不良等400種疾病,做艾灸為家人健康保駕護航,艾與不艾的區別堅持3個月就顯現出來。
長按指紋掃描處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
有個朋友,是一家大企業的老總,無論去哪裡,都是豪車美女,前簇後擁!人生得意,莫過於此!
然而,事業的成功卻無法遮掩身體的落魄,現在的他有一半時間都要躺在病床上度過!
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他對健康的無視!
作為企業的領頭人,應酬自然多,他的生意大半都是在飯桌上談成的!我勸他抽出1/10的時間,定期調理一下身體!
他哪裡捨得呢?
因為長期混跡於酒桌飯局,後來的他,肚子漸漸隆起!疾病由此開始,先是慢性胃病,後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統統上來了。
身體的紅燈迫使他,不得不耗費一半的時間在病床上調理!
這就是很多人的事實:不肯騰出1/10時間調理身體的人,最終不得不耗費一半的時間在病床上治病!
腹部是百病之源!凡是忽視腹部問題的人都已經遭殃了!
縱觀許多肥胖人士,大腹挺挺、走路艱難、百病叢生。特別是肥人要降糖、降脂、降壓,治療都非常困難。究竟腹部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根據經絡分布的規律;《黃帝內經》講:「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根據十二經脈這種分布規律,不難發現人體有一個天大的奧秘,陰經與陽經在手足交接。陽經與陽經交接在頭部;而陰經與陰經交接在腹部。根據中醫觀點:陰屬寒,寒則凝的定律。
腹部正是六條陰經聚會的地方,所以腹部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猶如中國的北方一樣。根據寒則凝的定律,寒凝最容易使有形的物質特別是脂肪凝結積聚。
俗話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腹部往往是首先形成肥胖的根源,長此以往痰濕瘀毒、脂肪寒凝積聚於腹部,堵塞經脈,造成經脈不通,氣機升降不暢,嚴重影響了經脈正常運行,腹部越積越大,甚至久積成病。所以說腹部積聚的形成便成為了萬病的根源。
腹部為啥這麼重要?!
腹部是人體生命點的重要部位,任何動植物都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點。記得水稻扦秧時把根撥斷了許多,把葉子割去了一半,水稻反而生長的更好,俗話說,枯木逢春,老樹發新枝。但是只要你把生命點破壞了,這棵植物很快就會死掉。
人體腹部也有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點,誰一旦傷害了它,就會出現許多莫名其妙的怪病和所謂的奇難雜症。曾經有一位婦科主任醫師的學生說,她已退休的老師做了一輩子的子宮切除手術,跟蹤調查後才發現,子宮切除後造成人體的生理心理體形變化太大了,嚴重影響了身體的健康和家庭的和諧生活.
人體經脈氣血運行的根源在哪裡呢?為什麼人體的生命點這麼重要呢?人體的生命點究竟在什麼地方呢?為什麼和尚、道士、都拚命去練氣功,首先要氣沉丹田呢?
中醫養生根據沖任督三脈循行的規律。沖任督均起於小腹之內胞宮之下,形成「一源三岐」的人體生命點。
任脈有統化全身各陰經,主管五髒的作用。督脈有總督全身各陽經,主管六腑的作用。
沖脈有總領全身氣血的作用,在任督的共同調節下,通過經絡營養全身五臟六腑。
所以,小腹之內胞宮之下的人體生命點就顯得至關重要,為什麼稱它為生命點?因為它是人體經脈氣血正常運行的源頭。
「推腹法」治療慢性病,中老年人很受用
當慢性病老是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療的時候,那你就去尋找這個腹部的阻滯點吧,只要把它推開揉散,會發現你的慢性病也隨之消失。
這裡介紹的這個健身法,就是「推腹法」。
推腹,顧名思義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頭皆可,由心窩向下推到小腹。
每天早上起床時要推一次,晚上臨睡前推一次,平常無聊時也可推推。有人一推就會打嗝放屁,那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效果最好;有人則會腹中水聲咕咕,這是在推動腹中沉積多日的濁水,這種濕濁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經上頭則頭痛眩暈,滯塞毛孔則發皮炎濕疹,遇肝火則化痰,逢脾虛則腹瀉,遺患無窮,必須及早清除。
「胃不和則寢不安」
「胃不和則寢不安」,是說肚子不舒服就別想睡踏實覺。有人長期睡眠不好,或眠淺易醒,或輾轉難眠,或噩夢不斷,只能靠安定來麻醉神經,真是痛苦不堪。這種情況我建議你趕緊推推肚子,會很容易找到阻滯點,然後細心將它推散揉開,堅持下去,你就可以告別漫漫長夜憂愁枕,一覺睡過日三竿了。
有人胸窩下用手一推咕咕有水聲,開始時水聲很小,推的地方還有些痛,這是「濁氣裹水」;越推水聲越大,打了幾個嗝或放了屁以後,整個肚子就成了水聲一片,這是把死水給推活了,很快就可以從膀胱排出了。
這種濁水你不將它排出,它可以長期停在胃腸之間影響臟腑的正常運行。為什麼有些人不愛喝水呢?是因為本來就有水堵在胃腸之間下不去,如再要按西醫的倡導每天喝幾千毫升的水來排毒,那就先水中毒了。所以喝水能排毒也可中毒,還是要因人而異的好。
有一個方法瘦肚子,百試百靈,尤其適合女性
艾灸是傳統中醫學的一種療法,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易行,就是用艾灸條在皮膚表面的穴位熏烤,藉助藥物溫熱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就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皮膚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標準,在帶脈穴的位置熏10分鐘—20分鐘。
這個方法其實已經超越了日常保健的範疇,而是一種中醫的治療,所以比較適合各種的婦科炎症、嚴重的痛經或者月經不調、腰腹水腫等帶脈嚴重受損的狀況。
除了艾灸,平時還可以敲帶脈,同樣有很好的效果。
灸好腹部這幾個穴位健康長壽
▼▼▼
(視頻演示:如何敲帶脈、艾灸帶脈-點開即可播放)
艾灸案例分析
艾灸腹部,不但可以減肚子上的肉,還可以調理很多疾病,下面給大家舉兩個案例,以供參考。
案例1:
39歲的楊女士
濕氣重、怕冷、多發性子宮肌瘤、乳腺增生、背部僵硬、腹部脂肪堆積、下肢腫脹、想減肥。
診斷為:脾胃虛寒、肝腎兩虧。
調理方案:
1.灸大椎、腎俞、命門、八髎、關元、足三里,中脘、神闕、湧泉上罐,並配合婦科刮痧,灸時感覺熱往腿上傳,調理子宮肌瘤、出痧多,調理後身體輕鬆,面色紅潤。
2.艾灸項目,加下肢經絡疏通,施灸時犯困,肚子有響聲,灸下肢足三里,胃部有感覺。
3.臍療:腹部不舒服。
4.灸大椎、脾俞、腎俞、神闕、足三里、太溪,湧泉、承山、三陰交、上罐,配合上焦刮痧,痧比之前輕了一些,肝膽淤滯癥狀減輕。
顧客之前下肢經絡痛感重,經數次疏通脾、肝、腎、膀胱經胃經之後下肢比之前輕鬆很多,灸肚子時總有響聲,灸感逐漸增強,身體比之前瘦了。
案例2:
42歲的李先生
怕冷,腹部涼
診斷:腎陽虛,寒濕重
調理方案:
第一次灸:腎俞、中脘、關元、足三里,灸時大量出汗,臍部熱的明顯,但灸完後又涼。
第二次灸: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灸脾胃俞時腹部熱的很舒服,灸足三里時又感到涼。
第四次灸脾胃俞時做大面積灸法,腹部熱的明顯,熱到胸部,其它手法不明顯。
第七次灸:腎俞、八髎、中脘、足三里,灸八髎時雙下肢熱到腳指,灸完後雙下肢排寒氣,現在感覺逐漸好轉,仍在調理中。
想輕鬆艾灸,當然少不了好助手
▼▼▼
4聯綢緞腹部艾灸套裝
▼
除了上面介紹的推腹法、敲帶脈,再結合
艾灸祛百病商城的"4聯綢緞腹部艾灸套裝"
來灸肚子,很多客戶反映:推腹後艾灸一會兒後,整個腹部暖融融的,有時還會有一股暖流湧向腳底,晚上的睡眠非常好!識別下圖二維碼
直接進入商城購買
本期編輯:艾灸君董娜
⊙版權聲明:文章屬於原創,首發於艾灸祛百病,轉載請註明來源,謝謝配合!
如果需要產品詳細情況:
1、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2、取穴方法和保健知識
3、艾灸知識和禁忌知識
4、退換貨服務
5、產品售後服務
很多艾友會遇到各類問題:
艾灸如何操作,怎麼取穴,怎麼注意,灸前灸後,飯前灸好,還是飯後灸,一天到底可以艾灸幾次,我肚子痛,怎麼灸,我眼睛痛怎麼灸,我膝蓋痛怎麼灸,............別著急
快來找小善(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添加)


※水對身體好,但這幾種人卻不能多喝水!
※久坐不累,讓整個身體都暖起來的秘密
※國慶雙節優惠活動今天結束 丨超級大禮包,優惠券,再不來領就沒有了!
※脖子後面長的真的是「富貴包」嗎?嚴重時可致命,別不當回事!
※手臂上有個補腎穴,效果太好,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TAG:經絡穴位速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