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很多地方遠勝劉邦,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和不會用一樣東西有關
接上篇。
項羽很多地方遠勝劉邦,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和不會用人有關
——他姓人才不信用。在人才使用上,項羽還有一個致命弱點:只是篤信項姓人才——有的稱不上人才,實屬昏憒、藏奸之徒,即使出的是昏招,他也篤信不疑;而對於他姓人才,包括對他忠心耿耿的「亞父」范增,也會疑神疑鬼,使其無法盡職盡責,只好棄他而去。鴻門宴前,范增與他計劃準備憑藉優勢兵力一舉撲滅心腹之患劉邦的勢力,由於通劉並與劉聯姻的項伯為之說辭,項羽不但不追查項伯通敵泄密,反而立即改變了主張;鴻門宴中,項羽不理睬范增頻頻示意,聽任項伯舞劍庇護劉邦,讓劉邦脫險而去;鴻門宴後,劉項正式爭霸。劉邦很憚忌范增,就給四萬斤黃金讓陳平去離間楚君臣。項羽果然對范增起了疑心,氣得范增辭職歸鄉,走到半路背上疽發而亡,使項羽失去了最後的智囊。在此之前,項羽也因疑心,失去了另一傑出的智謀之士。陳平跟從項羽破秦,賜爵為卿;因破殷需要,被項羽封為信武君;殷王投降後,陳平因功被拜為都尉,並賜黃金二十鎰。應該說,項羽對他很不錯了。可時間不長,漢又攻下了殷,項羽立即要殺原來平定殷的人。陳平懼禍,只好封金與印給項羽,投奔劉邦而去,使劉邦又多得一臂膀。陳平對漢王說:「項王不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項羽如此任人唯親,怎麼可能留得住人才用好人才呢?
——重要人才不善用。大功告成,項羽就分封天下了。對於分封制,許多史家認為項羽背離秦朝郡縣制,是一種歷史的反動,因而滅亡。實際上,秦實行郡縣制時間尚短,且很快滅亡,實行郡縣制還沒有成為人們的共識,而諸將和眾諸侯聯合抗秦,分封為王為侯則是他們的動力所在。所以當時實行分封制,是一種勢在必行的無奈之舉,這從劉邦以後也實行分封制亦可得到佐證。問題的癥結在於,項羽在分封中存在嚴重的失誤。一是基於大局已定、坐享江山的指導思想,項羽把各有功、有實力、有影響的將領、諸侯都分封就藩了,造成自己身邊也就是中央集團的人才空前薄弱。特別像英布這些得力的、能夠獨當一面開拓和安定局面的大將們,在分封中從中央核心成員轉換為地方侯王,使項羽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如果把一些核心人員多安排在中央關鍵位置上,也不至於以後楚漢相爭時項羽總是親自上陣,東征西討,疲於奔命,鮮有羽翼。二是封章邯等三秦降將關中為王以防劉邦,可謂所用非人。章邯系秦名將,放在其它地方或參與中央集團,也許可發揮其傑出才能,而讓其鎮守關中,因項羽曾坑殺20萬秦卒,獨留章邯等三降將,致使秦人歸罪於章邯等人。以章邯王關中,等於把他放在火上烤,怎麼可能敵住漢軍呢?三是對趙、齊等地分封,以對自己是否聽話為標準,而沒有注重被封者實際威望和才能,以致受封者不得就國,而有實力但未得其封者怒而反叛,加上項羽征討時「所過殘滅」,促使「齊人相聚而畔(叛)之」,後院失火。項羽東征西討,長期兩面作戰,處於一種「救火」狀態,疲於奔命,以致優勢逐步喪失,直至兵敗。分封失誤,也可以說是對一些有作為、能夠影響大局的重要人才的布局和使用失誤。用非其人,安得不亂不敗?
——人才良策不採用。項羽使用一些人才,但是對於他們的建議、對策卻很少採用,許多乾脆不用。亞父范增剿滅劉邦的建議屢遭棄置,氣得范增恨道:「豎子不足與謀!」韓信「數干策」,項羽無一採用;智謀之士蒯通與齊智士安其生獻策,但項羽不用,雖欲拜他們官職,二人也不受封走了。最嚴重的是項羽準備東歸之際,謀略之士韓生說服項羽:「關中阻山帶河,是四塞之地(關隘險要),肥饒(黃河流域當時是經濟文化中心),可都(作為國都)以伯(霸)。」而項羽卻答道:「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面對這種罔顧大局的鄉土意識,韓生嘆道:「人謂楚人沐猴而冠,果然。」項羽大怒,竟將韓生殺了!於是,他輕率地離開了關中形勝之地,回到了四戰之地的家鄉彭城建都,以致以後楚漢相爭,漢軍一舉可以佔領彭城(今江蘇徐州),而精銳的項羽部隊卻始終未能突破河南滎陽一線,讓劉邦獨享進可攻、退可守的地利和源源不絕的人力、糧餉資源優勢。最後,項羽敗走烏江,這時烏江亭長撐著一條船靠在岸邊,勸項王過江:「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而項羽認為:「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又自以為無顏見江東父老,因而謝絕渡江,自刎而亡。有人認為(如《史記菁華錄》作者姚榮田等),這烏江亭長是漢軍姦細,項羽拒絕登船渡江是怕遭暗算取辱而寧願成為千古悲劇英雄。這種觀點不但《史記》、《漢書》中無佐證,而且項羽即使懷疑亭長是姦細,他也不會懼而拒絕登船。因為項羽尚有26騎,大都是吳中弟子,其中不乏精通水性的駕船者,完全可以控制住局面。即使控制不住局面,在船上難道就自殺不了?退一步說,不論亭長是不是漢軍姦細,其建議則是當時唯一可行之策。項羽不肯過江東,實際上也是對良策的最後拒絕,放棄了重建根據地、再圖後舉的最後機會。項目屢拒良策,其後果只能是冷落人才,堵實言路,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自取滅亡。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最後批評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率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才智過人的項羽一直到死都不明白自己敗在不能用好人才上,實在可嘆,足為千古鑒。
本文由韓立堅老師供稿,並授權發表。


※赤霄斬蛇,君臨天下——劉邦高階攻略
※漢高祖劉邦除了呂雉以外,究竟還有多少個女人?
※他是歷史上最悲情的皇帝,連太史公都寫不盡他的哀傷!
※高祖劉邦也曾屠城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