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6):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4)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6):
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4)
受戒羯磨
二、受時所作
三
正作羯磨
能授菩薩作如是問,乃至第三授凈戒已;能受菩薩作如是答,乃至第三受凈戒已。
《瑜伽論記》卷第十(之上):「後方便中文二,初明戒師啟請作證十方眾前法爾相現,二明受已敬禮而退。」
啟白請證 。
「能授菩薩作如是問,乃至第三授凈戒已;能受菩薩作如是答,乃至第三受凈戒已」,這是結束前文。
這位傳戒的菩薩「啟白」,就是向十方諸佛報告這件事,然後要請十方諸佛作證明,這叫「啟白請證」。
能受菩薩不起於座,能授菩薩對佛像前,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恭敬供養。
禮佛啟請。
啟白。
「能受菩薩」,這個要請求受戒的菩薩,「不起於座」,不要在他座位上立起來,應該還是跪在那裡。能授的菩薩,傳戒的菩薩對佛像前,「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恭敬供養」。
韓清凈《披尋記》:「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恭敬供養者:住現在世成等正覺,或入大地,是名現在諸佛及諸菩薩。問:此中唯說現住,不通三世,何故與前有別?答:前說專念功德,故通三世,一切功德平等平等無差別故。此說啟白請證,故唯現住,非於過、未為作證故。」
「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恭敬供養者:住現在世成等正覺,或入大地」,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是現在住世的佛和這些證悟法性的菩薩,「是名現住諸佛及諸菩薩」。
「問;此中唯說現住不通三世」,沒有說過去、也沒有說未來。「何故與前有別?」,和前文是說過去、未來、還說現在,這裡只是說現在,有什麼差別呢?「答:前說專念功德,故通三世」,前面說菩薩要念佛的功德,那當然是佛佛道同,念一佛的功德,一切佛的功德都是一樣的,所以通於三世。「一切功德平等平等無差別故」,一切佛的功德是平等無差別,所以通於三世。「此說啟白請證,故唯現住」,這裡是啟白報告,是請佛證明,所以唯獨是對現在住世的佛菩薩,現在的佛菩薩。「非於過未為作證故」,不是指過去佛、未來佛來作證明,不是這樣子。
頂禮雙足,作如是白:某名菩薩今已於我某菩薩所,乃至三說受菩薩戒;我某菩薩已為某名菩薩作證。
「頂禮雙足,作如是白」,傳戒的菩薩在佛像前,頂禮佛菩薩的雙足。「作如是白」,這樣子向佛報告。「某名菩薩」,就是某某名的這位菩薩。「今已於我某菩薩所」,現在正在我這裡。「乃至三說受菩薩戒;我某菩薩已為某名菩薩作證」,證明這件事,他是發心受菩薩戒了。
韓清凈《披尋記》:「我某菩薩已為某名菩薩作證者:謂於某名菩薩,已正尋求大乘種姓,及已發大願,於菩薩藏摩怛理迦、菩薩學處已正為說令其聽受。觀察於彼堪受菩薩凈戒律儀,是故三說為授凈戒,彼已三說答言能受,是名菩薩為作證事。」
「我某菩薩已為某名菩薩作證者:謂於某名菩薩已正尋求大乘種姓」,傳戒的菩薩已經對這個求受凈戒的菩薩,已經問了「你是菩薩否?」,這就是尋求種性了。「及已發大願」,已經發無上菩提願。「於菩薩藏摩怛理迦菩薩學處已正為說令其聽受」,傳戒的菩薩對佛這麼說,說「作證」的這句話已經有這個意思在裡頭,已經給他解釋了菩薩戒的意義,或者正為說令其聽受。
「觀察於彼堪受菩薩凈戒律儀,是故三說為授凈戒;彼已三說答言能受,是名菩薩為作證事」,為作證事有這個意思的。
往期閱讀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明安住戒)合集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3):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1)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4):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2)《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5):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3)
文章|觀諸法如 校對|如相 編輯|如心 美編|如梵 圖片|網路
發 心
蘋果手機用戶請長按二維碼隨喜讚賞


※中國寺廟的布局和佛像放置,居然有這麼大學問
※宋思溪藏本大唐西域記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5):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3)
※一個愛臭美的國王竟然證得了阿羅漢
※虛雲·少年游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