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劉炳森:隸書《游九華山記》,書風凝厚穩健
借九華山的秀美勝絕以抒發清高疾俗的情懷,有感而發,即景議論,文字激揚,筆觸生動,藝術構思頗有獨創。
劉炳森書藝向以隸、楷著稱於世,併兼長行、草。傳統功力深厚,書風凝厚穩健而又俊逸瀟洒。
劉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樹庵,號海村,幼年自號劉五先生。 1962年夏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山水科本科畢業,同年秋至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古代法書繪畫的臨摹複製和研究工作。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特聘教授、日本白扇書道會顧問、日本書道研究泉會顧問、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委員等。其劉體隸書影響甚廣。
結構嚴緊而又舒展,字形扁方,間架工整,疏密勻稱,其形寬而氣緊。筆劃疏朗,安排錯落,上下呼應,其結構造型,既強調外形的風采,又力求內涵的充實。
傳統功力深厚,書藝向以隸、楷著稱於世,併兼長行、草。隸法在堅實的傳統功力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用現代的審美意識並參以姊妹藝術的某些韻律和情趣,加上文學素養,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所作高古典雅,拙巧相生,有清淡隱逸之趣,更有文化之古韻。
在用筆上,劉先生講究勻凈。劉炳森隸書中很難看到飛白筆法,他似乎在極力迴避這種筆法,而對線條的滋潤、光潔有著骨子裡的偏好(這很能讓人聯想起「館閣體」來)。
在用筆的力量分配方面,劉先生也處理得非常「公平」:橫畫一律較粗,豎畫一律較細,這種筆法雖然看上去非常賣力,卻並未顯現出應有的力度,究其因,主要是用筆上鋪毫與聚毫運用不當所致。
劉先生將聚毫用在豎畫上,鋪毫用在橫畫上,橫粗豎細,加劇了字形的扁平感,極大減弱了書作的體積感和感染力。


※書畫家段明亮:十月秋涼,詩意溫馨那一暖
※畫家葉麗美:人生苦短,何不享受生活
※書法家劉炳森:隸書《沁園春·雪》佳作賞析
※畫家葉麗美:河水湍急,你可知美麗浪花何來?
TAG:書畫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