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讀書的人那麼多,會讀的有幾個?

讀書的人那麼多,會讀的有幾個?

你有沒有發現

朋友圈打卡讀書的人越來越多!

文化類綜藝節目越來越火!

你突然也開始覺得該拿本書讀讀了!

康熙大帝在《庭訓格言》中說道:「凡人進德修業,事事從讀書起。多讀書則嗜欲淡,嗜欲淡則費用省,費用省則營求少,營求少則立品高。」

意為:人要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德行操守,就要從讀書開始。讀的書多了,人的各種嗜好和慾望就淡了;嗜好慾望少了,生活的開支就省了;不過多花費了,也就不會成天想著謀劃這個、得到那個。樹立的這個人品就自然提高。讀書是為了修身立品,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如此一來對讀書的認識透徹了,就自然能靜下心來讀書。

人讀書不在炫技,不在謀劃,而在人品的修行。那些為嗜欲而讀書的讀者,多半會因為內心的浮躁而半途而廢或淺嘗輒止。

那到底什麼樣才算真正會讀書呢?我們何不跟康熙學一學?

第一須得讀對書

康熙帝認為「讀書之法,以經為主。苟經術深邃,然後觀史。觀史則能知人之賢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經史二類,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之本,讀經使人明智,從經典中流傳下來的哲理經得住時間的打磨,及時在今天也值得參悟;而讀史能夠知道人的愚賢,遇到事情,也就容易判斷得失。

經史二類都是經過時間沉澱的讀本,相對於市面上的暢銷書更為嚴謹,並且值得反覆閱讀揣摩。選擇讀書時不妨放下當下的快餐式閱讀和暢銷讀本,更多的品味一下中外的歷史名著,在有限的時間裡汲取更多的營養。

第二須得會讀書

康熙在上諭里說:「日講原期有益身心,增長學問。今止講官進講,朕不復講,但循舊例,日久將成故事。」意為:原來是想通過講官每天給我講課增長學問有益身心,如今只是講官講,而我不複述,不講評。這樣時間長了就流於形式。所以為提高效率,每天的學習先由講官給我講一遍,講完之後我複述一遍,複述完了再發表自己的評論,之後我們大家再一起討論。這樣才叫實學。在宮廷讀書的皇子也常常需要王宮貴胄家的公子進宮伴讀,便也是此原因。

讀書需要交流,感想需要分享。如此一來能夠最大限度的領會書中的知識和營養。而現如今的親子閱讀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既能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又互相收益,各自進步,形成學習的好氛圍。當然,夫妻、情侶、朋友之間可以一起讀書培養同樣的愛好,增加共同話題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須得勤讀書

康熙常說:「朕在宮中,手不釋卷。」「學問之道,宜無間斷。」「五齡以後,好學不倦,丙夜披閱,每至宵分」。而《庭訓格言》記載:「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誦讀,日暮理事稍暇,復講論琢磨,竟至過勞,痰中帶血,亦未少輟」。即使咳血也手不釋卷,康熙讀書之勤可見一斑。

康熙帝讀書勤奮,與自己的經歷有關,他幼時曾吃過教訓:小的時候,一個中國人叫做楊光先與一個西洋人湯若望的打賭,測試日影。當時文武百官,九卿科道都在場,大家眾目睽睽,結果湯若望打賭勝利,與實際完全吻合。康熙帝感到極為尷尬,他都不知道怎麼離開的。康熙帝後來說:「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康熙帝很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又如何能判斷別人是對是錯?所以勤奮學習。

康熙大帝一生,知識面極廣,涉獵學科眾多,有天文曆法、數學、幾何學、中醫學、西醫學、解剖學、地理學、生物學、農藝學、工程學、地質學、宗教學、哲學、書法、文學等等,都有射獵,而且有的研究和學習極為深透。康熙三十九年,河道總督王新命呈上了一幅永定河圖。康熙帝看罷,大不以為然,他做了細緻的批示,指出所繪圖於實際不符,比例尺不對。康熙帝嚴肅批評道:「此圖皆意度為之,未見明確,著另繪圖呈覽。」批評王新命所繪圖都是主觀臆斷的。王新命做夢都沒想到,康熙帝是這方面的專家,他想糊弄,敷衍了事,根本做不到。千古一帝的成就背後絕少不了讀書積澱的功勞,遠至康熙大帝都需要讀書來豐富自己,更何況今時今日的你我普通人。

於孩童時期開始讀書,讀書是對知識的儲備,日後上學、考試、為人處事都深有裨益;於青年時期開始讀書,平心靜氣,豐富自己;於中年、老年讀書,在閱歷的基礎上思考人生,常獲醍醐灌頂之感。

讀書學習從任何時間起為時不遲,就怕的是因為懶惰而一次次放棄提升自己的機會。為父母為師長,更要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生學習。開始讀書,學會讀書,選好書來讀,這是康熙大帝的智慧,也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夠踐行的智慧。

了解更多康熙大帝智慧,歡迎關注琳琅課堂,解鎖古人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琳琅智庫 的精彩文章:

先睹為快!統編新教材,究竟新在哪?主編為你揭秘!
曾國藩教你如何搞定熊孩子
你還在為這九種朋友浪費時間!

TAG:琳琅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