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清心,涉世慎言。
請點上面
藍色字
免費訂閱!
編輯:liusuyunshuo(劉素雲)
人一生要做的事,簡而言之,一修己,二涉世。修己是為了更好入世,而進入社會也能幫助修鍊身心,二者相輔相成。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於是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修己,即自我修養,以清心為要。
人們常聽到的「獨處守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獨處就是一個自我修養的方式。清心,無論處在何種氛圍中,都能保持獨處時的清醒理智,梳理內心想法,以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要清心,先收拾自己的外表。
一個人心若清,會從外貌表現出來,外貌乾淨清爽的人,內心不會太複雜,心能依託一個整潔的身體,貪戀艷麗色相的煩惱,自可消除。
要清心,學會受苦。人一生有太多苦,生老病死,心靈困苦等,不可避免地陪伴人的一生。但苦出現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折磨人,是為了告訴人知苦而不貪圖欲樂,心就不為外界所改變。
要清心,平常心。「心」是生命的本質,是人的中心。轟轟烈烈,低谷茫然這都不是好的狀態,或大喜或大悲太都過極端,中間平和的狀態才適合「心」。大喜,不驕躁,大悲,不消沉,以平常心,看無常世界,大智。
要清心,放下執念。信念使得人有生存的方向,一旦有了信念,人的需求、信仰、慾望都會朝著同一方向發展。但是不正確卻仍然堅持的信念,就成了執念,執念一形成,就會出現「自我」,以自己為大的思想,是萬萬無法達到清心的。
涉世,即接觸社會,以慎言為先。
入世之法,每個人都能總結出長篇大論,可是對症下藥才可藥到病除。但凡大家名師,都喜歡留下「慎言」的忠告,這其中的用意,究竟幾人能知。
「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 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在社會上產生影響。一個人的心境,從言語上也能知曉個大概。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涉及的領域,要謙卑,莫惹笑話;說符合場合的話,做該做的事;多說無益,不如多做;禍從口出,涉世的保身法寶便是「慎言」。
帶著清心入世,入世磨礪清心,周而復始,人生不會沒有意義,一定會得到最深的福報。
把修己、涉世都做好,哪怕還沒做好仍在路上堅持著,這都是可貴的人生。
你有什麼清心的好辦法?
小編提示:
轉發分享本文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只需長按下方二維碼
點」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即可!


※如何將業障的臭味,慢慢變成修行功德的香味!
※命運不會偏愛誰,就看你能堅持多久
※全球罕見!山西一小寺廟裡竟有至少15座「肉身佛」!
※【10.10】每日一禪:今天永遠都是起點
※【10.每日一禪:有些路,走下去,會很苦很累,但是不走,會後悔
TAG:劉素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