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功業未建報夕陽,蟄居山林有妄想——陸遊《鷓鴣天》讀後

功業未建報夕陽,蟄居山林有妄想——陸遊《鷓鴣天》讀後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陸遊這首詞寫自己的故鄉山陰,那裡山水秀麗,景色宜人,在這樣的美不勝收的地方過著和平生活,對許多文人來說是求之不得的,但對陸遊這樣一個立志「到處青山埋忠骨」的人,隱居在山水形勝之地,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先讀詞:「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卧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這首詞在結構上有其特點,它不同於其他詞的上下兩個半闕的界限,從開頭到「不妨隨處一開顏」為一部分,最後兩句是另一部分。

功業未建報夕陽,蟄居山林有妄想——陸遊《鷓鴣天》讀後

詞情畫意

第一部分寫詞人悠閑散淡的隱居生活。前兩句點明居住的環境和隔絕世事的生活。「家住蒼煙落照間」,詩人住在鏡湖邊上,但他不寫山水,而是選取那蒼茫如煙的雲氣和夕陽晚照,來代表那裡的山水之美。

作者首先把自己的家鄉和生活的環境描寫得很美,「絲毫塵事不相關」,寫他隱居生活中恬淡的心境,不是一般的不關心塵事,而是「絲毫」都不關心。看來詩人是把他的家鄉作為避世的桃源,在這裡是不食人間煙火了。這一句「絲毫塵事不相關」是這第一部分的核心內容,以下的五句都是對這一句進行渲染。

功業未建報夕陽,蟄居山林有妄想——陸遊《鷓鴣天》讀後

陸遊詞

從「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卧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五句,具體描繪詩人的隱居生活和淡泊世事的生活態度。作者先用兩個工整的對句,描寫他具體的生活景象,「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卧看山。」這裡有動有靜,有行有止:讀書、飲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

漫步而在竹林,大有深意。竹,高潔有節,常常作為高人逸士的象徵,「行穿竹」,詩人是以「絲毫塵事不相關」的高人逸士自居了。《黃庭經》是道家講養生修鍊道理的書,詩人讀書而讀「黃庭」,也是表現心情的淡泊。

功業未建報夕陽,蟄居山林有妄想——陸遊《鷓鴣天》讀後

陸遊詞意境:家住蒼煙落照間

更妙的是,「看山」而著一個「卧」字,看山本已表現了寄情山水,可連看山也不起身,一種洒脫不拘的情態,置身事外的心理便躍然紙上了。而與詩人相關的無非就是書與酒、山與竹,真可以說是萬事無動於心。

接下來三句「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又進一步表明詩人的生活態度:蔑視世俗,任情任意,毫無拘束,是隱士高人的風度。好像這裡的湖山到處都可以是他開顏解頤,使他心滿意足了,使他樂以忘憂了。果真如此嗎?

第二部分兩句:「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一下子寫出了詩人隱居生活中的滿腔忿激:本來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種心腸,不把英雄年華的消逝當作一回事!這才是詩人的心聲,是詩人從肺腑深處噴發出來的語言。這樣,這最後兩句就否定了前面七句。其實,詩人不願意過這種江湖隱退的生活,是不得已而為之。

功業未建報夕陽,蟄居山林有妄想——陸遊《鷓鴣天》讀後

陸遊塑像

讀到這裡可以發現,原來詩人在前一部分說「絲毫塵事不相關」的生活與處境的充分渲染,只是正話反說,是一種極端憤慨心理的表現。這種閑散的生活,同詩人的憤慨心理形成鮮明對比,通過這種對比,不僅給作品造成了大的波瀾轉折,具有變化跌宕起伏之妙,也從對比中更充分地揭示出詩人堅定的報國信念。

每次讀陸遊都會被他的愛國激情所感動,也不免有一些沉重之感。讀這首詞本以為可以「輕鬆悠閑」一點,不料讀了前七句都是悠哉悠哉,但最後兩句一下子反轉,到頭來還是激情和沉重,看來人真是本性難移啊!

功業未建報夕陽,蟄居山林有妄想——陸遊《鷓鴣天》讀後

陸遊詩詞出版物

【宋代·陸遊《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卧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元 的精彩文章:

人生沉浮平常心,耽于山水求神韻:書法藝術欣賞
天淡風寒梅勝絕,賦閑才知愁滋味——讀范成大《霜天曉角》
楚圖南、趙朴初、啟功、歐陽中石、劉炳森、魯琪光書法作品
深秋觀秋色,青山聽泉聲:國畫藝術作品
千古一相王安石,詩詞文章亦稱雄:《菩薩蠻》讀後

TAG:元谷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