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孔子教我們做父母

孔子教我們做父母

每逢佳節,親友團聚,有一個畫面刻在我的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那是一家人正在為他們的「小皇帝」慶祝五歲生日,豐盛的美味佳肴已擺滿了一桌,祖孫三代及親朋好友已各就各位,場面喜慶,其樂融融,大家都在等「小壽星」表演節目。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小壽星」拽住桌布那麼使勁一扯,「嘩啦啦」!頓時一片杯盤狼藉,菜湯、果汁兒濺的滿桌人身上、臉上到處都是,而「小壽星」卻一臉得意之色。更有甚者,據媒體報道,上海在日本留學的汪寶津,因其母親無法滿足他的金錢要求,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向他母親顧曉梅狂刺9刀,當場倒在血泊之中。

讀到這裡,大家不禁要問: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麽了?我的回答是:孩子「病」了!但病根卻在父母身上。

《三字經》上講「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影響巨大!現在中國的父母仍然非常偉大,對子女特別無私,溺愛有加,把他們一個個都奉為「小皇帝」、「小公主」。而對自己的父母師長往往忽略,甚至冷漠不孝,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逐漸形成了唯我獨尊,冷漠自私的一代人。在古代,老師還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神聖使命,所謂傳道者,乃弘揚聖賢之道,教學生如何做人。現在的學校老師,只「授業」,不「傳道」,不教導你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教孩子如何做人的擔子,基本上就落在了家庭父母身上。要想教育好下一代,我們必須學習古聖先賢的大智慧,尤其是向被尊為「萬世師表」的孔聖人求教。

孔子是如何教我們做人的呢?《論語》「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孔子教導我們,子女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對待哥哥姐姐要敬愛,平常言行舉止要小心謹慎,誠實可信,與人相處要平等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孔子的學問,是靠行動建立起來的,是「知」和「行」的統一。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處處事事孝敬我們的父母,尊敬我們的師長,真誠做人,禮貌待人,樹立起好的榜樣,我們的孩子也會照著我們的樣子去做,長期耳濡目染,習慣成自然,就會成為一個孝順、真誠、禮貌、向上的有用人才。古人的聖賢之道,就是多練內功,加強自身的修養,為人父母做一個慈愛的好父母,為人子女做一個孝順的好兒女,推而廣之,做領導的做一個關愛下屬的好領導,做下屬的做一個尊敬領導的好員工,這樣家庭不就和睦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就融洽了,和諧社會不也就建成了嗎?!

這就是孔子留給我們現代人的寶貴財富!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主編微信:shiwen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比「斷腸人在天涯」更能讓人傷情的一首元曲,你知道嗎?
心得:在單位立足的十個品質
【原創詩歌】秋
齊白石詩謝梅蘭芳
國學潤澤心靈,經典修正人生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