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好命」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上

「好命」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上

文:林耕新

「好命」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認為自己「歹命」而煩惱不已、負面念頭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批評和抱怨,受傷最深的是自己。精神科醫師林耕新在《解憂相談室》提醒,「好命」與否操之在己。



有位太太總是臉色很差,一天到晚四處跟人說自己的命不好,人生很不快樂。原因出在她一直放不下婆婆多年來虐待她的過往經歷。

我一問之下,才知道她的婆婆已經過世十幾年了。

婆婆過世十幾年,她卻還記恨婆婆,把自己鎖在憎恨的牢籠里,走不出來。

另一位3C產品賣場的店員,被組長冤枉偷東西,他絕望地告訴我他真的沒有偷。因為被人誣陷偷東西,對他的打擊很大,導致情緒崩潰,為此吃了十年的抗憂鬱葯,看過十幾位醫生。我問他那個組長現在在哪兒?「不知道。」又一個自己將心靈困在枷鎖里的例子。


批評與抱怨,傷害的是自己

你還在因為幾十年前的某個人,對你做了某件事或說了某句話而耿耿於懷,一直在心中累積恨意,把自己關了一輩子嗎?

批評與抱怨,其實是一種對自己最殘忍的傷害。

它們每天都會發生,也許你自己也有所察覺,但就是難以放下,覺得自己命運多舛,生命中沒有一件好事發生。大多數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是站在對自己有利的一方,實際上卻仍為怨恨與自責所困。世上的種種幸與不幸,端看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如何保持一個好角度,解釋發生在眼前的現實,不勉強與逼迫自己,理性地付諸行動,是每個人這輩子都要面對的課題。


急於確認承諾,是因缺乏安全感

曾有一位高收入的女主管,與每一任男友的交往時間都很短暫。她總是抱怨自己遇人不淑,悲觀地確信自己這輩子都得不到真愛。深入探究原因,這位女主管總是在雙方剛認識階段、或是才交往不久,便急於想要確認關係、得到承諾。當對方感受到壓力,當然很快就嚇跑了。女主管因為沒有得到立即的承諾,認定自己無法幸福,完全忽視感情需要時間培養與成長的事實。急於獲得承諾,正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我看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都很努力在生活,只是因為缺乏自信而用錯了愛人的方式。在愛別人之前,如果能先學習喜歡與肯定自己,與不安的情緒和解,就不會因為沒有立即獲得想要的結果而挫敗。想要建立好的關係,若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與包容,便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望與淚水。

「好命」的鑰匙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聽過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命太差或是遇人不淑,從出生開始便是一連串災厄。若是請他們仔細回想過往,似乎這輩子都還沒發生過什麼值得一提的好事。然而,他們口中的「歹命」真的是如此嗎?

「我相信他一定會有報應!」飽受折磨的個案咆哮。

「他會不會有報應,不是你的事。能不能過好的日子,才是你自己的事。」

我們都相信因果報應,問題是「歹命」與否,其實都在於自己如何解讀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有位女士一直覺得自己的母親根本沒病,就只是愛看醫生和吃藥。有一天,這位女士帶著她的母親來到我的診間。

「醫師,請問我母親是不是真的有病?」

「是真病,但是不想好。」

一聽到這個回答,那位女士立刻訓斥自己的母親。

一周後,那位母親自己前來回診,我和她分享了我奶奶的故事。

我的奶奶到了七、八十歲還會化妝、打扮自己。在高齡九十二歲時,因為心臟衰竭,彌留約兩小時左右便離開了人世。

在人生的最後路程中,這樣其實算是很好的結局,人到了最後也只是求個善終罷了。

有一次我問奶奶覺得自己這輩子過得如何,她回答:「我這夕郎有夠歹命,每天都在操煩……」

我問她到底在煩惱什麼,結果竟然是在煩惱曾孫吃飯的問題。我後來告訴奶奶:「如果是這樣,那麼你的煩惱就是自己找的。」我認為,從一個人煩惱的事情就可以推知這個人是否幸福。歹命,其實是由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所決定。出乎意料地,這位母親聽完我奶奶的故事後,回去想了想之後告訴她的女兒,即使一把年紀了,也要當一個快樂的人。

很多人認為自己活得很痛苦,諸事不順。然而,「痛苦(pain)」有時是可以避免的,但受苦則不然。「受苦(Suffer)」一詞出自拉丁文,原意是「攜帶」。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和某人曾經有段非常幸福的關係,但後來因為一些緣故而失去了對方。這樣的經歷當然會覺得痛苦,這是很自然的情緒反應。然而,如果我們繼續「攜帶」這份痛苦活下去,總是感覺一無所有,人生了無意義,那就是「受苦」了。

作者簡介|林耕新

商周推選百大良醫、耕心療愈診所院長。

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任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諮詢委員、高雄市警察局心理諮詢顧問、高雄市心理健康促進會委員、中華忘憂草身心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參與過台灣瀕死體驗個案研究、大愛「人文講堂」演講、並於TEDXLoveRiver 2017年會以「正向激勵絕非萬靈丹,它和負麵灰暗一樣有殺傷力」為題演說。

「好命」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上

★本文經如何出版《解憂相談室:從情緒整理、轉化想法,找回自信與自在的人生》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關注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cn-parenting),好文章天天收得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子天下 的精彩文章:

失去愛的能力:200個曾有自殺想法孩子中,只有22個家長知道
地震發生時在家最常犯的7個錯誤
7大「要」點,寶寶吃飯壞習慣退散!
隊友必讀!當新手媽媽說「我好累」……
上學反而學會壞習慣?家長可以這麼做

TAG: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