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看完今年的諾貝爾獎,你還敢讓孩子熬夜嗎?

看完今年的諾貝爾獎,你還敢讓孩子熬夜嗎?

就在大家歡度雙節時,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了。

獲獎者是三個美國人:

傑弗理·霍爾(Jeffrey C. Hall)

邁克爾·羅斯巴殊(Michael Rosbash)

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

獲獎理由是:深入鑽研了我們的生物鐘,並且闡釋了它內在的原理。闡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使其與地球的旋轉保持同步。

都是中文但是聽不懂吧?

假設有一盆含羞草。

日常情況下來講,含羞草葉子會在白天打開,晚上合上。(上圖)

那麼做個試驗,如果一直將含羞草放在沒有光線的的地方會怎樣?

結果證明:含羞草體內的生物鐘依舊發生作用,在白天時間打開,晚上合上。(下圖)

說得通俗一點,他們研究的,就是我們平常掛在嘴邊的——生物鐘

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晝夜節律的紊亂,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內分泌代謝疾病、乃至腫瘤的發生髮展都有關聯

因而醫生直言,這項有關生物鐘的研究很直白地提示大眾: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按時吃飯,到點睡覺

6點到12點釋放皮質醇,血壓上升最快,適合專註地學習和工作。

12點到18點身體協調性最好,反應速度最快,適合與人交流協作,鍛煉健身。

18點後到第二天6點血壓升高後回落,褪黑素分泌,帶我們進入深度睡眠。

所以今年的諾獎,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

睡不好,從頭到腳傷害你

「少睡一會兒沒啥大事。」多數人都有這種僥倖心理,殊不知,只要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不出一周,身體就會吃不消了。

先來看一張恐怖的對比圖!據《每日郵報》報道,46歲的Sarah Chalmers參加了英國倫敦的一個睡眠學校的實驗,連續五天只睡6個小時與睡滿8個小時的面容對比照(如下圖)。

長期缺乏睡眠除了對人的外貌產生的影響,還會阻礙身體的補給功能,提高患病的風險。

一旦正常的睡眠模式持續遭到破壞,將對人體器官和生理組織造成永久性的損傷,引發多種疾病。

看看身邊的孩子,又有多少能夠在九點半以前上床睡覺?越來越多的孩子普遍的晚睡,晚睡給孩子帶來潛在危害是家長所不知的。

看完這些你還打算讓孩子繼續熬夜嗎?

熬夜的「睡眠債」難以償還

熬夜到凌晨4點,一覺睡下去到第二天中午12時才起來。算起來,我已睡足8小時,可為什麼下午我還是呵欠連連?

正常睡眠八小時≠熬夜後補覺八小時。因為人體無法迅速適應新的生物鐘,睡眠節律紊亂會影響睡眠質量看起來補覺也睡了8小時,但其實大部分時間人體處於淺睡眠或做夢狀態,這些都是無效睡眠

美國睡眠醫學研究院發布的「兒童睡眠指南」就建議:

嬰兒4個月至12個月:應該12到16小時

1至2歲的孩子:應該要11到14小時

3至5歲的孩子:應該要10到13個小時

6至12歲的孩子:應該要9到12個小時

13至18歲的青少年:應該要8到10個小時

可現實中很多中學生睡眠時間少於8小時,而那些睡眠不足的學生,會在每個周末,比正常人多花2小時用於睡覺。

可這種補覺,並不能挽回多少局面——這個人群會更多地產生諸如:經常性打盹、嗜睡等癥狀,他們更多地需要鬧鐘來提醒起床,他們需要攝入更多的咖啡因,來提神醒腦。

換言之,只要是有學生為有更多學習時間而放棄睡眠時間,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會更差。熬夜的學生本想通過熬夜,讓自己對學習內容理解地更好,但效果正好相反。

想要孩子睡得好:習慣環境是關鍵

現在接觸電子產品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在睡前玩一些刺激大腦的遊戲,會導致孩子的深度睡眠時間比正常入睡的孩子更少。

有良好睡前習慣的人每天可多睡36分鐘。雖然習慣不是說改就能改,但只要掌握以下幾個睡眠的關鍵時間點,就能調整好你的健康生物鐘。

1、睡前6小時禁飲咖啡

咖啡因會刺激神經系統,且有一定利尿作用,容易導致失眠。

2、睡前3小時禁飲酒

很多人認為睡前飲酒可促進睡眠,但研究證明,雖然它可以讓人很快入睡,卻讓睡眠一直停留在淺睡期,很難進入深睡期,降低睡眠質量。

3、睡前2~3小時禁食

晚餐吃得太飽或睡前吃東西會導致胃酸分泌增加,給腸胃帶來負擔。如果臨睡前感覺特別餓,可以稍微吃些清淡的飲食,比如一片全麥麵包或半杯牛奶。

4、睡前2小時禁體育鍛煉

運動會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影響睡眠質量。睡前可做些和緩的伸展運動,讓身心慢慢平靜下來。

5、睡前1小時關閉電子產品

睡前使用手機、電腦等,會阻礙人體生成褪黑素,使睡眠處於較淺的狀態。

除了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睡前習慣外,也要注意營造良好的休息氛圍。

比如不管什麼時候,都先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伴孩子夜間按時入睡。用行動來保護孩子的睡眠;陪孩子睡時,不要躺在那玩手機;睡前跟孩子一起親子共讀。

孩子好的睡眠習慣的形成,說到底父母的引導是關鍵。

別再熬夜!如果再有人說,沒有科學證明熬夜有危害,請轉發這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愛科學 的精彩文章:

媽媽,請別再說我注意力差!
古詩詞里的這些字,你不一定都讀對
熒光棒為啥一掰就發光?難道真是用愛發電…
get拍月新技能,別把月亮拍成餅
A型、B型、AB型……你知道人為什麼有不同的血型嗎?

TAG:我們愛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