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程分享 螳螂畫法

教程分享 螳螂畫法

螳螂又稱「刀螂」,以昆蟲世界裡是大家族,約千種以上,在我國分布極廣,已知有上百種,它體型特殊,兩隻大刀似的前足捕食各種害蟲,深受人們的喜愛與保護。遠在春秋時代,就有「螳臂當車」的成語,雖然有不自量力之貶義,但微小的草蟲有如此勇氣卻也頑強。常見的入畫的螳螂包括中華螳螂、廣腹螳螂、小螳螂等幾個品種。

形態結構:

圖為典型的中華螳螂形態結構,螳螂品種雖多,但大部分的器官構造都基本相似。

螳螂頭部:

自然形態與經過藝術提煉後的兩種畫法。

螳螂的背板與前足是螳螂的關鍵部位,與靈活的頭部相配合可描繪出豐富的螳螂的機警與情感世界。藝術提煉後的背板與前足勾線簡潔有力。

螳螂的前翅與胸腹的結構,要注意翅紋的勾線用筆及筋紋變化。

螳螂的前後翅的結構形態變化及顏色變化,因其品種不同而不同,各種螳螂的區別要長期觀察、寫生才能認知。

不同品種的螳螂,基本上是雌大雄小,而且雄螳螂較瘦小,雌螳螂肚腹肥大,尤其是交尾後更加笨拙。幼螳螂則靈巧,肚腹上卷,顏色也鮮嫩。

工筆畫法及步驟

1.勾線

將螳螂畫稿放在宣紙下,用勾線筆按結構骨法用筆,綠螳螂用中墨勾,棕紅螳螂用胭脂加墨勾,草白色螳螂用赭墨勾。

2.底色

用深草綠按結構染,肚腹用淡墨,兩複眼一定要染出渾圓晶瑩之感。

3.上色

用淡草綠罩染全身,胸腹用洋紅,雖是罩染,也要分出輕重濃淡方好。

4.勾線紋

勾出前翅筋紋,用筆要輕而有力,勾兩須用筆更要勁挺有力,柔中見剛,前足的鋸刺用重墨泥里拔丁筆法寫出。

禁忌:

從畫面視覺講,在畫一對刀臂足與一對後足時,勾線要前重後輕,設色要前濃後淡,萬不可前後等同,方顯生動。

勾前翅筋紋不能違背生理特點,此圖筋紋無理,狀如竹葉,不符合螳螂的生理特點。翅緣小筋紋勾線用筆無輕重狀似欄杆。

畫蟲六足一定要書法用筆,遒勁有力、頓挫靈活,然此圖關節狀如桌角,折絲無活動膝節之狀。

動態各式

螳螂是草蟲中最活躍的,頭部靈活多變,與刀臂並舉,很有威勢,要掌握它動態多,動作靈敏,姿態變化大,腿長,須長等生理特點。

品種圖例

螳螂種類很多,但入畫以中華螳螂、廣腹螳螂居多,因為它們身體較大,顏色也豐富多彩。顏色大部分是草綠色、棕赭色、草白色、嫩三綠色,幼螳螂草綠色居多。

注意事項

捕食害蟲雖然真實有益,但任何藝術形式包括繪畫都要給人以美的感受和悅目的形象,慘烈畫面盡量少用。

螳螂成蟲大多於夏末至秋成長活動,如是春景,則只宜配以幼螳螂。

畫跳躍、飛騰或動態極大的螳螂時,雙須要向後才能增強動勢。

小寫意畫法及其步驟

1.小寫意畫法也可先用細炭條起畫大概輪廓稿,也可直接點厾畫,先筆蘸赭黃畫前翅及背部。

2.稍重色畫雙刀臂及頭,後面的刀臂要比前面的淡一些。

3.用狼毫筆蘸赭黃色畫四足,一定要畫得靈動有力,有關節感。

4.蘸墨赭黃色勾出翅、背、六足等。用筆勾線要虛實得當,不能像工筆的勾線,按動勢畫出雙須。

大寫意畫法及其步驟

1.筆蘸重草綠畫背板,隨即側鋒掃出前翅。

2.點畫出頭部即雙複眼。

3.畫出雙刀臂,要注意濃淡關係。

4.蘸重色畫中足、後足,勾肚腹,染淡洋紅色,勾雙須,前翅筋紋畫否均可。

源於國畫藝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雄書畫 的精彩文章:

趙春秋雪景畫法
呀呀呀,口水都流出來啦!真是秀色可餐!
國畫教程 蟬的畫法!
白描底稿 百花譜(1)
吳閩作品——走進烏蘭布統

TAG:楊雄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