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發生點什麼事都要追「反轉」,生活什麼時候變成懸疑劇了?

發生點什麼事都要追「反轉」,生活什麼時候變成懸疑劇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朱門

大叔

每晚九點推送


   回復

裝逼

」   

多學一點知識   以後就少求人一次



坦率的講,「反轉」現象的頻發,是媒體在傳播中價值迅速崩塌的結果。




—朱門大叔

 


01



前不久邏輯思維羅胖子發了一個朋友圈:




「我老婆的空間訪問密保問題是:我的男神叫什麼名字?


我把她老提起的那些男明星的名字都輸入了一遍,都顯示錯誤。


忽然福至心靈,手顫抖著,輸入了自己的名字,一按回車......


果然也不是。」



最後這個反轉有點意思。




讀段子我們追求反轉,看熱點我們也喜歡追反轉。究其原因,無外乎下面的











鹿晗戀情一曝光,為新戲炒作的陰謀論就馬上出現。對於隨便一件什麼破B事,我們都在追反轉。幾乎所有熱點事件,我們也在等著反轉,如果一件事推進到最後都是按照既定方向發展,那我們一定會覺得很無趣。「我靠,竟然沒反轉,真沒勁!」




在網上,「反轉」已經成為衡量一件事趣味程度的核心指標。











02


不僅僅明星的事,社會熱點也一樣。











坦率的講,「反轉」現象的頻發,是媒體在傳播中價值迅速崩塌的結果。




對於看熱鬧的吃瓜群眾來說,反轉會帶來一種「離真相更近一步」的假象,也許,在我們的認知過程中,經歷了太多「反常識」的反轉敘述,以至於我們以後的看新聞不是為了找到真相,而是尋求「認同」和「反常識」的雙重刺激。




很多反轉新聞都是假新聞被揭穿的套路。那麼我們應該想一下,為什麼出現這些假新聞,為什麼假新聞搜颳了那麼多人的注意力,是不是我們在已有認知的牢籠里入戲太深?而反轉之後,我們又會迅速將憤怒和同情兩種情感交互置換,好像每一次反轉都讓我們完成了多種情感體驗,但是,以「真相」曝露天下收尾的新聞閱讀體驗,背後就沒有一點問題嗎?







03


問題其實很大,每一次新聞反轉都是對新聞媒體公信力的耗損,甚至新聞產品用戶開始接受新聞生產體制的自暴自棄事實,對媒體這一公權力不再抱有希望;反轉之後的輿論,一些被「假新聞」帶著走的意見領袖會被年輕網民手執「真假不分」的庭杖「打臉」,輿論場中原有的敘事節奏被打斷,反智主義情緒肆虐。




而且反轉的背後,讓受眾產生「吃瓜群眾」的不明真相感和弱勢者體驗,整個社會陰謀論的氣息會不斷蔓延,

不少讀者會通過媒體操縱輿論劍指不同利益團體,致使整個社會的公信力喪失。

在讀者一次次被欺騙之後,特別容易走向萬事皆虛和遊戲而的兩種心態,這對於理性公民意識和精神中產的培育是非常不利的。




頻繁爆發的熱點反轉現象背後,是許許多多吃瓜群眾的群體極化和易於操縱,而新聞業態的唯商業主義弊端和「自宮」取徑,以及反轉前後情節背後的結構性情緒和社會壓力。




當然,如果反轉新聞非要有一定好處的話,就是有部分讀者可能學會了懷疑,不那麼輕易地上文字的當了。



回復

晚安

,大叔送你一句睡前話



(廣告)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

歡迎

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門大叔 的精彩文章:

單身狗必經的4個心理階段
盧本偉:不要放棄你的男朋友
「你的餘生不是誰都可以指教的」
圈子雖小,乾淨就好。
「你有20多支口紅,給我用用怎麼了」

TAG:朱門大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