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杜甫的詩才是怎樣練就的

杜甫的詩才是怎樣練就的

《杜工部集》杜甫撰

杜甫是大詩人,詩歌水平極高。考察其詩才練就過程,對今人提高語文能力可能有些借鑒意義。

詩人創作才能可以分為知識、技巧、藝術三個層面。知識是寫作基礎,是詩人認識和表現世界的話語資源;技巧是寫作技術,是基本創作才能;藝術是技巧的延伸,是創造性的言說能力。教育、閱讀、切磋、旁通是詩人獲得上述詩歌才能的主要途徑。

基本文化和寫作知識靠教育獲得。杜甫生於詩禮之家,從小接受教育。蒙學階段,除了文化知識,還有作詩知識。詩人王周《自喻》詩云:「七歲辨聲律,勤苦會詩賦。」白居易《與元九書》云:「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辨識聲律,學習作詩是蒙學階段必有課程。杜甫《壯遊》自述:「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杜甫在蒙學階段就開始作詩了。

杜甫學詩條件得天獨厚。其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善作近體,有意向子孫傳授詩藝。「吾祖詩冠古」(《贈蜀僧閭丘師兄》),「詩是吾家事」(《宗武生日》),杜甫景仰祖父詩藝,把作詩當作祖傳事業,家庭傳承是他獲得詩才的重要途徑。

《杜甫畫像》作者:伍瘦梅

杜甫教導兒子「熟精《文選》理」,把「續兒誦《文選》」(《水閣朝霽奉簡嚴雲安》)當作日常工作,應是重複自己少年讀書經驗。《文選》兼備各種文體,又有注釋文字,是理想的習詩範本和語料庫。杜甫曾精研《文選》,從中獲益良多。清賀貽孫《詩筏》說:「子美詩中沉鬱頓挫,皆出於屈、宋,而助以漢、魏、六朝詩賦之波瀾。《文選》諸體悉備,縱選未盡善,而大略具矣。子美少年時,爛熟此書,而以清矯之才、雄邁之氣鞭策之,漸老漸熟,范我馳驅,遂爾獨成一體。雖未嘗襲《文選》語句,然其出脫變化,無非《文選》者。」

但僅靠《文選》還不足以支撐杜詩的宏大格局。豐富的知識有助於詩歌創作,所謂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讀書破萬卷」(《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才是杜甫的讀書規模。黃庭堅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閱讀是獲得詩才的重要途徑。初學作詩階段需要閱讀,提高詩藝階段也需要閱讀,閱讀伴隨著詩人創作活動全過程。杜詩中所含知識極為豐富,說明他曾閱讀大量書籍。「讀書破萬卷」是他「下筆如有神」的重要前提。

閱讀不僅能豐富知識、積累素材,而且能豐富詩人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體驗,更有助於提升詩人的精神境界。杜甫總是把自己的生命價值與廣闊宇宙以及漫長歷史相聯繫。宋吳亢《環溪詩話》云:「杜詩句意大抵皆遠,一句在天,一句在地。如『三分割據紆籌策』,即一句在地;『萬古雲霄一羽毛』,即一句在天。如『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即上一句在地,下一句在天。」這種言說格局是其天地境界使然,他胸懷宇宙天地,詩中自然會有宇宙天地。

揣摩古今詩人作品,是提高詩藝的主要途徑。只有揣摩才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杜甫「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皆因他對古今詩人創作有細心體會。清潘德輿《養一齋李杜詩話》云:「少陵取材,奚啻六朝?觀其《過宋之問舊庄》云:『枉道只從入,吟詩許更過。』《陳拾遺故宅》云:『公生揚馬後,名與日月懸。』《郭代公故宅》云:『高詠《寶劍篇》,神交付冥漠。』《觀薛稷書畫壁》云:『少保有古風,得之《陝郊篇》。』《贈蜀僧閭邱師敘閭邱均》云:『晚看作者意,妙絕與誰論?』《哀故國相張公九齡》云:『自我一家則,未缺隻字警。』則知少陵於本朝諸巨公,靡不息心研玩。」

宋范溫《潛溪詩眼》還列舉了他學習沈佺期詩的例證:「杜甫律詩布置法度,全學沈佺期,更推廣集大成耳。沈有云:『雲白山青千萬里,幾時重謁聖明君。』甫云:「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沈有云:『人如天上坐,魚似鏡中懸。』甫云:『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是皆不免蹈襲前輩,然前後傑句,亦未易優劣也。」不僅前代詩人,杜甫對孟浩然、王維、李白、高適等同時代詩人作品也有細心揣摩。

《李白與杜甫》作畫者:李翔

交流切磋也是詩人創作才能形成的重要途徑。詩歌創作是群體性活動,每個詩人創作都在接受同行和其他欣賞者的評判。詩人之間互相切磋,互相砥礪,寫作各種文體,探索各種風格,是詩人獲得更高詩藝的良機。切磋有以下幾種形式:

集會作詩。在慶典、飲宴、遊覽、歡會、送別等活動中,多人同時作詩,詩人相互競爭,相互學習。如《登慈恩寺浮屠》就是高適、岑參、杜甫、薛據等人同游慈恩寺所作。

唱和作詩。唐代詩人經常唱和作詩,如韓孟唱和、元白唱和、皮陸唱和等。唱和是提高詩藝、激發作詩潛能的重要途徑。杜甫在《遣懷》中曾寫他和高適、李白暢遊梁園相互唱和的經歷:「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杜甫上承祖父家法,本以寫作近體見長,而高適、李白則以古體取勝,高適、李白詩歌的宏大器局對杜甫開啟創作格局有直接作用。

友人論詩。與同儕交流作詩心得是獲得詩藝的更高途徑。杜甫特別喜歡與友人論詩,有詩云:「時見文章士,欣然澹情素」(《送高司直尋封閬州》),「說詩能累夜,醉酒或連朝」(《奉贈盧五丈參謀琚》),「把酒宜深酌,題詩好細論」(《敝廬遣興奉寄嚴公》),「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春日憶李白》)。論詩是他與友人交往的重要內容。

各種藝術相互融通也有助於提高詩藝。獨孤及《唐故左補闕安定皇甫公集序》云:「五言詩……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倫,歌之而成聲,緣情綺靡之功,至是乃備。……沈宋既歿,而崔司勛顥、王右丞維,復崛起於開元、天寶之間。得其門而入者,當代不過數人。」

近體詩從發明到完善的過程是詩人作合樂詩歌並使之體裁化的過程,其代表人物往往精通音律。明王世貞《藝苑卮言》云:「摩詰七言律,自《應制》《早朝》諸篇外,往往不拘常調。」清施補華《峴佣說詩》亦云:「唐初七律有平仄一順者。至摩詰、少陵猶未改。」其實王維七律「不拘常調」「格調未嚴」是有意為之。王維被看作沈宋後繼者,不是因為他嚴格遵守沈宋詩律,而是因為他能繼續探索詩律。道理很簡單,不懂音樂者只能嚴守規矩,通曉音樂者才能創作新調。

杜甫和王維一樣,七律「往往不拘常調」。以往論者以為杜甫發明了「拗救」之法,譽之曰七律到杜甫手裡得以定型。其實杜甫承祖上家法,熟悉近體詩律,晚年更加揣摩,於詩律更有心得,所謂「晚節漸於詩律細」,敢於作破體律詩。其意義不在於使近體詩定型,而是嘗試寫出更多近體詩體式。

杜甫精於聲律,想必也有良好音樂素養。史籍沒有杜甫擅長音樂的記載,但杜甫於音樂確實有所領悟。其《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贈花卿》等詩對歌舞表演有精彩描述,尤其是對沈宋等人因精通音樂完善近體詩有深刻理解。其《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云:「音徽一柱數,道里下牢千。鄭李光時論,文章並我先。陰何尚清省,沈宋欻聯翩。律比崑崙竹,音知燥濕弦。」將音樂與沈宋詩律聯繫起來,和獨孤及相關表述高度一致。

唐人創作每每與繪畫融通,杜甫雖然不像王維以善畫著名,但他對書法繪畫亦有精彩評價。如《李潮八分小篆歌》云:「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吳郡張顛誇草書,草書非古空雄壯。」《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云:「弟子韓干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干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將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詩云:「老夫平生好奇古,對此興與精靈聚。已知仙客意相親,更覺良工心獨苦。」在繪畫、書法上,杜甫讚賞瘦硬,崇尚奇古,主張通神,與其詩歌審美觀念正好相通。

本文原載於《光明日報》(作者吳相洲,廣州大學教授),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天地 的精彩文章:

華人圈流傳最廣的十首唐詩,第一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聽罷雨霖鈴卻道聲聲慢,凄風冷雨一個愁字怎了得?
最悲劇的詞人,國家不幸詩家幸,這對李煜來說,要命!
作為最悲劇的詞人,國家不幸詩家幸,這對李煜來說,要命!

TAG:詩詞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