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影像檢查在針刀臨床上的必要性
十天全部全程在手術室里教學上課,聽十次課,不如看一次臨床治療,看別人十次針刀醫學臨床治療,不如親自上手治療,一帶一,手把手。我們的老師來保障療效,我們的老師來保障醫療安全。
張曉明
(南京邦德骨科醫院,南京 210000)
一種檢查方法,誰對它越了解,越重視,誰就能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在(西醫院)針刀門診日誌——「X線片檢查在針刀門診中的必要性」中,講述了在日常針刀門診工作中,筆者通過普通的X線片檢查,發現了幾例腫瘤病人。由於診斷及時,為患者的早期手術治療爭取了時間,更避免了因延誤診治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可能。
本節講的是本人在針刀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幾例疑難病例的診治過程:
1.病例1——傅某某
患者女,45歲,南京市江寧區祿口鎮人。3月12日來診。
主訴:
右側腰腿痛麻1周,加重4天。
現病史:
患者1周前無特殊誘因下感右側腰腿疼痛,近4天來癥狀加重伴右踝部麻木,且彎腰時感右下肢後側牽拉感明顯。無外傷史。2年來類似發作2次,口服消炎止痛藥及外用膏藥後癥狀緩解。月經正常,二便如常。
既往史:
平素體健,無特殊病史提供。
查體:
緩行入診室,向前彎腰時右下肢後側牽拉脹、痛及踝部麻木明顯。腰肌僵硬,T11-S1棘旁及右側臀中肌區壓痛陽性,直腿抬高試驗:左90°,右40°,下肢肌力正常,雙拇趾背伸肌力兩側相當。皮膚感覺兩側相當,病理反射未引出。
輔助檢查:
腰椎間盤CT平掃:
影像所見:
腰椎生理曲度存在,L2-3椎體後緣見骨質破壞,邊緣見硬化邊,L3/4水平椎管擴張,其內見軟組織密度影,邊界不清,其內見點狀鈣化,相應層面雙側椎間孔見增寬,鄰近附件骨質破壞,病灶延續至L4/5椎管水平,L4/5、L5/S1椎間盤向後突出,相應硬膜囊前緣受壓。
影像診斷:
L2-5水平椎管佔位伴鄰近骨質破壞,性質待定;L4/5、L5/S1椎間盤突出;腰椎退行變。建議行腰椎MR平掃及增強檢查。
患者傅某某 傅某某CT片 傅某某MRI片
腰椎MRI平掃+增強(報告):
影像所見:
腰椎序列尚可,生理曲度變直,椎體邊緣輕度變尖,T12-S1節段椎管內可見等長T1等長T2信號影,病灶信號混雜,增強後不均勻強化,病灶向四周膨脹性生長,向前壓迫相應椎體後緣,L2-4顯著,向兩側及後方生長,椎管及椎間孔擴大,附件骨質受壓、變薄,病灶向上與脊髓分界不清,向下終絲、馬尾形態顯示欠佳。
影像診斷:
處理:
1.對症治療(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藥物口服);
2.轉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
04-25電話隨訪:患者選擇住南京鼓樓醫院,已行手術切除腫瘤,目前正在住院恢復、治療。
04-30患者丈夫來電話:患者已出院回家休養,手術及病理確診為神經鞘膜瘤。電話中患者丈夫一再感謝我及時發現腫瘤,可以儘早手術治療!目前患者情況良好。
2.病例2——曹某
患者男,27歲,住南京市江寧區武夷綠洲(吉林人)。3月27日來診。
主訴:
右側髖股部疼痛1年。
現病史:
患者於1年前無特殊誘因下感右側髖股部疼痛,在外院求診,行腰椎間盤CT等檢查無特殊發現;診為「臀腿痛」,給予口服消炎鎮痛、活動化瘀等藥物(具體不詳)治療無果。之後,去過數家醫院求治,腰椎正側位片,骨盆平片等檢查均無特殊,風濕五項正常,均給予相關消炎鎮痛等藥物治療(改用過多種藥物,具體不詳),效果均欠佳。經人介紹於今日來本院骨病科微創治療中心求治。
查體:
患者跛行緩步入診室。腰臀肌緊張,腰棘旁壓痛不明顯;右臀股部軟組織壓痛陽性。右下肢抬腿因痛相對受限;右側「4」字試驗陽性。雙拇趾背伸肌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
建議進行右髖部MRI檢查,但患者拒接受。
初步診斷:
右側臀股肌筋膜炎;右髖關節炎?
處理:
給予:雙氯芬酸鈉緩釋片0.75mg口服,一日1次,一次1片;痹祺膠囊口服,3粒一次,一日3次治療。建議避寒避重,注意休息。
3月29日,患者因服藥物效果欠佳而來行髖關節MRI檢查。3月31日檢查結果:
影像所見:
雙側髖臼形態、位置未見異常,雙側股骨頭未見異常信號;左股骨粗隆間見一類圓形長T1短T2信號,邊界清晰;兩側關節腔內見少許T2積液信號,關節面光滑,關節關係未見異常改變,兩側臀肌形態、信號未見異常改變。
影像診斷:
診斷為右側臀股肌筋膜炎。
給予右臀股部陽性反應點針刀治療+局注(利多卡因2ml+維生素B11ml+地塞米松3mg+生理鹽水至10ml)。治療結束後感疼痛等癥狀明顯好轉。
4月5日複診:患者訴上次針刀治療後,局部疼痛等癥狀緩解2小時左右,後又發作。繼續取右側臀股部陽性反應點針刀治療+局注。
4月10日複診:訴前次針刀治療後,疼痛緩解僅20分鐘,右側髖股部疼痛如前,且近2日又感左側髖股部漸痛。行走步態搖擺,改服美洛昔康分散片口服。
給予檢查:
風濕五項、HLA-B27。考慮是否有強脊炎可能?查肝功以備相關治療。
4月16日複診
上述檢查結果均在正常範圍內。針刀治療,藥物治療均難維持療效。考慮是否腰及以上段病變?
進行腰椎MRI平掃檢查(MR號:1004442)示:
患者曹某 曹某局部MRI片 曹某MRI片
檢查方法:
矢狀位T1W1 T2W1 軸位T2W1
影像所見:
腰椎生理曲度存在,L1椎體相當於脊髓圓錐管內見一約2.56×1.86cm大小橢圓形腫塊影,呈等T1稍短T2信號影,中心見長T1長T2囊變壞死區,邊界清,鄰近脊髓受壓,椎體、椎間盤形態及信號均未見異常。
影像診斷:
L1椎體平面髓外硬膜內佔位,神經源性腫瘤可能;建議MRI增強掃描檢查。
體會:
在日常針刀門診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頸肩腰腿痛病人。當常規治療難以取得滿意療效時,應該考慮我們的診斷是否準確,該病症是否是當前治療方法的適應症?必須進一步完善檢查,明確診斷後,再確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此外,對某些迷信針刀療法的患者,千萬不可人云亦云,在不了解詳細病史、不作必要檢查的情況下,冒然進行針刀治療。
自從1895年倫琴發現X線並用於疾病診斷以來,影像診斷學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期間相繼出現了超聲、CT、ECT、MRI、PET/CT等技術,方法不斷完善,能力不斷提高,範圍幾乎涵蓋了臨床各個方面,有力地促進了臨床醫學的發展。
如今,影像診斷學已發展成為現代醫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放射科和臨床科室之間的相互合作已經越來越多的開展起來,從臨床科室和放射科的聯合查房到科室學術水平的相互促進,從疾病診斷的共同探討到科研課題的共同開發,影像診斷已經成為了臨床醫師最親密的夥伴和最有價值的武器。現今的影像診斷學,對於疾病的預防、診斷以及預後都起到了更大的積極作用。尤其是針刀醫學問世後,我們對解剖的掌握更加細微,對病變部位的診治要求更加精確。而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將很好地幫助我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更幫助我們明確辨位,精確地完成針刀治療。


※頸椎病診治的十大誤區—不知害了多少人
※針刀操作不能脫離臨床解剖學——董福慧
※人體肌肉群功能總結
※自己學會看腰椎間盤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超好教程(一)
TAG:針刀醫學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