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的iPhone離你越來越近 可喬布斯的蘋果卻離你越來越遠
iPhone 8市場表現不景氣所顯示出的蘋果手機業務衰敗,可能真的只是一種假象,因為接下來全面屏設計的iPhone X才是真正的主角。
半個月之後就可以開啟預定的iPhone X,無疑是接下來對廣大果粉來說,最重要的事。
從iPhone 6到iPhone 8,看慣了四年套娃式設計的蘋果手機之後,肩負十周年意義的iPhone X無論怎麼說都算是合格的產品。
不過,蒂姆庫克眼中合格的十周年iPhone,在喬布斯眼裡算得上合格嗎?
iPhone十周年:從創新者到追隨者
iPhone依然是全世界最出色的智能手機,但今天的蘋果已經缺乏了製造偉大產品的勇氣。
喬布斯時代,「A Phone, an iPod, an Internet Communicator」重新定義了手機的形態,之後的App Store則開啟了智能手機使用的新方式,加上視網膜顯示屏、多種機身材質的運用等創新舉措,更是直接影響科技產業發展至今。
巧合的是,當蘋果卸下了喬布斯的光環時,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iPhone也走到了發展的轉折點,這從蒂姆庫克發布iPhone 6開始表現的尤為明顯。
加大了屏幕尺寸,增加了Plus機型,蘋果做出的選擇,是追趕從安卓陣營掀起的大屏手機熱潮,全金屬一體化機身和後來為iPhone 7 Plus加入雙攝,也稱不上是什麼跨時代意義的創舉,甚至,蘋果都沒能做出最好的大屏設計手機或是雙攝手機。
iPhone X自然要比庫克之前的作品要上相得多,可全面屏,準確來說是有劉海的全面屏,依然不是完美答卷,因為本質上,全面屏這個想法在今天的安卓世界早已屢見不鮮。
比缺乏創新力更可怕的願意妥協
每個新興事物都會遇到發展的創新瓶頸,智能手機同樣不例外。
你當然可以認為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正好趕上了智能手機崛起的黃金幾年,使得曾經iPhone的每一項創新都令人震撼,把老邁的iPhone 4S拿到現在看也不算落伍。
在常人眼中,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無疑需要面對智能手機創新瓶頸,這個連蘋果都難以打破的時代壁壘,可真正屢屢讓人心生疑問的,是蘋果似乎不再願意像曾經那樣追求產品的極致。
願意妥協的例子,在蘋果這幾代的iPhone中不勝枚舉,包括從iPhone 6就開始的突起的攝像頭;到iPhone 7才結束的毫無美感的天線白帶;iPhone 6s為了適應3D Touch屏幕而加厚的機身和縮水的電池;和iPhone 8上又故伎重演的為了回歸玻璃後蓋而對電池容量的再次縮水。
iPhone X額頭上礙眼的劉海看起來也逃不出妥協的怪圈,這個影響系統交互體驗、損害外觀視覺整體性以及逼死UI設計師的想法,怎麼看都不是在喬布斯時代,蘋果會做出的決定。
還有頂替Touch ID登場的Face ID,它固然是蘋果帶來的業界最領先的人臉識別方案,但它誕生的前提或許也和那些無法做平的後置攝像頭類似,今天的蘋果實在沒有能力找到在全面屏iPhone X上容納指紋識別的辦法。
蘋果應該為未來擔憂嗎?
有人說,蘋果不倒是因為喬布斯打下的基礎太硬,庫克有足夠的底子啃老,但即便如此,未來的蘋果似乎依舊比其他同類型廠商有更多勝算。
我們都知道,儘管這幾年的iPhone總是讓人審美疲勞,不過蘋果自家的A系列移動晶元性能,總是能把同時期安卓陣營的移動處理器踩在腳下,而蘋果這種自研移動處理器的功力,也絕非某些國產廠商拿著ARM架構CPU的自有晶元就可以比擬。
近一段時間,繼蘋果A11晶元內置自研GPU之後,又爆出蘋果自研手機基帶和Mac電腦處理器的傳聞。
試想一下,一款蘋果的產品,外殼上有蘋果Logo,內部大部分核心原件由蘋果研發,軟體服務還是逃不開蘋果。
這種綜合性的產品內在實力,與蘋果這些年積累的雄厚市場用戶基礎,足以繼續維持這個品牌囂張很長時間


※是時候購買蘋果全家桶了!擁有5部蘋果產品在美國就算富裕家庭
※iPhone X帶火了Face ID,但產能卻成了國產廠商們最大的絆腳石
※索尼要在停產12年之後重推AIBO機器狗,這是「過去+未來」的結合
※雙攝是雞肋?7成受訪者表示對手機是否雙攝並不關心
※Steam特惠:就算成為了武裝到牙齒的機械戰士,還是要靠最原始的械鬥來解決問題
TAG:電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