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玉門關詩作,藏匿著多少波雲詭譎的滄桑變化!
沙土飛揚,駝鈴聲聲,滿目的黃沙遠遠直去,在那威武雄壯的玉門關,曾經發生過多少蕩氣迴腸的英雄往事,發生過多少可歌可泣的辛酸事迹。多少痛苦與悲傷都化成一個個文字,留在了歷史書里,僅僅是一個個生硬的字眼而已,讓人空空地懷念。
玉門關在漫天黃沙之中,見證了一個個歷史人物的功業,以及多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的慘遭失敗。可見,歷史的滄桑變化與玉門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莽莽蒼蒼的大漠一望無際,同樣一望無際的還有著內心澎湃的激情與連綿的熱情。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汗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站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李白《關山月》
一輪圓潤的明月從天山而出,遍灑清輝一重又一重,彷彿是鍍上了一層銀質一樣,給人以一種蒼涼之感。在蒼茫的雲海之間,隱隱約約的是那朦朦朧朧的月色,影影綽綽,深深淺淺之中滿是一種一份嚮往與期待。雖然玉門關與內地相隔千里,但是我們仍然能看到那長風吹拂間那是一片希望,一種美好,帶來的是將士們的欣慰與坦然,吹走的是羈旅他鄉,戍守邊疆,難以歸故鄉的愁苦與凄傷。儘管「由來征站地,不見有人還」,這是一個充滿著生命危險的地方,很有可能有去無回,但是無畏的英雄敢於在遍地白骨的危險之地顯現自己的英雄豪氣,就算冒著生命危險,但他們視死如歸,就像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種磅礴的氣勢驚天地,泣鬼神。
但是作為人子的他們對著自己的家鄉充滿著眷戀與思念,「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這種對比十分鮮明,往往會觸動人的心弦。潸潸的淚水與綿綿的思念更加了這種情感,讀來令人十分感動,唏噓不已。
遣作嶺頭使,似戍玉門關。來時送者,舉酒珍重祝身安。街畔小兒拍笑,馬上是翁矍鑠,頭與璧俱還。何處得仙訣,發白頰猶丹。
屋茅破,籬菊瘦,架簽殘。老夫自計甚審,忙定不如閑。客難揚雄拓落,友笑王良來往,面汗背芒寒。再拜謝不敏,早晚乞還山。
——劉克莊 《水調歌頭 遣作嶺頭使》
劉克莊「遣作嶺頭使」,內心裡滿是離別的傷悲與苦痛,無處傾瀉的痛苦與愁緒一點一點凝結在心裡,無法去觸碰,去揭開這層傷疤。儘管「來時送者,舉酒珍重祝身安」,摯友的真摯送別,但是內心的寞落凝結於心,十分沉重。此去路途遙遠,身體不知道是否能夠承受,又要完成任務,可謂是前途生死未卜,「頭與璧俱還」,儘管受到這種待遇,但是依然能夠從容不迫,「馬上是翁矍鑠」,衰老的是身體,不屈的是精神,暫時的困頓並不算什麼,重要的是能夠保持好自己的進取心不受打擊,遭摧殘。
「老夫自計甚審,忙定不如閑」,看似一句牢騷話,但是內心裡的無奈卻是十分深厚的,自己有著滿腔的愛國壯志與拳拳報國之心,但是卻受到這般冷遇。「屋茅破,籬菊瘦,架簽殘」,貧窮的家境使得他阮囊羞澀,捉襟見肘,但是他不倒的是自己的意志與精神。「客難揚雄拓落,友笑王良來往」以兩位歷史人物的境遇來襯托,自己的人生困境的辛酸與苦楚可見一斑,但是他的內心卻沒有一絲的悔恨,無怨無悔地踐行著自己的理念。「面汗背芒寒。再拜謝不敏,早晚乞還山」即使身體條件不好,隨時都有出狀況的危險,但是他仍然能夠去勇往直前,可見其頑強精神與不屈意志。
波雲詭譎的世事變化藏匿著多少人的功績難以尋找,隱蔽了多少事的曲折難以發現,無言之中,多少辛酸往事,幾許清苦哀痛,千百年後,只剩下空蕩蕩的玉門關在訴說著。歷史的塵霧迷濛深厚,似乎能將所有的事務覆蓋著,但是我們能夠觸及到,感受到,並且為那些發生在其中的事情而感觸頗深。


※中秋月照幾千里,不知秋思落誰家?
※人不輕狂枉少年,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豁達蘇東坡: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物換星移幾度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三觀不合的愛情,話不投機,一拍兩「扇」
TAG: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