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養肝就是養命」!7個跡象提醒你:肝出問題了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承擔著身體的代謝和解毒工作。
我們每天進食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等也必須經過肝臟的化學處理,才能變成人體所需。
然而,長期油膩飲食、過量飲酒等問題,正在一點點剝奪著肝臟原本的「排毒」能力。某種意義上說,肝臟與身體健康有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教你為肝臟科學瘦身。
受訪專家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所長 魏來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 郭鵬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 趙艷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病科副主任醫師 張濤
脂肪肝到肝癌只有4步
我國一直是肝病大國。《中國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顯示,我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達12.5%~35.4%,脂肪肝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肝臟疾病。
在臨床,脂肪肝患者並發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
起初肝臟只是單純「長胖」;
接著進入體內的脂肪逐步覆蓋肝臟,肝臟會開始反抗發炎,即脂肪性肝炎;
炎症繼續發作,刺激肝臟內纖維組織增生並逐漸加厚變硬,即肝硬化;
若患者還伴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疾病,機體內環境和免疫系統功能異常,不能清除異常的變異細胞,進而就會發生癌變。
7個跡象預示肝出問題
肝臟「罷工」潛伏期長,病情隱蔽,尤其是中早期,往往癥狀不明顯,再加上人們意識不足,治療極易被延誤。
美國《預防》雜誌網站近日總結了肝功能衰退的7個跡象,發現以下癥狀應及早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切莫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1
腹部疼痛
腹部右上部位感覺疼痛、腫脹是肝臟處於危險狀態的一個跡象。
肝臟跨越了大部分腹腔,形狀就像個楔子,它的脂肪端位於腹部右側。如果它生病或發炎,患者就能感覺到。
2
眼睛或皮膚髮黃(黃疸)
正常肝臟有處理廢棄血細胞的功能,併產生名為「膽紅素」的黃色化合物。
如果肝功能下降,膽紅素就會堆積在血液里,從而讓皮膚和眼睛變成黃色;暗色尿液和淺色糞便也是黃疸跡象。
3
關節疼痛
類似於關節炎的癥狀(如關節痛、噁心、嘔吐、疲勞和食慾減退)都是與肝病相關的癥狀,特別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這種病是免疫系統錯誤地向細胞和肝臟組織發起了攻擊,它更常見於女性。
4
皮膚淤斑
肝臟有一個重要作用是合成凝血因子。肝臟疾病常並發凝血障礙,患者有出血危險,皮膚上常可見到淤斑和出血點。
5
蜘蛛痣
肝臟損害會導致雌激素滅活能力下降,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出現蜘蛛狀的色斑,常見於上半身。
6
意識混亂
生病的肝臟會讓過多的銅堆積在血液和大腦中,引起類似老年痴呆症的意識混亂。這種意識混亂更多與晚期肝病有關。
7
肌肉消瘦
肚子變大(腹水)、腳踝腫脹的同時伴有四肢消瘦無力,可能是肝臟病變造成的液體失衡。
這種肌肉消瘦也會出現在臉頰上方和太陽穴附近。這些也多是晚期肝病的癥狀。
養肝等於養命
肝病三分治七分養,但養肝必須掌握正確觀念。
1
少動怒
人在大怒時,氣機上逆而不順,會嚴重影響肝的功能。因此,要盡量保持精神愉快,也可通過轉移情緒來調節。
愛發怒的人也可適當吃些苦瓜、山楂,或將菊花、綠茶、決明子各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2
切莫貪杯
秋冬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於肝臟陽氣的升發。但多次大量地飲酒,會加重肝臟負擔。嗜酒者最好選擇適度飲酒。
3
睡眠充足
現代人經常熬夜,在夜間23:00~1:00以及凌晨1:00~3:00時不能進入睡眠狀態,便錯過了養肝血的最佳時間。
建議這些人睡前用熱水泡腳、不飲濃茶或咖啡、晚飯不過飽,並創造靜謐舒適的睡眠環境。
4
保持心情舒暢
抑鬱時可以通過調控情緒來緩解,也可以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疏肝理氣的方葯,如柴胡疏肝散等。
鬱悶壓抑的人建議吃茴香、蘿蔔、金桔等,或配以黃芪、大棗煎汁代茶飲。
5
多喝茶
可以試試清肝飲(夏枯草 5克、薄荷 3克、白菊花 5克;100℃開水泡5分鐘),既可以清肝明目,又可以疏肝解郁,是普遍適宜的清肝降火茶飲方。
6
做護眼操
過度用眼也會損害肝臟的功能。視疲勞者建議做套眼球操來養護雙眼:閉目,同時轉動眼珠,先順時針緩緩轉動10次,再逆時針轉動10次,每天10分鐘左右。
本期編輯:劉雲瑽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南非——潛水篇(9)
※外科醫生:牙疼也可能是心梗……
※入秋後吃對這幾樣東西,讓你整個秋天不生病
※@all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神經病和精神病
※世界第五大發明:鍵盤俠丨叨可特先生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