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念修止禪,定力提升過程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覺知出入息,覺知呼氣和吸氣
只是用心去覺知呼吸的出和入,不要去覺知呼吸時冷、熱的那些感受,就只是覺知呼吸的出入。如果禪修者去覺知呼吸的柔軟、細滑,那他是在注意地大,而不是注意呼吸這個概念法,因為軟、滑、輕是地大的特相;如果注意呼吸的流暢,那是注意水大;如果注意呼吸的冷暖,那是注意火大,因為冷、熱是火大的特相;如果注意呼吸的推動、支持,這是注意風大,這些都是要到修觀禪的時候才需要覺知的呼吸的自相。
修觀禪先要覺知自相,然後再覺知共相。自相主要是修四界差別觀;共相就是每一法共同的相,是什麼?一切法都是無常,都是苦,都是無我啊!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修止禪的時候,我們就不用去修那些觀禪的內容,因為要成就禪定,必須有穩定的對象,才能夠有穩定的作意。雖然呼吸有長、短的差別,有快、慢的差別,有粗、細的差別,但是呼吸的出和入是一樣的。因此,覺知呼吸的出入就可以了,這是第一階段修止禪。
一直到你能夠明顯地覺知出息和入息半個小時,半個小時一直在覺知呼氣、吸氣,明明了了,心沒有跑掉。然後你就可以進入到第二階段了,就是覺知長短息。
第二階段,覺知長短息,以智慧引導長息
就是當你呼吸的出和入變得比較微細、比較緩慢的時候,更進一步來專註長短息,當然,你不能夠主動引導做深呼吸,那是氣功的做法,不是禪修的做法。只要作一個旁觀者去覺知呼吸就好了,不要刻意去做深呼吸。當你有正念的時候,當你身心輕安的時候,呼吸自然會變長,所以我們要知道,奢摩他的精髓就是身心的輕安。身與心是相應法,身體狀況好,呼吸自然長。
第三階段,覺知全身息
當你能夠專註於長短息1個小時以上,你就可以開始覺知全身息。有一些人修內觀禪可能修了好多次了,但是你到了哪個階段呢?你覺知出入息半個小時心不跑掉能做到嗎?這是第一階段而已。更進一步,你覺知長短息能夠1個小時以上,這是第二階段而已。第三階段才開始覺知全身息。
前面兩個階段只是在鼻子底下三角區域的一個點上覺知呼吸的出和入,不要跟著呼吸跑。你不要隨著跑到裡面去,然後呼到外面來,你只是在這一點上,就像你鋸倒一根木頭,只要在鋸片的接觸點上,其他不用管,那是初始的功夫。當你能夠專註於長短息而且是引導長息1個小時以上以後,你就可以開始覺知全身息。
覺知全身息就是覺知每一次呼氣的初、中、後的全過程,這個時候你開始能夠覺知每一次呼氣的初、中、後的全過程了。
呼氣的時候是如此,吸氣的時候也是要覺知它的初、中、後全過程,這就是全身息。這個時候,你的心與你所緣的呼吸會變得越來越微細,然後你就能夠進入到第四階段,以安息身行入禪定了。不要好高騖遠到處求法,求了一大堆,然後從來沒有修,連眼下覺知呼吸都沒有修好。第一階段都有好多人還沒有相應,不要說第三階段、第四階段了。
第四階段,以安息身行入禪定
當你的呼吸變得很微細、若有若無的時候,就可以專註於微息,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光明。光的顏色、形狀會改變,但是你不要去理會它,繼續覺知越來越微細的呼吸,你的心要能夠敏銳地、持續地保持正念,才能夠覺知到那個極微細的呼吸。
當你的心不能夠清楚地覺知呼吸的時候,你不要刻意地去加重呼吸,只是保持覺知的心,在那個接觸點上等待,然後更微細的呼吸就能夠被你覺知到了。當呼吸與光融為一體的時候,就應該專註於禪相。可見覺知呼吸與身念處結合修止禪的四個階段,就是覺知呼吸的出入,覺知長短息,覺知全身息,覺知微息入禪定。


※要止觀雙運,定慧等持
※修行不是忍受,而是由接受到享受
※再窮都不能有窮人的心態
※「隨喜功德」是當下離苦得樂的妙法
※當下的力量,不計過去,專註當下,莫憂未來
TAG:卡卡去哪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