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戰功獲蔣介石題字照片,也因部隊吃空餉差點被免職
淞滬會戰後,1938年,黃維升調第十八軍軍長,在赴江西途中受蔣介石召見。蔣介石送他一張照片留念,照片的背面是蔣介石親筆題寫的小楷:「培我將軍惠存」。將軍原字「悟我」,蔣公將他名字寫成「培我」究竟是筆誤還是有意為之不得而知,但黃維自此取號「培我」。50年代黃維在監獄關押期間曾經因此受到周圍人的奚落,說他為了委員長不惜改名,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蔣介石
7月中旬,日軍第十一軍的五個師團和波田支隊,分兵沿長江及兩岸進攻武漢。黃維受命參加武漢會戰。他將第十一師、第六十七師部署在九江至南昌的南潯路德安地區一帶。9月1日,日軍第九師團一部乘第三十集團軍部署未定,突破陣地,沿瑞德公路竄擾南潯路之馬回嶺。黃維率第十八軍協同其他部隊對其逐次截擊、堵擊,在馬回嶺與日軍展開激戰,使日軍迂迴德安的企圖徹底破產。
黃維
武漢會戰後,日軍在東亞戰場節節進逼,同時攻克了越南,並以越南為跳板進逼中國福建。第九集團軍奉命進駐福建,當時已經升任第九集團軍54軍軍長的黃維帶著蔡若曙住在雲南深山裡的一間破廟裡,由於軍需有限,為改善生活,他們與全軍將士們一起下地種田,養豬。蔡若曙獨出心裁地在那間破廟的空地里種了黃瓜和茄子,時常買了酒做了菜請部下們過來吃飯。幸好那時候戰事未起,在蔡若曙的記憶里,那段時光儘管辛苦、勞碌,然而卻是她一生中難得的好時光。雖然住的是破舊的寺廟、沒有像樣的傢具也沒有時尚的衣著和美味的盛宴,然而每天都能和心愛的人舉案齊眉、相濡以沫,只要歲月靜好、日子安穩,誰能說他們不是一對神仙眷侶呢? 沒想到禍起於青萍之間,有一天突然接到南京來電,說是黃軍長被指虛報軍餉,要他回南京面陳。因為山區生活太苦,士兵們伙食實在太差,54軍的軍需官上報名單時的確多報了近千人,那是經過軍部商議為了多給士兵拿些津貼才不得不出此下策,但在戰時,主官吃空餉那是發國難財,事情雖然不大卻是罪不輕饒的。 大家商議的結果是此事可大可小,處理不好黃維不僅前程堪憂,甚至職務和名節都將不保,國難當頭,這種小事砍掉一個中將的頭也不是不可能。
陳誠
聰明伶俐的蔡若曙出了個主意,她可以以黃維夫人的身份「不經意」地出現在南京,婉轉地先行替黃維述職,而黃維可以用軍務纏身為理由晚些時候再去南京,那時候也許事態會有轉機。老上司陳誠正在南京公幹,蔡若曙先找到了陳誠,就黃維吃空餉一事向陳誠彙報。有了蔣總統身邊最得意的門生陳誠的斡旋,當黃維到達南京的時候,已經再沒有人提「空餉」這兩個字了,相反蔣總統親自設晚宴迎接「第九集團軍的功臣和代表」,事後黃維逢人便講,夫人蔡氏是他高照的吉星。
蔡若曙
令黃維一直耿耿於懷的是老母親始終不認蔡若曙這個兒媳,她也就不能隨他一起回老家,因此黃維覺得自己愧對了夫人,他特地在廬山上建了一幢小別墅,每年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帶上蔡若曙去廬山避暑,二人戲稱若有離世之日,都不去自家的祖墳,就在廬山裡找一處幽靜之處再續前緣,死了也不分開。 1948年夏天,黃維夫婦照常來到廬山,那時候他們已經有了三個孩子,再過一個月,他們的第四個孩子就要出生了。 可是二人剛剛在廬山度過幾天閑適的日子,一紙電報,將黃維調往淮海戰場。
蔡若曙與孩子
「等你回來,給孩子取名字。」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蔡若曙這一等,就是幾千個日日夜夜。 淮海戰役曠日持久,打到後來,戰況亂到連報紙上的報導都前後矛盾。當時國軍大勢已去,國統區人心惶惶,蔡若曙也陷入了長久的煎熬之中。 丈夫生死不明,所有的報導中都不再出現國軍的任何戰況。她給老長官陳誠打電話,陳誠回答她:黃維是我的老部下,我對他有信心。我正準備調去台灣,跟我先去台灣吧。蔡若曙不走,沒有丈夫的消息她哪都不去。直到有一天,陳誠的衛隊直接沖入家中把她和孩子強行帶上飛機,再落地時已經身處台灣。 半年以後,國民政府在台灣給「已經戰死的黃維將軍」召開了規模盛大的追悼會。 「他一定沒死。他還沒給孩子起名字呢。說好了的。」蔡若曙不相信一向言出必行的丈夫這一次言而無信。因為他曾經說過,「我們要死也死在一處,葬在廬山的那間別墅後面。」 兩年以後,已經是台灣省主席的陳誠偷偷告訴她,黃維其實並沒有死,現在做為戰犯被關在監獄裡。 蔡若曙笑了。無論在什麼地方,活著就好,活著就有希望。
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在押解戰俘


※張氏帥府為何如此吸引人駐足
※秦始皇22戰統一六國,其代價是斬首181萬人,究竟為什麼
※1931年日本為何敢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
※他破譯出山本五十六座機出巡密電 讓「海軍之花」殞命原始森林
※他是密電碼破譯專家二戰中截譯日軍偷襲珍珠港的驚天秘密
TAG:侃侃民國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