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瓷藝中的菊瓣紋——以「有田燒」為例

日本瓷藝中的菊瓣紋——以「有田燒」為例

參觀一個好的展覽就如同讀一本名著,既要大火猛煮,又要文火細煨,翻來覆去很多遍,越看越有味道。近期朝天宮的「海絲大展」便算得上這樣一個展覽。

今天,小濤拋磚引玉,想給大家聊一聊從一張地圖就可以看到的內容。這張地圖就是《1500-1700瓷器海上貿易線路圖》,它的細部表現出「海上絲綢之路」南道和北道。南道瓷器,多是經南海、印度洋行銷非洲、歐美,以廣彩為代表;而北道,則是往來於韓國、日本等近地緣文化的國家。

了解了這個,我們就能明白:民國時期在總統府內招待歐美元首專用的「繁花覆地廣彩國宴餐瓷」,乃是基於對「海絲南北道文化差異」的認知上,才能設計出來的。

這張線路圖,雖然受尺幅所限,對「海絲北道」的描繪過於簡單,但是主要的幾個點還是具備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地標是——日本的有田!很多朋友初次看到這個詩意的地名,打趣地說:「農夫山泉有點甜」。有田的旁邊是薩摩藩國,會讓人條件反射性的聯想到——薩摩耶。

(日)繪瓷工匠工作照

日本有很多著名的燒瓷基地,比如:京都的清水燒、歧阜的美濃燒、長崎的波佐見燒、北海道的九穀燒等等。眾「燒」之中,有田燒更可謂獨領風騷。其能成熟的製作硬質瓷,至今已經有400餘年的歷史。

(日)佐賀縣「九州陶瓷文化館」

雖然,「400年的歷史」會讓中國人笑掉大牙,而且一直步我中國之後塵;但是,近代以來,此地的制瓷技術突飛猛進,現在已經是世界級的水平。更可貴的是:有田燒從未失掉傳統手工!感興趣的朋友旅日的時候可以到佐賀縣「九州陶瓷文化館」大飽眼福。

在之前的《碧琉璃多曲長杯——正倉院展盛唐國寶舉要》中,小濤提到過:唐宋時期的很多器皿都是花瓣造型,這種風格對日本影響至今。遍觀日本諸名窯,愚以為當以有田燒的「菊瓣紋」為最。

(日)有田燒菊瓣紋碗

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曾經寫過一本《菊與刀》是考古學專業的課餘教材,也是通覽日本文化所必讀。日本文化中的「菊」便是承接自中國。當然,因為魯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國人,並不懂中國文化及其流變,所以她的書中對「菊」也好,「刀」也罷,只見其「然」而不見其「所以然」。

且不論陶淵明「採菊東籬下」,也不說黃巢「我花開後百花殺」。僅從文物的角度,僅宋明時期,菊花造型的器物便不勝枚舉。試舉一二:

(宋)純金多股釵頭上的菊花紋飾

?

(南宋)青白釉菊瓣紋盒(華光礁一號沉船出土)

(明)純金簪頭的菊花蕊紋飾

(宋)影青菊瓣紋茶盞、盞托

深受大宋文化的影響,千載而下,日本人的生活中:從插花、到茶具,從繪畫,到服飾……菊花紋樣比比皆是。

?(日)有田燒英祥窯菊瓣深杯

如今的有田燒,便是繼承、保留並發揚了這一傳統。如果把有田比作日本的景德鎮,那麼「英祥窯」便可比作「珠山」。

…………

「先生,我們這裡,今天要閉館了!」耳畔甜美的細語輕聲,把我從天馬行空的神思中喚醒。

回頭一看,哇,好一個優雅端莊的志願者。

「哦!不好意思。我改天再來。」一步三回頭,走出朝天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古小濤 的精彩文章:

碧琉璃多曲長杯——正倉院展盛唐國寶舉要

TAG:考古小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