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洋水師敗北原因是慈禧挪用軍費?真相真的只有這麼簡單?

北洋水師敗北原因是慈禧挪用軍費?真相真的只有這麼簡單?

按照我們往常所了解的,北洋水師被日本聯合艦隊打敗,失敗原因大都歸結於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造船舫,致使鄧世昌的炮彈因為質量問題打不響,導致北洋水師從此消聲覓跡。但史料卻顯示:無論是經費還是軍艦裝備,北洋水師相比於日本艦隊一點也不差,失敗還另有隱情。

根據史料記載,北洋水師自成立到成軍的27年間,清廷共投入海軍經費1億兩白銀,換算下來,年均300萬兩以上。而日本海軍在1868年到1894年共投入9億日元,換算為白銀大概為6000萬兩,年均僅有230萬兩,只有清廷年均投入的三分之二。在裝備方面,儘管日軍的確在火炮方面更先進,但北洋的艦艇鐵甲艦相對更多,其中「定遠」、「鎮遠」號的護甲厚度達到了14寸,即便是「經遠號」、「來運號」的護甲厚度也達9.5寸,日本方面沒有任何一艘艦艇又這樣的裝甲防護。當時日軍艦隊司令看到後連連大叫為什麼「定遠」還沒有被擊沉?夜幕來臨後,日艦撤退,北洋艦隊回港維修,回到港口的定遠儘管滿身都是彈坑,但沒有任何一枚擊穿了「定遠」的裝甲。而且北洋水師當時是亞洲排名第一的艦隊,世界排名第八,總噸位比日本海軍要多得多,因此裝備並不是北洋水師慘敗的重要原因。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北洋水師慘敗,甚至最終全軍覆沒。巨額軍費堆積起來的亞洲第一艦隊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失敗的原因到底在哪?

主要原因還是在政治上,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招輸步步輸。隨著滿族中央政權的衰弱,由此產生了腐敗政治,進而在軍隊當中形成不良風氣: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曲意取寵,一味迎合,追逐個人利益,國家民族和軍隊成為了個人獲取利益的幌子。而在朝廷和滿清貴族看來,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興局廠、練新軍,就是在練私軍、賺軍費,這隻會讓李鴻章擁兵自重,所以必須加以限制和防範。於是朝廷為了限制李鴻章不惜削弱北洋水師,在他們看來,削弱北洋水師就是削弱李鴻章。甚至在威海之戰中,李鴻章向附近的山東巡撫和煙台守軍求援,被各種理由拒絕。戰前向張之洞的南海艦隊求援也被各種理由推脫。可以說北洋水師最終覆滅與這些人有著莫大的關係。

此外北洋水師自身的軍紀也非常渙散,根據《北洋水師軍章程》規定:總兵以下各官,皆終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館。提督丁汝昌卻無視軍紀,在海軍公所所在地劉公島蓋鋪屋,出租給各將領住,導致最終在船上住的人只有一半。而作為最高統帥的李鴻章對此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丁汝昌的行為,在對日宣戰的前一天才急招丁汝昌命令海軍不準回家,只能住船。這樣軍容軍紀下的北洋水師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是清廷自身的腐敗和制度的落後,再加上李鴻章對手下的管束也不到位,最終導致了北洋水師的覆滅。如今我們更要以史為鑒,構築海上鋼鐵長城,尋求和平與發展,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有警 的精彩文章:

波蘭雷鳴特種部隊屢立奇功,跟班美國特戰隊,選拔苛刻令人咋舌
如果當年日本沒偷襲珍珠港,美國不參戰,中俄能不能掌控局面?
世界上第一支無殼步槍,採用三點發射,每分鐘可達2000轉
搭載100毫米主炮,8枚巡航導彈,俄新型護衛艦排水量卻不超一千噸

TAG:天下有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