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名醫傳承|劉維應用清熱化濕、解毒通絡法治療痛風經驗

名醫傳承|劉維應用清熱化濕、解毒通絡法治療痛風經驗

名醫傳承|劉維應用清熱化濕、解毒通絡法治療痛風經驗

名醫傳承|劉維應用清熱化濕、解毒通絡法治療痛風經驗

劉維應用清熱化濕、解毒通絡法治療痛風經驗

辛瑜 吳沅嗥1

(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天津300193)

【摘要】劉維教授從事中西醫結合內科臨床30餘載,對痛風的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到見解。其認為痛風患者素體濕熱內蘊,煎灼津液,煉津為痰,濕熱痰濁,相互搏結,化生毒邪,終致濕熱瘀毒,痹阻經絡,發為痛風。臨床應用清熱化濕、解毒通絡法,在方葯的選擇上以秦皮痛風湯加減治療,效果頗佳。

【關鍵詞】痛風;辨證論治;名醫經驗;劉維

【中圖分類號】R589. 705. 31;R249;R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 -2619(2017)08 -1129 -04

劉維繫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風濕科學術帶頭人,天津市中青年名中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劉教授從事中西醫結合內科臨床30餘載,長期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痛風的臨床研究,在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治療上經驗頗豐。我們有幸跟師學習,將其應用清熱化濕、解毒通絡法治療痛風經驗總結如下。

1對痛風的中西醫認識

1.1現代醫學認識現代醫學認為,痛風是由於嘌呤類物質代謝紊亂,生成尿酸過多和(或)尿酸排泄減少,血尿酸濃度持續增高導致尿酸鹽結晶沉積軟組織所致的一組疾病。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症、反覆發作的急性關節炎、尿酸鹽形成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嚴重者可導致關節活動障礙和畸形、腎尿酸結石、痛風性腎病、腎功能不全[1]。肥胖、飲酒及高蛋白、高脂肪和高嘌呤飲食是尿酸生成過多的主要原因。原發性痛風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致病。大多數為腎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礙,使尿酸排泄不足,血尿酸升高。少數為尿酸生成增多。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除極少數是先天性嘌呤代謝酶缺陷外,絕大多數病因未明,常與肥胖、糖脂代謝紊亂、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相伴發生。繼發性痛風主要由於腎臟疾病或某些藥物致尿酸排泄減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腫瘤放化療致尿酸生成增多。常用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葯、糖皮質激素、別嘌醇、促尿酸排泄葯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來治療。

1.2中醫學認識痛風屬中醫學痹證範疇,中醫對痛風的認識已有一千餘年,「痛風」一詞,在宋元以前已散見於中醫文獻。最早記載「痛風」一詞的是梁代陶弘景的《名醫別錄》。目前中醫學術界對痛風發病的認識尚未統一,有從傳統「痹證」病因認識的,認為是風濕鬱熱或風濕熱而致;有從「症似風而實非風」認識的,認為主要由「濁毒瘀滯」所致,包括痰、濁、毒、瘀的不同側重;還有從臟腑火熱內蘊、濕熱、食傷兼感外邪、內外誘因交感立論等。總之,這些痛風「似風非風」「濁瘀為痹」「濁毒痹」「濕熱痹」「痰熱痹」等論斷,實是對痛風發病認識的深入,也是對痹證發病認識的補充[2]

2劉教授學術見解

《類證治裁》指出「初因寒濕風郁痹陰分,久則化熱攻痛,至夜更劇」,提出濕熱攻痛是痛風的主要病機。《證治準繩·雜病》認為「風濕客於腎經,血脈凝滯……下註腳膝,重痛少力,行履艱難」,提出血瘀是痛風病機。有報道認為,痛風主要病機是濕熱痰瘀,交阻為患[3]。劉教授在多年治療痛風的臨床實踐中,結合前賢對痛風的認識及自己的臨床心得,提煉出以「毒」為中心病機的理論體系。她認為痛風的病因病機主要是濕熱瘀毒,痹阻經絡,濕熱、痰濁、瘀毒是痛風不同階段的病理因素,治療上注重清熱化濕、解毒通絡。劉教授在臨床中發現近年來痛風發病有年輕化趨勢。臨床所見痛風患者多是體格壯實或肥胖的中青年男性,平時喜食肥甘厚味、魚蝦海鮮或喜飲酒熬夜而缺乏運動,日久形成濕熱痰瘀體質。《素問·生氣通天論》說「膏粱之變,足生大疔」,這是對飲食與痛風發病關係最早的闡述,若進食膏粱厚味太多,體內蓄積實熱邪氣,足以使身體任何部位長出像「大疔」這樣的熱性腫瘍。《景岳全書》亦提到「自外而感者,以陰寒水濕雨霧之氣,或坐卧濕地,致令濕邪襲人皮肉筋脈……自內而致者,以肥甘過度,酒醴無節,或多食乳酪濕熱等物,致令熱壅下焦,走注足脛,而日漸腫痛,或上連手節者,此內因也」。龔延賢在《萬病回春》論述「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煿、酒肉,熱物蒸臟腑,所以患痛風、惡瘡癰疽者最多」。《醫學入門》寫到「形肥勇者,多外因風濕生痰。以其循歷遍身,日曆節風;甚如虎咬,日白虎風;痛必夜甚者,血行於陰也」「血氣虛勞不榮(養關節腠)理」。從以上論述可見,古人早已認識到飲食致病是引起關節肌肉病證的原因之一。劉孟淵[4]也認為,痛風好發於形體豐腴或嗜食膏粱厚味之人。肥甘厚昧,傷脾礙胃,致脾失健運,脾胃升清降濁失司。痛風的發病機制可概括為先天稟賦不足,後天過食膏粱厚味及醇酒肥甘,加之起居無常,損傷脾胃,運化失司,導致濕熱之邪久羈,煎灼津液,煉津為痰,濕熱痰濁,相互搏結,化生毒邪,妨礙脾胃的運化腐熟、升清降濁功能,使體內的濕熱之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體內邪氣日久堆積,無法代謝出去,故使血尿酸升高,日久筋絡瘀阻,甚至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於關節軟骨周圍。晚期濕熱瘀毒之邪會累及腎臟,形成尿酸鹽腎病,甚則出現氮質血症。還可能形成尿酸性尿路結石。故本病初期濕熱毒邪在肢體、關節之筋脈,繼則侵蝕筋骨,傷及臟腑。治療宜早不宜晚,防止邪氣傷及五臟。劉教授治療痛風采取病證結合的方法,將臟腑辨證和分期論治相結合,按急性發作期、間歇發作期、慢性穩定期及高尿酸血症分別辨證、立法、設方施治。痛風的治療原則為「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從清熱化濕、解毒通絡立法,有攻邪而出、給邪以出路之意。同時注意顧護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施以攻伐之法的同時要注意健脾利濕和胃,攻邪存正,若損傷脾胃,反而會加重濕熱之邪。劉教授參考《聖濟總錄》中「秦皮散」,原方「治眼昏暈,不以年月深淺,恐變為內障」。選取原方中的秦皮、黃連、車前子、防風4味葯並結合30餘年的臨床經驗,不斷優化選葯,創立秦皮痛風湯,效果頗佳。

3典型病例

例1 趙某,男,28歲。2014 - 10 - 21初診。主訴:右膝關節間斷腫痛5個月。患者於2012年第1次出現左足第1跖趾關節痛明顯,入夜加劇。2013 - 01第2次發作,癥狀如前。2013 - 04 -15於某醫院查腎功能:血肌酐( Cr) 92 μmol/L,尿酸( UA) 649 μmol/L。間斷服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及秋水仙鹼片控制癥狀。2014 - 05出現右膝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刻診:右膝關節腫痛,左足第1跖趾關節疼痛,上下樓梯困難,納寐可,二便調,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西醫診斷:痛風。中醫診斷:痛風。證屬濕熱瘀毒。治宜清熱化濕,解毒通絡。處方予秦皮痛風湯加減。藥物組成:秦皮20 g,萆薢30 g,車前子(包煎)30 g,澤瀉20 g,黃連10 g,防己10 g,海桐皮20 g,防風15 g,忍冬藤30 g,生甘草6g。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服7劑,忌食生冷辛辣、海鮮腥膻之品。2014 - 10 - 29二診,患者右膝關節腫痛明顯好轉,下肢仍乏力,納可,寐安,二便調,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滑。初診方加木瓜20 g、伸筋草20 g、川芎10 g。服7劑。2014 - 11 - 12三診,患者未訴明顯不適,納寐可,二便調,舌質紅,苔黃膩較前減輕。複查腎功能:Cr 94.8μmol/L,UA286.4 μmol/L。二診方加荷葉10 g、牡丹皮10 g,去防己、海桐皮。服14劑。2014 - 11 - 26四診,患者右膝關節腫痛大減,乏力,運動時稍欠力。納寐可,二便調,舌黯紅,苔白膩,脈弦細。三診方繼服14劑。2014 - 12 - 10五診,患者右膝關節腫痛消,可承受適量運動,納寐可,二便調,舌紅苔白。複查腎功能:Cr 112 μmol/L,UA 345.6μmol/L。囑嚴格遵循痛風飲食注意事項。隨訪1年,痛風未發作,腎功能正常。

按:結合患者脈證,一診辨為濕熱瘀毒證。處以秦皮痛風湯,方中秦皮、草薢清熱除濕解毒,通利關節而除痹痛,為君葯;防風、防己、海桐皮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車前子、澤瀉清熱滲濕利尿,為臣葯;黃連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忍冬藤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為使葯。全方清熱化濕,解毒通絡,同時通利小便,給邪以出路。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秦皮、草薢具有利尿、降尿酸作用[5-7]。車前子、澤瀉的利尿作用可促進過多的尿酸排泄[8-9]。防己、防風有明顯的抗炎鎮痛作用,對足趾腫痛、關節炎均有明顯療效。急性期疼痛劇烈可加延胡索、沒藥、丹參化瘀止痛;非急性期關節屈伸不利可加威靈仙、稀薟草、伸筋草舒筋活絡;胃脘不適可加炒薏苡仁、炒白朮、陳皮、清半夏和胃化濕,以顧護脾胃;腰膝痠軟可加杜仲、牛膝、狗脊、續斷補益肝腎。本方多為苦寒清熱解毒之品,劉教授常在本方基礎上加用健脾化濕之品,以顧護脾胃,以達攻邪不傷正。二診患者右膝關節腫痛明顯好轉,下肢仍乏力,舌淡紅,苔黃膩。熱邪易除,而濕邪重濁黏膩難去,加用木瓜、伸筋草除濕邪,利關節。濕熱之邪久羈,阻礙氣血運行,加川芎行氣活血。三診患者無關節腫痛,故去防己、海桐皮。考慮濕邪難去,阻滯經絡,在木瓜、伸筋草的基礎上加荷葉、牡丹皮,更增除濕通絡之功。四診患者UA水平有所升高,而無明顯的關節腫痛等臨床癥狀,考慮效不更方,繼服三診方。五診患者病情平穩,UA、Cr水平恢復到正常值。秦皮痛風湯主方注重清熱解毒,多用苦寒之品,故在臨床應用中一定要重視顧護脾胃,以防患者出現胃脘不適,影響服藥。

例2孫某,男,46歲。2016 - 10 - 21初診。主訴:右足第1跖趾關節間斷腫痛6年,加重4d。患者6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足第1跖趾關節疼痛,曾於某醫院查UA> 600 μmol/L,診斷為痛風。給予別嘌醇片、苯溴馬隆片、醋氯芬酸腸溶片等抗炎止痛、降尿酸治療,關節腫痛有所好轉。後逐漸出現雙腳疼痛,繼續服用上述藥物,病情未見明顯好轉。2016 -10 - 01查Cr 540 μmol/L。既往有原發性高血壓病史10年,血壓最高200/100 mm-Hg(l mmHg=0.133 kPa),平素服硝苯地平控釋片、纈沙坦分散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2008年有腦出血病史。刻診:右足第1跖趾關節腫痛,納寐可,大便正常,小便頻,舌黯紅,苔白膩,脈沉。西醫診斷:痛風。中醫診斷:痛風。證屬濕熱瘀毒。治宜清熱化濕,解毒通絡。處方予秦皮痛風湯加減。藥物組成:秦皮10 g,萆薢30 g,車前子(包煎)10 g,澤瀉10 g,土茯苓30 g,山慈姑30 g,丹參20 g,稀薟草10 g,牛膝10 g,生甘草6g。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服7劑,忌食生冷辛辣、海鮮腥膻之品。2016-10 - 28二診,患者訴右足第1跖趾關節腫痛減輕,納寐可,二便調,舌紅,苔白,脈沉。初診方秦皮加至20 g,加忍冬藤20 g、海桐皮10 g。服14劑。2016 - 11 - 14三診,患者訴右足第1跖趾關節腫痛消失,無其他明顯不適,納寐可,二便調,舌紅,苔白,脈弦。查腎功能:Cr 81 μmol/L,UA 360μmol/L。繼服二診方14劑,鞏固療效。同時囑嚴格遵循痛風飲食注意事項。隨訪1年,痛風未發作,腎功能正常。

按:本例患者久病,辨為濕熱瘀毒證。處方以秦皮痛風湯為主方,方中秦皮、萆薢、車前子、澤瀉清熱除濕;劉教授對痛風日久患者常加土茯苓、山慈姑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功[10],土茯苓泄濁解毒,健胃燥濕,通利關節;久病人絡,加丹參活血化瘀;稀薟草祛風除濕,通利關節;甘草調和諸葯。全方清熱化濕,解毒化瘀,通絡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山慈姑所含秋水仙鹼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治療作用,可在幾個小時內使關節的紅腫熱痛消失[11]。二診患者右足第1跖趾關節腫痛減輕,考慮患者體質壯實,秦皮加量,並加用海桐皮、忍冬藤除濕止痛,涼血通絡。三診患者臨床癥狀消失,UA、Cr恢復正常。效不更方,繼服14劑以鞏固療效。本病多反覆發作,故在病情平穩後繼服2周,使病情不易反覆。

(指導老師:劉 維)

參考文獻: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空間 的精彩文章:

學術講堂|伴鈣化與囊變的腦白質病MRI影像學表現
10.12世界關節炎日|您的關節還好嗎?
漲薪了!兒科醫生薪酬將達同行1.2-1.5倍
甲狀腺良惡性結節實時超聲造影誤診分析
肝硬化腹水的治療最新指南

TAG:醫學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