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學霸」很輕鬆
家有學霸,令人羨慕,也會被人誤解。在一般人眼裡,學霸應該是一心讀書不管其他的人。我女兒今年上小學六年級,是大家公認的學霸。她這個學霸當得可沒那麼辛苦,而是在輕輕鬆鬆中收穫滿滿。
學霸每天都看電視
沾孩子的光,我被班主任委以「家長委員會主任」的頭銜。「五一」假期後的一個周末,我組織孩子班上40多名同學去外地遊玩。在返程的大巴上,我跟一個男生聊天,無意中提到女兒每天都看電視。他一臉驚訝地問道:「李思萱也看電視呀?」瞬間,我讀懂了他的表情——他認為學霸是不可能有時間看電視的。
我告訴他,李思萱喜歡看中央一套的《今日說法》節目。每天午飯後,她都會打開電視,先看節目導視,感興趣就看,不感興趣就關掉電視,讀讀課外書。周末,她還會看一部大片,前一段時間看了歷史紀錄片《河西走廊》。那個男生臉上的表情,開始從驚訝變成了羨慕。鄰座的幾個男孩子也圍攏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跟我訴起苦來——有的說為了今天的旅遊,昨天晚上寫作業寫到很晚;有的說晚上9點多才從補習班回到家;有的說上完補習班回到家都晚上10點半了……
許多孩子被家長安排上各種補習班,這我早有耳聞。可是,我沒想到這些孩子會這麼辛苦。相比之下,我女兒的生活真是太輕鬆啦——從沒參加過任何補習班,完成作業的時間通常是多數孩子的三分之一,每天都有時間讀讀課外書,每個周末至少有一天的時間去爬爬山或逛逛公園,每個寒暑假都能去外地旅遊。
小學6年,我女兒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每個學期都被評為「全能星」,榮獲「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濟寧賽區特等獎……優良的習慣、優異的成績、一項項榮譽,不知不覺中,我女兒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有同學甚至戲稱「學霸」已不足以形容她了,她應該叫「學神」!
家長也要當「學霸」
「到底哪些因素可以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學霸有哪些鮮明個性?」這些無疑是家長、老師和教育專家經常思考的問題。有人認為,我女兒這麼優秀,是因為有我這麼一位用心的爸爸。這話沒錯,在多數家庭中,教育孩子主要是媽媽的事。我能用心陪伴女兒成長,效果真的很好。不過,這話也只說對了一半。其實,我背後有一位從事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和心理諮詢工作的妻子。在妻子的影響下,我這個理科男,也系統地閱讀了《愛彌兒》《早期教育與天才》《卡爾·威特的教育》《斯賓塞的快樂教育》等經典著作。
我效法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為兒子寫成長筆記的做法,也開通了新浪博客,記錄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在理論方面,我不盲從心靈雞湯式的家教經驗,也不模仿哈佛女孩、耶魯男孩的家教模式,而是從真正的經典中汲取智慧。在實踐中,我用心陪伴孩子,用文字記錄女兒的成長,及時把所思所想變成文字。我覺得可以用「專註、高效、自律」6個字來概括女兒的個性品質,一個聰明的家長要懂得引導、幫助孩子形成這些優良的個性品質。
培養專註很重要
專註,被認為是成為學霸的核心人格要素。上小學後,孩子坐不住,不能集中精力聽講,不能專心寫作業,是令許多家長頭痛的事情。研究表明,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上小學前就已經有所表現了,只是由於尚未入學,沒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和擔憂罷了。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家長就要注意培養孩子專註的品質,讓孩子養成集中精力做事的習慣。
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也很簡單:一個是不打擾孩子,一個是用心陪伴。幼兒常常會重複一些簡單的動作,這些動作在成人看來是那麼單調、無趣,但是孩子卻樂此不疲。我女兒在很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玩拼圖遊戲,拼好了,打亂再拼,如此反覆好多遍。妻子告訴我,這是女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不要去打擾她。在幼兒時期,孩子這種探索、認識世界的行為如果經常受到來自成人的干擾,那麼他就很難養成專註的品質。兒童的成長需要父母有質量的陪伴,父母工作再忙也要盡量自己帶孩子,用心陪伴孩子成長。大量事實證明: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通常是天天與電視機、iPad、手機和網路遊戲為伴,這些孩子往往存在比較嚴重的注意力障礙。
專註的孩子,往往善於觀察,會聽課,能快速領悟並記住老師的話,學習效率自然也會很高。我女兒有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她說:「15分鐘的口算練習,好多同學做完只剩三五分鐘的時間,我一般是用三五分鐘就能完成!」
一個學習輕鬆、成績優異的孩子必定有較強的自控力和自律意識。這樣的孩子對「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心中有數。培養孩子自律的好習慣,我的體會是:要信任孩子,給他一定的自由空間和自由支配時間。在家裡,孩子能有空做他想做的事,他心裡才不會老惦記那些事,寫作業時才能專心;要讓孩子明白不自律、不被家長信任的代價。以玩iPad或網路遊戲為例,我就告訴女兒,可以大大方方地玩,但是要有時間限制。不少孩子由於迷戀iPad、手機和網路遊戲,被家長禁止使用電子產品或斷網,就是他們放縱自己的代價;不要讓孩子認為在家長眼裡「學習最重要」。家長不能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學習時間而包攬所有家務。實際上,孩子的時間越多,他越不知道珍惜,效率也不一定高。
我曾參與過《中國少年兒童》雜誌關於「學霸現象」的討論,我指出有的學霸壓力山大,有的學霸輕鬆瀟洒,有的學霸只知道埋頭讀書,有的學霸卻能全面發展。要不要讓孩子成為學霸,成為怎樣的學霸,其實是家長的成才觀問題。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輕鬆的學霸,但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從學霸身上學到很多優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單位:曲阜師範大學)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2日第10版


※親子關係「卡」了 有效溝通來「聯」
※公職教師參與在線教學當有邊界
※曹順慶:讓世界傾聽中國聲音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