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唱響奉法者強的時代強音

唱響奉法者強的時代強音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法治是強國之源、強國之基,也是強國的重要標誌。

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全景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壯闊歷程,全面梳理了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開闢了國家治理現代化、法治化的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韓非所言「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來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賦予了「奉法者強」這一古諺以現代價值和時代內涵。

首先,「奉法者強」體現了對治理規律的科學把握。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法律是國家賴以統治的工具,是治理國家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規範,也體現了國家治理的價值取向、目標方向。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戰略保障。從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全面依法治國重要戰略,從治國安邦到強國興邦,法治的歷史使命隨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而賦予新的內涵,法治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凸顯,對於鞏固全面深化改革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法是國家政權意志的表現,是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基本準則。法律是治國之重器,通過法律治理國家和社會,依法調整社會利益和社會關係,為國家繁榮富強奠定基礎、提供動力,既體現了法治的工具理性,也體現了法治的本體價值。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強國是法治的應然狀態。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是我們黨跳出「歷史周期律」、實現長期執政的人間正道。

其次,「奉法者強」體現了對人民幸福的執著追求。法律是人民的福利,法治是人民的福音。法律體現人民的意志,保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法治攸關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亞當·斯密認為法治帶來的自由和安全是人民幸福的關鍵。法治通過保障公民權利、約束公權力,為平等競爭、經濟發展提供了秩序保證和動力支持,也激活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法治是強國的內生性需求,只有法治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同步,才能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再其次,「奉法者強」體現了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從人治走向法治,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軌跡。法治強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經驗總結,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都把法治當作強國之道。荀子曰:「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在法家看來,法律既可以定紛止爭,也能夠興良禁暴,法治既是治國之道,也是強國之道。中國古代的「盛世」,往往也是法治昌明的時代。近代以來,中國追尋強國夢想的道路艱苦崎嶇,有志之士認識到要走強國之路,就繞不開法治,法治是變法圖強的必然選擇。歷史告訴我們,法治與強國是高度統一的有機體,富強須臾離不開法治,法治也不能讓位於富強。

最後,「奉法者強」體現了對全面小康的牢牢把握。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莊嚴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的「全面」,不僅包括經濟發展水平,也包括法治水平。黨的十八大報告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法治標準:「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法治不僅是強國之源、強國之基,也是強國的題中之義和重要標誌。

法治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與法治發展相互作用,推動法治建設駛入了快車道。全面小康社會必然是法治社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顯著增強了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對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取得新的歷史成就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夢想,也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唱響奉法者強的時代強音。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特聘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2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我家「學霸」很輕鬆
「兩山論」的哲學內涵
以文化強國夯實「強起來」的根基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