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從中國服裝到中國時尚,路還有多遠?

從中國服裝到中國時尚,路還有多遠?

從中國服裝到中國時尚最缺乏的是什麼?又該如何探索前行?

目前各地方以時尚民義的時尚周、時尚大賽、時尚論壇等活動粉墨登場,快速實現了從服裝產業到時尚行業的華麗轉身。但需要考慮的是類似自導自演的時尚活動對中國服裝到中國時尚轉變有何促進作用?從傳統的中國服裝產業跨越到世界時尚有多遠,莫非獨缺一個時尚周?還是真的點石成金改兩字就可以?如果不真,那麼從中國服裝到中國時尚最缺乏的是什麼?又該如何探索前行?

時尚周不是服裝節不是全民參與的趴對,而是針對專業觀眾專業買手專業媒體的專業秀場。眼下地方政府花重金,希望通過時尚周搭台,聚集人氣,推廣區域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形造時尚氛圍。各地方雖具備服裝文化元素,但沒有形成時尚文化及其持續的配套機制,時尚周有短暫的聚集轟動效應,但缺乏可持續性時尚推廣工作。基於時尚系統的理解,本文分析中國服裝如何轉身中國時尚,路還有多遠?

一、 從服裝 到時尚,那麼遠 又 那麼近

時尚的認知差距往往會導致走很多的彎路,主要闡述以下幾個觀點。第一,價格不能代表時尚,時尚不以價格為基礎。如果以價格來衡量時尚的話,可能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時尚中心,當美國的Bloomingdale、SAKS Fifth AVE、MACYS的品牌大多以幾百美金作為主力的時候,國內不論是新光天地、正佳友誼還是杭州大廈們,早就以3000-8000人民幣的單品作為主力,所以價格不是時尚中心的唯一指標。時尚不是有錢人的時尚,平價時尚風暴ZARA、H&M在全球的成功就是很好的案例。價格並不代表時尚的價值與消費者的認同,只代表價格而不是價值。

第二,時裝的品質是成為世界時尚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當全球所有奢侈品時尚都在中國工廠進行加工生產的時候,不論是設計、面料、輔料以及工藝水平都與時尚奢侈品並駕齊驅,但卻不代表時尚生產地就是時尚的發源地,也說明了時尚文化可以全球傳播販賣,但是時尚系統與時尚文化有不可轉移性。

第三,服裝(Clothing)界定為物質層面(Material Production)、可觸摸的(Tangible)、必需品(Necessity);而時尚(Fashion)更側重於象徵性過程(Symbolic Production),不可觸摸的(Intangible),額外的非必需品。服裝具有使用的功能性價值(Utility function),而時尚更多的是社會地位功能(Status function)。製造服裝的功能性價值相對比較容易,而創造時尚的象徵性社會價值則更加顯得虛無縹緲。

二、時尚系統( Fashion system ) 高於 服裝系統( Clothing system )

先有日本服裝設計師在巴黎的革命進化,基本上著名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Yohji Yamato)、高田賢三(Kenzo Takada)等都在巴黎時尚系統(Fashion system)里發展成長才在全球獲得公認,這就是一個時尚系統的問題。山本耀司曾說,自己做的從來都不是時尚只是衣服,成功只是外界賦予他的。恰恰說明了世界時尚的規則,時尚的系統性標準對時尚產業認可評判的重要性。在中國設計師圈,也有許多設計師前往時尚之都發布時裝秀,如謝鋒(Jefen)作為巴黎時裝秀的中國設計師第一人,已六次亮相巴黎時裝周;計文波在2007年成為第一個代表中國服裝界在米蘭男裝周登台亮相的設計師;卡賓參加紐約時裝周等等。

全球時尚之都有比較完善的時尚系統,包括行業協會、院校、媒體、產業的關鍵人物(投資人、企業家等)這些角色組成的一種體系,而且這個體系也有其運作的規律和程序,會依據時尚系統來決定接納和支持哪些設計師品牌,因此,設計師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個人天賦,還取決於良好的時尚系統,如法國高級時裝公會對高級定製的標準、英國塞維爾街高級定製協會對會員的要求,都能很好的解釋為什麼國內的設計師願意前往巴黎米蘭紐約倫敦等地參加發布會。中國服裝轉變到中國時尚缺少一個世界認可業界公認政府推動的具有公信力影響力的時尚系統。當前中國服裝產業轉變為時尚行業,缺乏的是系統性的規則和標準,沒有公認的標準就沒有時尚行業的話語權。

三 、 文化 自信 是 中國 時尚 的鑰匙

全球時尚一直由巴黎、倫敦、紐約、米蘭這些全球一線城市引領,均以強大的物質財富積累為基礎,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滌盪、文化涵養、傳承與創新,沉澱出豐富多遠包容的全球時尚文化。時尚講究的是文化和歷史,其產生與社會經濟、區域文化的背景緊密相連,幾乎所有的時尚品牌都是歷經歲月的見證歷史的積澱。

隨著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累積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在全球有了堅實的時尚內外部環境。中國自信本質上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者對產品的文化認同至關重要。時尚需要以多元文化的涵養、包容為生長環境,以多種生活樣態和生活選擇為倡導,才可能滋養出擁有魅力靈魂的品牌,以及真正有生命力的時尚。時尚品牌背後沉澱的是文化、是性格、是價值、是取捨,是折射一座城市趣味的一個很重要的稜鏡。僅僅通過銷售、買賣服裝並不是時尚,時尚是一種文化的倡導以及服裝背後的文化態度和價值訴求。

四、 創新 ( I nnovation ) 是 時尚 的 新鮮血液

世界時尚產業通過設計師驅動創新的理念在時尚的導入階段引領潮流,抓住了時尚的源頭推動時裝市場的。而當下國內時裝品牌通過以市場驅動,快速反應,跟著歐美的潮流逐流,設計師沒有創新的空間和氛圍,而抄襲買版成為了主流,決定了時尚總是處於追隨者的角色。

時尚創新需要個性明星設計師、新銳設計師、先鋒藝術家(Avant-grade artist),更需要時尚相關的輔助性產業如展覽會、博物館、藝術設計、面料輔料花型展覽、秀場等藝術土壤以及持續不斷國際交流和文化碰撞,他們可能是設計師、模特、演員或時尚雜誌的主編,時尚本身就是對新鮮事物的捕捉,做時尚產業需要始終保持創新的思維和開拓的決心。沒有個性張揚,思想不羈,奇思怪想的創新Idea就沒有時尚創新的源頭,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即使盡心儘力美輪美奐構想的時尚大餅也只是鏡花水月。因此,在中國服裝向中國時尚邁進跨越轉身之際,以設計創新驅動,構建中國自身的時尚系統是當務之急。

作者: 朱偉明博士, 時尚品牌與商業模式研究專家,浙江理工大學 國際 時尚 研究所執行所長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服 的精彩文章: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世界最有機會打造C2M的公司是百麗
上半年服裝行業成績單:男裝「貧富」差距懸殊 女裝呈現「小康」
海瀾之家6.6億入股童裝品牌 以多元品牌集群擴張版圖
貴人鳥多元化轉型前景不樂觀 無法適應消費升級趨勢
從拉夏貝爾登錄上交所到趙麗穎成為Dior品牌大使

TAG:壹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