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芝加哥馬拉松▎40不惑的寒與香

芝加哥馬拉松▎40不惑的寒與香

作為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之一的芝加哥馬拉松,2017年迎來了自己不惑的40周歲。在這座對於中國球迷來說有點太熟悉的城市,你是否忽略了這麼多年他的存在。

苦寒來

第一屆芝加哥馬拉松誕生於1977年9月25日,清晨8點發槍。報名費5美金。說起芝加哥40年的往事,不得不提的是歷任的三位賽事總監。

前前任

第一任賽事總監溫蒂米勒,與所有起步階段的城市馬拉松賽事總監一樣,最頭疼的事就是尋找賽事贊助商。他與其他四位合伙人從尋找賽事志願者做起,開始探索競賽組織的奧秘到底該供應多少水和運動飲料?賽道怎麼設計?對於從來沒有辦過賽事的幾位馬拉松愛好者來說,舉步維艱。

如果,那時候就有賽事管理零基礎經驗都能上的橙光線馬拉松賽事管理培訓系列課程,那第一屆芝馬就有更高的起點了。當然,第一屆芝馬的數據也是相當風光,超過4200位選手參加了比賽,2128人完賽。男子冠軍成績2:17:52。

1978年的第二屆芝馬籌備時期爭議最大的兩個問題,一個是調整起跑時間到中午,一個是提高報名費。幾位合伙人對此爭論不休,最終2位合伙人離開,並創立了芝加哥地區跑步協會。最終賽事起跑時間改為10:30,報名費提高至10美元。這僅僅是故事的開端。賽事當天,上千名選手佩戴黑色腕帶抗議過晚的起跑時間。也是因為中午的高溫天氣,導致近300人中暑。於是,從第三屆芝馬開始,比賽日期調整到了10月。

1979年第三屆芝馬終於迎來了第一個贊助商——Beatrice Food,一家食品企業。為賽事贊助了橙汁和完賽酸奶。

前任

1986年賽事結束後,Beatrice Food退出贊助商行列。時任賽事總監鮑勃懷特沒能找到替代者,於是1987年芝馬停賽一年。幸運的是有一個組織籌辦了一場半程馬拉松賽,芝加哥跑者聊以自慰。

1988年芝馬得以回歸,然而,十月底的這場比賽讓選手門經歷了一場極端嚴寒的挑戰。芝加哥的氣候就是這麼詭異多端,1989年遭遇了另一場極端酷熱的天氣。

現任

1990年,第三任賽事總監,也是當年全美最年輕的馬拉松賽事總監Pinkowski上任。他認為,賽事的持續發展得益於賽事多年來保留並延續的珍貴經驗,和社區、贊助商的大力貢獻。

1994年,得到拉薩爾銀行冠名贊助,芝馬重回巔峰。超過1萬名選手參與了第17屆芝馬。

直到2007年,第30屆芝馬,拉薩爾銀行長達14年的冠名贊助終止。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冠名贊助商——美國銀行,和頂級合作夥伴耐克。2008年芝馬斬獲新高度。

梅花香

2014年開始,芝加哥馬拉松正式開始實行報名抽籤,賽事規模45000人。

2016年,參賽選手來自全球100個國家全美50州,境外選手超過10500人,其中,中國籍選手717人,墨西哥籍選手1738人,加拿大籍選手1138人。100名耐克配速員、400位媒體、400位按摩師、400位賽道安保、1500名醫療工作者,12000名志願者, 170萬觀眾,在同一天,參與了同一場慶祝,40608人完賽。

12000名志願者中,賽前籌備志願者244人,賽後垃圾回收志願者49人,博覽會志願者1193人,賽事當天志願者10917人,賽事當日最早一班上崗的志願者要求3:45到崗,最晚一班12:45到崗。

賽事的起終點,芝加哥千禧廣場,賽前搭建用了224小時賽後拆卸用了70小時。動用了35台發動機、40台叉車、60輛半挂車、100輛卡車、160輛高爾夫球車、115頂臨時帳篷、1000部對講機和1450個移動廁所。

在這場比賽中,組委會為45000名選手共準備了75000根香蕉、45000根麥片棒、22500包曲奇、43000條能量膠、47000條穀物棒、22500包早餐餅乾、45000根完賽恢復能量棒。還喝掉了48000加侖佳得樂、77760加侖水,使用了140萬個佳得樂紙杯和130萬個水杯。平均每位選手,在賽事當天,可以吃1.5根香蕉、1條能量膠、2包餅乾、3根能量棒,可以消耗3.8升佳得樂,和5.5升水。足夠邊吃邊洗澡了。

超過10000名慈善跑者,為170個公益組織,募集了超過2千萬美元的善款

美國本土選手185美元,外籍選手210美元報名費。按照總規模45000人計算,2016年報名費收入約為870萬美元,約為5600萬人民幣。

芝加哥馬拉鬆通過對旅遊、商業活動和工作機會等方面的影響約為城市帶來了2億7千萬美元的收入。其中直接收入約為1億1千萬美元,間接收入約為1億6千萬美元。馬拉松為城市增加了1948個工作機會,工資收入約為9400萬美元。據芝加哥交通運輸局報道,馬拉松周末3天的鐵路運輸量較平日增長約10%,馬拉松日增長超過40%

(備註:以上數據信息均來自2016年芝加哥馬拉松)

回顧27年的賽事總監生涯,老Pin將芝馬視為己出。他覺得過去人們認為馬拉松運動是一種過激的體驗,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運動,人們會把芝馬在日曆里列為一項傳統的周末活動來參加。

是的,新的時代,本土選手的成長、訓練環境的培養、跑步社交的養成,都讓我們享受著跑步帶來的新生活。

現任總監說,未來仍會不遺餘力地改進賽事體驗。很多選手是首馬選手,希望留給把芝馬作為首馬的選手最珍貴最美好的參賽回憶。

就沖這一句話,我服。

聲明:文章數據來源於芝加哥馬拉松官網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橙光線 的精彩文章:

TAG:橙光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