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最初的壺一般都用於盛酒、裝水,如流行於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壺,再如唐宋時期用於盛水的湯瓶等等。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廢貢團茶,改貢葉茶(散茶),碾末而飲的唐煮宋點飲法,變成了以沸水沖泡葉茶的散茶清飲法,品飲藝術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茶壺開始盛行。故明代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用於泡茶的茶壺。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康熙 五彩描金花鳥紋茶壺

清康熙 五彩描金花鳥紋茶壺


壺高11厘米,器形端莊,胎釉光潤堅緻,品相完好。壺體呈鼓狀,肩和近足部有鼓釘凸起。壺鈕為一隻表情呆萌的可愛小獅子。壺身、把、蓋、流均繪製五彩描金花鳥紋飾,極富生活氣息。清代飲茶的風習與明代相同,茶具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就茶壺造型而言,清代時期,一般的茶壺口加大,腹豐或圓,給人以穩重之感。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乾隆」款朱泥小壺

清 「乾隆」款朱泥小壺


這把壺器形似梨,高4.7厘米,因經長年使用,包漿老舊自然。泥質細密堅緻,粟色,單孔三彎小流,環形把,寶珠狀鈕,壺體輕薄勻稱,精緻討喜,外底鈐「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方形印章。這把壺因器形實在非常小巧秀逸,故推測可能是作為文房用具硯滴來使用。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中期 青玉詩文茶壺

清中期 青玉詩文茶壺


整壺高8.5厘米,以青玉製成,玉質溫潤,白中泛青色。周身刻著詩文,是清代中期的作品。以玉器製作茶壺,主要用于欣賞和把玩,也說明了清代茶具材質的豐富性,顯示了這件玉質茶具主人的高貴身份。

清代飲茶用具,在功能上於明代相比沒有什麼突破,但在釉色、紋飾、造型、材質方面精益求精,體現了清代以來人們對文化、生活藝術的追求。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粉彩折枝花卉紋梨式壺

清 粉彩折枝花卉紋梨式壺


壺高13.0厘米。器形規整大方,胎白,細膩,口微內斂,梨式腹,矮圈足。蓋面微隆,寶珠頂鈕,直管狀流,圓扁狀柄。器外壁近口沿處繪粉彩錦地加開光,腹部主題部分繪折枝花卉紋,以紅、黃、藍、綠等色繪牡丹、菊花紋,畫風技法嫻熟,色彩優雅、鮮明亮麗、千嬌百媚。

「梨式壺」為壺式之一,一般造型為傘形蓋,蓋頂有寶珠紐,短頸,其下漸豐成下垂的圓腹,矮圈足、彎流、曲柄,形狀似梨,故名。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紫金釉開光人物紋茶壺

清 紫金釉開光人物紋茶壺


此茶壺高12.3厘米,施紫金釉。紫金釉又稱柿色釉、醬釉,是一種以鐵為呈色劑的高溫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較高,達5%以上。元末明初古玩名家曹昭在《格古要論》中曰「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價高於白定醬釉瓷器」。壺蓋面以及壺腹分別開光,蓋面開光內飾花卉紋,壺身一扇形開光內飾庭院仕女賞花圖,另一面葉形開光內兩位高士則在憑欄閑話。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素三彩海水瑞獸紋多穆壺

清 素三彩海水瑞獸紋多穆壺


此件為素三彩多穆壺,高24.4厘米。所謂素三彩是指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始於明正德年間,清康熙時繼續燒制。壺身遍繪海水瑞獸紋。瑞獸為天馬,遊走于海水波濤之中,神態飄逸,活靈活現,極富動感。海水擊打岩石,浪花飛濺,驚濤拍岸的江崖紋更顯示出天馬的迅疾。

多穆壺是元代流行壺式之一,為藏、蒙少數民族盛放乳液的器皿。明清時期,由於皇室對西藏及藏傳佛教的重視,許多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器物開始進入宮廷,多穆壺便是一例。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咸豐 粉彩城閣紋茶壺

清咸豐 粉彩城閣紋茶壺


茶壺通高6.7厘米。茶壺的造型較為別緻,設計成蓋碗狀,器身一側裝壺嘴,另一側裝壺把。壺鈕設計成桃實,也頗具匠心,底書「咸豐年制」礬紅篆書款。壺蓋及壺腹以粉彩繪通景城閣圖,雄關矗立,磚紅瓦黃,旗幟飄揚。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白玉軒」款朱泥蓮瓣壺

清 「白玉軒」款朱泥蓮瓣壺

此壺雕鏤十分精細,高12.0、口徑6.0、底徑8.2厘米,既有淺刻,也有浮雕,做工極為繁複,系清初外銷歐洲的紫砂茶具。壺身、壺嘴、壺把,被荷花的莖、葉、花瓣造型包裹,壺蓋用梅枝造型。口內設堰圈,蓋內嵌。壺底刻「白玉軒」款。壺身呈蓮瓣形,蓮瓣上飾以花草,蓮瓣間空隙處堆塑四隻象徵「延年益壽」的飛鶴。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紫砂加彩六方壺

清 紫砂加彩六方壺


此壺高18.2厘米,器形大氣端莊。以深藍、湖綠為主色調,間雜一點紅、黃,顯得滿而不繁。

壺腹一面開光題一時令小調:「八月中秋陣陣涼,荷花結子桂花香,鶯鶯吩咐眾娘姨,打掃庭園燒夜香。」另一面開光題元代高明所作的《琵琶記》中的說唱詞:「為問當年素服襦,於今腰下佩金魚。分明有個朝天路,何事男兒不讀書?」

清朝中期民富國強,宮廷用器講究富麗堂皇,社會上也跟著崇尚華麗。紫砂壺受其影響,引進了彩釉裝飾,在燒好的紫砂壺上,用釉彩繪或滿身掛釉,再二次燒成。紫砂壺彩釉裝飾具有流光溢彩、華麗繽紛的視覺效果,堪與景德鎮瓷器相媲美。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紫砂加彩漢方壺

清 紫砂加彩漢方壺

此壺高19.6厘米,為盝(讀音:[lù])形蓋,橋形鈕,壺身呈漢方形,三彎形四方流,扁條狀系。器外通體施綠釉,再以淡褐彩繪纏枝蓮紋,後凸繪粉紅蓮花四朵,其中三朵嬌艷盛放,一朵則是含苞待放。整體而言,此壺器形規整,紋飾色彩對比強烈,給人鮮明的視覺感受。漢方壺是傳統壺型,外型源於青銅方器。一般來說,漢方壺的壺體呈略扁方型,腹部微鼓。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澹然齋」款紫砂壺

清 「澹然齋」款紫砂壺


壺為方鐘形,高13.8厘米,斂口,鼓腹,底微內凹、四方流、流下部緊貼腹壁。扁環形把,盝(讀音:[lù])頂蓋(後加),蓋加彩,弧形鈕,底部鈐「澹然齋」三字篆書款。

「澹然齋」壺款一般有三字款和四字款兩種,三字款為「澹然齋」陽文篆書方印,四字款為「澹然齋印」陽文篆書圓印。據考,「澹然齋」為清代皇族顯貴們偏愛的一個紫砂堂號,多用作清代乾、嘉時期紫砂壺的底款。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紫砂「宜富當貴」方磚壺

清 紫砂「宜富當貴」方磚壺


此壺高7.4厘米,以上等紫砂泥燒制而成,四方磚形,因此稱為「方磚壺」。壺腹一側橫印「宜富當貴」隸書體,摹自漢瓦岩紋飾,字體蒼勁有力,寓意吉祥。整器造型方正剛直,給人以樸素敦厚之感,落有「萬泉」款識,筆意較柔美含蓄,為此壺更添一層把玩意趣,實為上佳壺器。

「萬泉」為蔣萬泉,系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間紫砂壺藝人,其制壺之規整,雕琢之精細,可謂匠心獨具。

紫砂壺因主要採用輪製成型,圓形壺較為多見,方形壺製造的技術含量要遠遠超過圓形壺,故方形壺比圓形壺的存世量要少得多,業界素有「一方頂十圓」之說。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案卿」款紫砂樹癭壺

清 「案卿」款紫砂樹癭(讀音:[yǐng])壺


此壺高10.5厘米,造型非常別緻。壺身隨意捏制而成。器表拍成老松樹皮狀,通體紋理纏繞,形如嶙峋老樹,以枝梗為把,瓜蒂形蓋。整器渾然天成,末經雕琢,有一股返樸歸真之感。壺蓋內鈐「案卿」篆書款。

江案卿是清代咸豐至民國初年間人,制工樸素,工藝精簡,為一代紫砂名匠,擅長制獅球壺。據傳樹癭壺是明代供春最早製作,其後均有仿製。江案卿製作的樹癭壺自有其味,足見其功力深厚。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錫包砂如意三鑲壺

清 錫包砂如意三鑲壺

此把壺長17.0厘米,似如意形,造型別緻為紫砂胎,外包錫,壺鈕、壺嘴以及壺柄鑲以青玉,因有紫砂、玉、錫三種材質,故被稱為三鑲壺。壺身兩側刻有銘文及繪畫,一側鐫刻兩枝蘭花,用筆利落;另一側鐫銘文「影樓隔雨梧堂冷,珠箔飄燈獨自歸。石生」。錫包砂工藝由清代中期嘉慶、道光年間的著名紫砂名家朱石梅創製,而後廣為流行。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清 椰殼雕團壽紋梅段壺

清 椰殼雕團壽紋梅段壺


此壺高12.5厘米,以椰殼為材料製成,做工繁複細膩,形制古雅端莊,紋飾富麗華貴。壺鈕捲曲呈心形,壺身表面淺浮雕回紋、雜寶紋及團壽紋,團壽紋還填金彩作為裝飾,間配繁密底紋,細密富麗而現雍容華貴之態。梅段狀壺把,壺流設計成龍首。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藏】頭條號!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上)

天涵 地載 人育: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蓋碗鑒賞

出土文物談「永生」 古俗民風話口唅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收藏家》雜誌App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故宮博物院藏織綉:金雞唱宮曉 翎羽耀絲光
典雅精緻——回顧歷史,探尋宋代青瓷盛行的原因!
器物成型工藝特徵 鑒別新老瓷器造型
大邦之夢——吳越楚青銅器之皇室兵器
古陶瓷鑒定研究|器物成型工藝特徵 鑒別新老瓷器造型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