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杜撰的沈星移,卻留下了真實的教育理念!

杜撰的沈星移,卻留下了真實的教育理念!

沈星移刺完周瑩一刀後,那訣別的深深一吻,肝腸寸斷,唏噓不已!

周瑩和吳聘的孩子死了,但是,她卻帶領吳家東院從衰敗走向巔峰;

周瑩沒有和沈星移在一起,但是,她完成了沈星移的畢生心愿--建立女子學堂,旨在教育治國。

雖然歷史上,並不存在沈星移,但是他的教育治國理念,卻於「庚子國難」後,在一群有識之士的努力下,最終變成現實,他們成功地創立了首家女子學堂!

電視劇中,周瑩所言:一個男人有知識有見地,只不過是一人得利;而女孩都會成為母親,成為家庭教育的主心骨,甚至是一個家族的支撐,那她一個人的知識見地,就是全家之福,甚至是全民族之福。

1904年10月23日

英斂之(英達曾祖父)創立中國最早的女子學堂---北洋女子公學(河北師範大學前身)。

校長呂碧城是開創近代教育史上,執掌校政先例的民國奇才女,她集眾多「第一」於一身,與秋瑾並稱為「女子雙俠」。

她意識到:女子教育的宗旨,不是單純地培養賢妻良母,而是要造就「對於國不失為完全之國民」,「對於家不失為完全之個人」的一批新型人才。

這一思想不僅為女子教育的功能立論,而且著眼於廣大女性的個體發展。為了貫徹自己的教育思想,她提出必須使女子在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展,並將德育放在首位

1908年

少年胡適在上海中國公學求學時,發表於上海《競業尋報》論家庭教育中,強調最重要的就是母親。

他說:看官須記清,我中國古時的人,都是受過家庭教育來的。看官要曉得,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因為做父親的,斷不能不出外幹事,斷不能常常住在家中,所以這教育兒子的事情,便是那做母親的專責了……

現在要改良家庭教育,第一步便要開辦女學堂。

晚年,胡適曾對秘書說過這樣一番話:「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的。

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係。」

1915年

中國有了第一所女孩的大學--金陵女子大學,它由7個外國教會聯合創辦。辦校期間,共培養了999位女學生,人稱999朵玫瑰。而這999位女性大都後來成了母親,她們孕育了一個個優秀的家庭。

但是,作為貴族化的高等教會學府--金陵女子大學,只允許有權有勢且信教家庭的女孩,才能接受教育,很多平民女孩是沒有資格享受這良好的教育機會。

2000年

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夫婦創立了同名基金會,該基金會屬非營利性質,旨在促進全球衛生和教育領域,尤其關注貧困地區女孩的身體健康和教育學習,因為女孩是孕育和教育後代的核心群體。

2009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位女性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她身體力行鼓勵女性互幫互助。「我一直努力賦予婦女在國際組織中的發展權利,並充分發揮教科文組織的重要性,為婦女地位的發展作出實質貢獻,包括幫助女童獲得教育,支持女性在科學、文化等領域的發展。」

2015年

白宮有一項名為「讓女孩學習」的公共倡導計劃,希望為那些被剝奪受教權的女性發聲,倡導女性教育的重要性。

全球有6200萬女孩沒機會接受教育,這已成了一場「危機」。

米歇爾·奧巴馬說:「這些女孩是我們的變革者——是我們未來的醫生、教師和企業家。她們是能夠給我們現在的世界帶來變化的夢想家和前瞻者。

2017年

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談到他對哈佛大學的感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遇到了這位聰明妻子普莉希拉·陳,也是她支持著扎克伯格創業。

普莉希拉·陳是一個出生在難民家庭的女孩,她的父親與越南妻子是以難民身份移民美國的。

他們辛勤工作起早貪黑,每天工作18個小時,來供養三個孩子,包括大女兒普莉希拉·陳。

儘管物質條件是貧瘠的,但陳氏夫婦堅持一定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高等教育,真正圓上「美國夢」。

若其父母短視的格局,讓女兒早早出來幫助家庭生計,那麼,扎克伯格也不會遇到這位聰明的女孩。

當年Facebook剛創立不久,有家著名的互聯網公司欲以10億美元收購,小扎經普莉希拉·陳的一番分析後,放棄了這個想法。

兒科醫生背景的普莉希拉·陳有著更大的夢想,希望他們兩人能通過這個平台,去幫助更多的貧困兒童健康成長。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他的作品裡多次提到了他的母親-高淑娟,為他成長帶來巨大的影響。他說:

年少時我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果母親卻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

多年後,我與母親再次與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我想過去報仇,卻被母親勸住,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這就是我的家風。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於言傳。

你生活在這個家庭裡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特別是母親,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我覺得有好的家風,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

中國的家庭教育,普遍以母親為主導,而母親是家庭的核心。夫妻關係,原生家庭帶來的教育理念,母親的自身焦慮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教育。

當今,知識的更新迭代,互聯網和泛娛樂行業的欣欣向榮,孩子接受訊息的速度快得驚人,吸收力也是空前的。但很多母親的育兒行為,仍舊沿用父輩滯後的教育理念。

中國近三十年來,經濟的急速發展,相當於其他發達國家百年的進展速度。

社會大環境的變革,也意味著,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代溝,有著斷崖式的差距。

通常,一個代溝是25年。

當今家長和孩子間的代溝,卻是有著120多年的差距。

家長們在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同時,陳舊的學校知識和老套的育兒理念,如同博物館裡的化石標本,與孩子不斷陳新的全球化思維,有著火山地震般的爆發和碰撞。親子關係中的矛盾,日趨緊張並尖銳。

作為母親,更需要持續地學習、終身學習各種知識,才能追趕上孩子高速成長的節奏;作為母親,只有將心理學、美學知識、人際關係處理、靈性學等各種自我完善的知識融匯貫通,才能正確引領孩子思想的健康成長。

科技帶來便利,線上的各種教育課程,為家長提供了太多的受教育機會。

摒棄舊有且無用的觀念,快速提升自己的思維高度,擴大自己的認知邊界,家長才有能力填補兩代間的鴻溝。

母親自身水準的提高,教育方法的改變,方可培育出符合這個時代的孩子。

母親的職責,任重而道遠!

-全文完-

家庭教育

實戰案例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我們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次成長空間 的精彩文章:

帶孩子旅行,有大學問
家長收益美學知識,重獲女兒心

TAG:二次成長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