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茶:飲茶別不分陶瓷!陶器和瓷器的區別在哪
陶瓷,英文名字Ceramic(或者China),人類最早的陶瓷是通過我們的祖先將土和成泥,然後用火烤,將其定型,用自然界的礦物質作為塗料畫彩,歸結為金木水火土,所以我們祖先將其解釋為陰陽五行的衍生物,而陶瓷更代表著中國人對於世界的理解。
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茶具材料多種多樣,造型千姿百態,紋飾百花齊放。究竟如何選用,這要根據各地的飲茶風俗習慣和飲茶者對茶具的審美情趣,以及品飲的茶類和環境而定。
人們通常所說的陶瓷茶具其實是「陶器」與「瓷器」茶具的總稱。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明及陶器製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生活之中,常常聽到人們對於陶器和瓷器的區別感到困惑,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匯總一下兩者的區別:
燒成溫度不同
原始瓷器從陶器發展而來,而兩者的區別之一就在於——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 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問,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划出溝痕。 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划出溝痕。
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 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並不透明。 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概念不同
陶器pottery:用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乾燥後,放在窯內燒制而成的物品。 瓷器china: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經混煉,成形,煅燒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
瓷器和陶器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明及陶器製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所以,廣義地講:瓷器是從陶器發展而來的,可以說沒有陶器的發明與發展就不可能有瓷器。瓷器出現以後陶器還是在繼續生產,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獨立發展,並且從生活用品逐漸轉變為收藏藝術品。


※問茶:秋季飲茶,是改善體質的好時機
※晨起:宜精打細算
※問茶:飲茶中的小竅門
※問茶:為什麼古樹茶那麼貴?
※問茶:茶喝第幾泡最好喝?
TAG:九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