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關節炎是凍出來的嗎?易患關節炎的5大危險因素,你有嗎

關節炎是凍出來的嗎?易患關節炎的5大危險因素,你有嗎

一場秋雨一場寒

連續幾天的降雨

凍哭了不少人

「阿啾」

小編碼著字,一個噴嚏說來就來

除了感冒

由於秋雨帶來劇烈降溫

晝夜溫差加大

關節炎的發病人群也越來越多

恰逢「世界關節炎日」

咱們一起來聊聊吧

關節炎是凍出來的?不穿秋褲會找上你?

天氣冷的時候,朋友圈很多人這樣說:有一種寒冷叫做不穿秋褲。媽媽說不穿秋褲會得關節炎。那不穿秋褲真的會得關節炎嗎?

目前臨床上,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寒冷會導致關節炎的發生。那為什麼天冷的時候就會疼痛加劇呢?

這是因為寒冷可能是一個誘發因素,天氣寒涼,人體需要加快血液流動來抵抗寒冷,而關節炎病人血管內血液流動速度比正常人要慢,身體無法做出及時有效的措施,所以會造成血液在關節處淤塞凝滯,正所謂「不通則痛」,導致疼痛加劇。

關節炎的5大危險因素,你還不注意?

如果和受涼關係不大,那關節炎是怎樣造成的呢?

1

年齡:

人在中年之後,肌肉功能逐漸減退,加上外周神經系統功能減弱,神經傳導時間延長,導致神經肌肉運動不協調,容易引起關節損傷。

隨著年齡增長,骨的無機物含量升高,骨骼的彈性和韌性變差,同時供應關節面的血流減少。

2

體重

體重升高會增加關節負重,使關節活動時受到的機械損傷增加。同時體重增加會引起步態、姿勢及運動習慣的改變。

3

創傷

膝關節韌帶損傷和半月板撕裂是膝骨關節炎的常見病因,半月板損傷的人群中高達89%會出現骨性關節炎改變,絕大多數前後交叉韌帶完全斷裂的人可發生膝骨關節炎。

4

激素

50歲以後的絕經女性發生骨關節炎比男性更常見。研究發現人類關節軟骨中有雌激素受體,雌激素可能影響調節軟骨分解與合成代謝的促炎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的水平。

5

遺傳

骨關節炎屬於多基因疾病,多數致病基因與易感基因在骨關節炎的病程進展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疼痛是主要癥狀,別一忍再忍!

膝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骨關節炎,疼痛通常是患者的最初主訴。

早期多為輕至中度間歇性鈍痛,病情嚴重時可加重呈持續性,甚至出現撕裂樣或針刺樣疼痛,最後發生活動受限,疼痛多在活動時發生,尤其是負重時明顯,休息後可緩解。下蹲和上、下樓梯時明顯,以下樓更突出。

大多數後期患者會主訴下蹲困難。病情緩慢發展,後期則休息時也痛,且常有夜間痛發生。過度勞累可使疼痛突然加重,休息時,尤其是夜間痛是後期最明顯的特點。

@骨關節炎患者:這4點千萬要注意

骨關節炎可以通過藥物、手術等達到減輕疼痛,保持和改善關節的活動度以及預防關節功能障礙的目的。

生活中患者還應了解這些事項:

避免過重的負荷

調節勞動強度,適當減輕體重,減少爬山、登車等增加關節負荷的體育活動,並輔助使用護膝、楔形鞋墊、把手、手杖等減輕關節負荷。

體育鍛煉循序漸進

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的體育鍛煉,減輕對膝關節的進一步損害。

可以選擇散步或游泳,不僅能減輕患者的體重和改善關節功能,還能夠消除抑鬱和焦慮。

動作要慢且多做有氧運動

關節炎患者的運動原則是動作要慢,以把關節伸屈到最大但不痛為度。

還要適量進行有氧運動,如游泳、散步、騎自行車、仰卧起坐、直腿抬高等。

穿鞋要舒適且少爬樓梯

選擇具有緩衝和防滑功能、鞋底較大,且鬆軟有彈性的鞋,鞋後跟的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厘米左右為宜。

休閑鞋、運動鞋穩定性較高,可避免摔倒造成骨關節損傷,同時鞋面也有保護足弓的作用。

延伸:一變天就痛?預報天氣的技能從哪來?

老百姓常說關節炎患者能「預測天氣」,快要變天時關節就會格外疼。這是為什麼呢?

關節炎是風濕寒氣進入體內造成的結果,下雨天體內寒濕邪氣加重,病變部位疼痛。

氣溫下降

氣溫下降時,人需要加快血液流動來抵抗寒冷,關節炎病人血液流動速度慢,身體無法及時做出有效措施,會造成血液在關節處淤塞凝滯,導致疼痛加劇。

濕度增高

關節炎病人由於關節受到損傷,關節腔不再密閉,外界濕度增高,身體內部濕氣增多,導致關節囊中的滑液增加,使關節處出現阻塞的結果,這也就是關節炎病人出現活動障礙的原因。

氣壓下降

陰雨天,大氣壓下降,雖是一種外在表現,實際上卻是地球引力相對增加的結果。

這些細微的變化人體外表上基本感覺不到,但是身體內的血液卻由於地球引力增加導致血流阻力增大,造成關節處血液循環減慢,氣血不暢,引起關節疼痛。

編輯:夏惠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青愛健康 的精彩文章:

身上有個「出氣穴」,是胸悶、抑鬱的剋星,常按常開心!
揭秘:原來,精神病院是這個樣子的
總也開心不起來,當心是抑鬱症!9道題測測你抑鬱了嗎?
假期「嗖」的一下就完了,「節後綜合征」如何滿血復活?戳這裡!
測血糖第一滴血到底要不要?看懂這些,才不會白花錢!

TAG:河青愛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