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中國好人榜」 孝老愛親類候選人王金蓮先進事迹

記「中國好人榜」 孝老愛親類候選人王金蓮先進事迹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在分宜公路分局家屬北區有這麼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十八年來無怨無悔悉心照料婆婆、服侍公公,她用執著和堅韌,善良和勤勞,詮釋了中華兒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王金蓮,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孝親敬老的好兒媳,她的可敬可愛和高尚情操廣為傳頌。

提起分宜公路分局北區王金蓮,居民們都會讚不絕口。她孝敬老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並呼喚著我們要孝敬和關愛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孝敬一切需要孝敬和需要關愛的人。她在逆境中默默地承受著苦和累,為老人,為孩子,為家庭和睦所做出的奉獻,受到大家的好評。也為我們爭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模範樹立了榜樣。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她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今年五十七歲的王金蓮,是一位老養路工的女兒,於1975年跟分局職工曾福林同志結婚,先後生育了兩個兒子,可謂是合格世家,祖宗三代都是養路工。70年代末和80年初,他們倆夫妻吃盡苦頭,王金蓮同志跟著愛人在養路隊做臨時工,給食堂當炊事員,一邊帶著兩個孩子,一邊跟公路職工做飯。那時候,他們夫妻倆每月工資只有59元,每月他們都要拿出15元孝順父母親,因愛人家兄弟姊妹多(兄弟姊妹共6人)加父母親身體不好,患高血壓和糖尿病。記得那時候,愛人曾福林想買一隻105元以上的鑽石牌手錶,存錢存了中年才買了1塊手錶。

後來孩子大了,要上學,組織上才在分宜縣城幫他們分了一套平房,為了讓愛人安心工作,王金蓮同志一邊帶著兩個孩子,一邊照顧著兩個老人,還要跟著家屬裝車工,每天早上四、五點鐘起床煮飯,讓孩子吃飯上學,自己匆匆忙忙又去裝卸車,晚上回家又要到婆家看一看,看需不需要幫忙的,愛人因常年在離縣城30多公里的養路道班工作,為解決愛人每月後顧之憂,她盡到做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讓他一心撲在工作上。丈夫曾福林先後被評為省局、市局、分局先進生產工作者。1989年被評為省交通廳勞模。1991年又被評為新余市首屆勞模。這些成績取得,有愛人的一生,也有王金蓮同志的一生。

由於婆家兩位兩人年紀一年比一年大,加之婆婆1996年至1997年得了糖尿病併發症和脈管炎,不能下床整天睡在病床上,她擔負起護理婆家兩位老人的重任。因當時兄弟姐妹都在工作,婆婆在宜春和分宜醫院住院治療幾個月,都是王金蓮同志在護理著,每天端屎端尿,直到糖尿病晚期,婆婆醫治無效於1997年4月病逝,好多的醫生護士以及病人家屬都以為她們婆媳關係是母女關係,得知後大家都伸出大拇指誇獎王金蓮有孝心。

忙完了後事她又繼續擔負護理公公的重任。公公年老多病,患了青光眼,行動不方便,商量決定由每個兄弟流照顧父親3個月,開始幾年,由於兩個弟弟和弟媳都要上班,王金蓮同志這個當大嫂的主動幫兩個弟弟照顧父親大人,一年要照顧9個月,可她豪無怨言。

曾經也有過幸福美滿的家庭。如今她的兩個兒子相繼結婚生子,現在都是分局的職工,丈夫曾福林也退休在家,她除幫助料理自家家務、照顧公公時,還幫助兩個兒子照看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確實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家庭。誰知天有不測風雲,2009年丈夫曾福林突然被醫院查出患有腎癌動了手術,把一個右腎全部切除,在分宜醫院住院三個月,花費醫藥費達10多萬元,為了治好丈夫的病,她花光全家所有積蓄,還四處問親戚借錢看病,每年花費醫藥費達1萬餘元,幾年下來花費醫藥費達30多萬元。面對困難,個子矮小瘦弱的她沒有退縮,而是變的堅強起來,從此,她挑起了護理丈夫,伺候公公的重擔,從來沒有半句怨言,總是默默地伺候著丈夫的飲食起居,把家裡家外的大事小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即使有委屈也從來不讓公公和丈夫發現,以免他們操心,她還經常和丈夫談心,讓丈夫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情。

他們家兄弟四個,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他門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她們。比如:每當公公住院他們都爭著在醫院照看公公。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公公身體有病,又愛乾淨,洗洗涮涮的事情都是王金蓮來做。公公平時總愛嘮叨。王金蓮從不與公公計較,依然無微不至的照料他,一邊心平氣和地安慰他,逗他開心。一次公公大小便失禁,經常拉尿在被褥上,滿手裂口的她,每次清洗都鑽心的疼痛,到冬天更可想而知,但她從不叫苦叫累,從不嫌臟怕臭,不厭其煩地將床上用品和衣服搓洗乾淨,有時一天要換好幾次。她還經常親手幫公公理髮、洗頭、洗腳、擦身、剪指甲。雖為媳婦,勝過親女。俗話說:七分病三分養。為了幫助公公加強營養,每頓飯她總是先要問問公公想吃什麼,挑他最喜歡吃的去做,因此,多少年來她一直是吃著適合老年人口味的飯菜。吃飯時她像照顧小孩一樣照顧公公,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從不嫌麻煩。

老人年事已高,常年卧床,葯不離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飯她從來毫無怨言。雖然生活拮据,逢年過節她總不忘給老人買點禮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為老人灌好熱水袋,讓老人從心裡覺得暖烘烘的。提起王金連,老人感動得說:這孩子比親閨女還親。一次,公公在下床時不慎摔倒造成骨折,她按時按餐給公公喂粥喂飯,任勞任怨,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復了。王金蓮說:「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我也會老,敬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盡的法律義務,也是做人的起碼道德。」

她不但是敬老愛老的典範,而且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信心。她正視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勇於面對現實,自從嫁給丈夫後她就把自己的命運和丈夫的家庭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天大的困難我們一起來承受,為了家庭再苦再難我也心甘情願。十幾年來她一邊照顧老人,幾年如一日照顧丈夫,一邊挑起生活的重擔,為了老人,為了丈夫,她毫無怨言。如今,丈夫在她的細心照料下身體比以前大有好轉。說老實話,她所付出的一切,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贏得了全體居民的尊重,她的事迹感動了鄰居們。

在丈夫眼中王金蓮是位勤勞能幹和藹可親的好妻子,在父母眼中,她是位通情達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在鄰居眼中她是位心底善良,樂於助人的好心人。這就是王金蓮多少年辛勤勞動,用自己的愛心對長輩盡顯晚輩孝心的感人事迹。俗話說的好「久病床前無孝子」,而她十幾年細心照顧公公的感人事迹,使我們為之感動。多少年來,她就是這樣承傳著這個優秀的民族傳統,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從細微之處關心、孝敬公公,盡一切努力讓老人開心,讓老人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在照看老人的同時,她不管家庭負擔多重,還利用晚上時間就去打太極拳、跳舞健身,曾代表分局參加省交通系統跳舞比賽和其他隊員們共同努力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績,今年又代表分宜公路段參加分宜縣「三八」婦女節舞蹈比賽。今年年過90多歲公公已經走了,但她的的向善之心,向善之舉感動了家人,感動了親戚朋友,也感動了分局每個職工。在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分宜公路分局王金蓮同志進入7月「中國好人榜」孝老愛親類候選人名單。(分宜公路分局  熊小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 的精彩文章:

TAG:江西省交通運輸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