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李海波:做智能音箱不應只「收割賺錢」,提升估值才是王道
「我並不認為未來語音交互一定要用音箱來呈現,只是喜馬拉雅要做,那就一定是音箱。」
這個聲音來自於喜馬拉雅 FM VP 李海波,他表示 喜馬拉雅之所以要做小雅智能音箱,其實並不是為了搶佔所謂的智能家居入口,也不是想靠硬體賺錢,而是為了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通過音箱延長用戶在喜馬拉雅主站上的在線時長。
李海波告訴動點科技,用戶在線時長每增長一分鐘,喜馬拉雅對應的估值就會增加,「在有小雅之前,用戶每天收聽喜馬拉雅也就 128 分鐘,而有了小雅之後,他們每天停留在喜馬拉雅 FM 里的時間超過了 3 個小時。」
單純地賣硬體賺錢,可能會造成對用戶的傷害
眾所周知,中國互聯網服務大多都是免費的,而這便造成了很多互聯網公司的一種困境,那就是雖然手中有很多用戶,但公司本身卻無法掙錢。因此,在 2014 年智能硬體火起來之後,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嘗試研發可以直接賣錢的智能硬體產品,其中就包括喜馬拉雅 FM。據李海波介紹,喜馬拉雅 FM 最多甚至有超過 40 款智能硬體產品,包括 Wi-Fi 音箱、耳機等。
李海波原為互聯網音箱企業海趣科技創始人,海趣科技於 2016 年被喜馬拉雅 FM 併購,李海波也由此成了喜馬拉雅 FM 負責硬體研發的副總裁。而到了喜馬拉雅 FM 之後,李海波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大部分硬體都砍掉了。
「在我們的理解中,原來很多互聯網公司做硬體其實都是在消耗自己的粉絲,都是找別人的東西貼個牌兒然後賣給用戶,他們認為我有用戶,用戶買單了我就能掙錢,但這種行為一定會傷害到自己的用戶。」在李海波看來,做硬體的目的不應該是「收割」價值,而是繼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如果只是『收割』賺點錢,那就意味著將硬體與喜馬拉雅 APP 的結合點想得太小了。喜馬拉雅 FM 想要的其實是繼續提高用戶對喜馬拉雅 FM 的使用粘性,並以此提高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
為此,李海波將 40 餘款產品砍得只剩下如今的 6 種,「我們目前主要圍繞使用場景做硬體,比如有針對客廳場景的 Pluto,健身場景下的耳機,汽車場景下的隨車聽,以及書房、兒童房場景的小雅音箱等,並通過雲端同步,實現多設備之間的無縫連接與內容同步。以前用戶可能需要在車上聽完節目再上樓回家,而現在用戶回家之後只需要告訴小雅音箱『小雅小雅,接著講剛才的節目』就可以了。」
研發智能音箱,迎來「出乎意料」的成功
在被李海波砍掉的產品中,Wi-Fi 音箱聽書寶是款「銷量還不錯」的產品。不過李海波認為 Wi-Fi 音箱只是從藍牙音箱到智能語音音箱之間的一個過渡產品,生命力極短,而且 Wi-Fi 音箱與藍牙音箱一樣,操作都得依靠手機,這與李海波「音箱應該脫離手機使用」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在智能語音音箱技術開始成熟之後,李海波果斷砍掉了 Wi-Fi 音箱,並投身到智能音箱的研發中。
最終,喜馬拉雅 FM 於今年 6 月發布了其首款智能音箱產品——小雅音箱,儘管這個產品在京東、淘寶上的銷量並不高,但它的問世也引來了另一個渠道——喜馬拉雅 APP 用戶「出乎意料」的歡迎。
「我們 6 月份發布的時候一共也就做了 5 萬台,但沒想到發布會當天就全被搶購一空了。之後我們想補貨,卻被告知由於需要進口國外關鍵元器件供不應求,20 周以後才能為我們供貨。」李海波表示 9 月份收到貨的用戶一共將近 6 萬人。「只有我們的用戶才知道我們研發的功能到底有多重要。」
同時,李海波將小雅音箱成功的原因歸結於兩點,一是語義理解方面的優化,二是豐富的內容資源:
- 首先在語義理解方面,「很多音箱做出來之後賣得不好,就是因為不懂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他們更多是拍腦袋地決定要做什麼功能。而我們則可以依靠 4 億多 APP 中的語音搜索記錄、收聽記錄等研究用戶的使用習慣,在產品功能上做出相應的優化。比如深圳的很多智能音箱,如果你要聽下一首,你必須要說『播放下一曲』而且一個字不能錯,而我們針對這個功能,卻有 69 種說法,諸如『我不喜歡這個』、『換個別的』、『有沒有別的音樂』等,同時用戶在 APP 上經常會有快進的需求,因此我們在音箱中便加入了語音控制快進快播的功能等。」李海波表示目前喜馬拉雅 FM 已經開放了這套語義理解系統,甚至連小米以及天貓都使用或借鑒了這套系統。
- 而內容則是喜馬拉雅 FM 傳統的優勢領域,「我們擁有 510 多萬 UGC 主播,38 萬大咖主播,做出了 6000 多萬條內容,而且每天可新增 100 萬小時內容。」李海波還表示,雖然很多音箱也接入了喜馬拉雅 FM 的內容,但卻是不完全接入。「由於音頻內容的版權都在內容方那裡,馬拉雅 FM 作為平台其實並沒有轉授權,因此,其他音箱接入的內容不到喜馬拉雅全站的 25%,像 小米音箱、叮咚音箱都只能聽到幾十萬條,而更多的內容只能在喜馬拉雅的產品中才能聽到。」
有意思的是,李海波表示通過數據分析,他們發現小雅音箱 65%的用戶其實是兒童,「小雅音箱是家長買給孩子,防止孩子過多地玩手機,用來保護孩子視力的。」因此,李海波表示喜馬拉雅 FM 另一大優勢便是平台上有眾多針對兒童的內容,比如讀古文、讀唐詩、講故事等。
內容授權
自從喜馬拉雅 FM 發布小雅音箱之後,每當有企業發布新的智能音箱產品,很多人都會拋出諸如「如果像喜馬拉雅 FM 這樣的內容方都自己做硬體了,你們會擔心被終止內容授權嗎?」之類的問題。那麼,喜馬拉雅 FM 會終止對其他硬體的授權嗎?
對此,李海波明確表示不會。就像開始所說的,喜馬拉雅 FM 最終的目的其實只是增加平台用戶數以及增加用戶的在線時長。因此,「我們做音箱只是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其他做得更好的音箱都可以找我們來對接,由他們幫助我們實現用戶市場的增長,是比我們自己效率要高得多的。」
此外,喜馬拉雅 FM 還會繼續加強版權內容的對外輸出力度。開始我們也提到了由於喜馬拉雅 FM 沒有平台上內容的版權,因此不能轉售這些內容,但喜馬拉雅 FM 還是變通實現了這些內容的對外輸出,「只要打聯合品牌,加上喜馬拉雅 FM 的品牌,這些硬體就可以使用我們全站的內容了。」李海波如此表示。
智能音箱的普及,價格重要還是內容重要?
據了解,小雅音箱目前售價 999 元,雖然喜馬拉雅 FM 會給用戶價值 480 元的 2 年會員。但這個價格仍然要高於天貓精靈的 499 元以及小米小愛同學的 299 元。
對此,李海波表示,「我們的重量達 3900 克,裡面有更多專業的音樂器件。而對於智能音箱的普及而言,服務、內容更關鍵 ,價格不是關鍵。當然如果只是作為家庭遙控器使用,價格可能是關鍵,但我們相當於是給孩子的家庭語音圖書館。」
而對於當前各大公司都在研發智能音箱,行業是否存在泡沫這個問題,李海波表示,「現在行業才是嬰兒期,等到行業標準出台之後,那時才是智能音箱真正的爆發期。」
喜馬拉雅 FM 的智能音箱表現究竟如何,動點科技近期將推出其小雅音箱的視頻評測,盡請關注!延伸閱讀:《智能音箱的理想國》
本文 喜馬拉雅李海波:做智能音箱不應只「收割賺錢」,提升估值才是王道來自動點科技.


※亞馬遜開放未成年人網購,不過下單需要父母審批
※貨車幫 ETC 日充值金額破 1 億 ,白條累計貸款達 20 億
※全球通信和空間信息解決方案供應商 MDA 公司收購 DigitalGlobe,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推出全新的太空品牌、技術與業務
※馬雲調侃自己唱不好大家才開心,Airbnb 再曝偷窺門,亞馬遜新款 Kindle Oasis 全面升級 | 早 8 點檔
※蘋果可能會與 LG 合作生產可摺疊 iPhone
TAG: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