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中山已經掌握了南方半壁江山,為什麼還要讓位袁世凱?

孫中山已經掌握了南方半壁江山,為什麼還要讓位袁世凱?

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民國時期孫中山的讓位是由於袁世凱武力施壓篡奪了大總統之位,袁世凱出任大總統是篡位之舉。但有的歷史學家認為,事實上,革命黨事先已經承諾只要袁世凱能迫使清帝退位,那麼大總統一職非袁莫屬,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麼「讓位」的問題,而只不過是「還位」罷了。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爭相響應,革命形勢迅猛發展,清政府統治正在風雨飄搖中,在血氣方剛的革命者眼中,推翻清政府很快就會實現。但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革命家,孫中山對當時的形勢有著比其他人更為理智和冷靜的分析。

第一,清朝的氣數雖然已盡,但仍有一定的實力,並不像一般革命黨人所想像的那樣是一捅就破的紙老虎。

第二,作為高瞻遠矚的政治家,推翻清帝雖然是孫中山革命的首要目標,但不是最終目標,其最終目標是建立個強大富強民主的國家,使中華民族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也就是說,破壞是為了建設,破壞是手段,但不是目的。倘若可以不用破壞就能達到建設的目的,那不更好嗎?袁世凱擁有強大的實力,可以迫使清帝退位,完全可以利用袁世凱實現「破壞」的第一步,然後以民主的約法來約束袁世凱,實現建立民主富強國家的理想。倘若能做到這一點,他自己當不當這個大總統是無關緊要的。這正是孫中山人格偉大之處。孫中山也許有幼稚的一面,但他的「天下為公」之心,人皆可鑒。

對於孫中山民國初期讓位的問題,有許多人作過深入的研究,也提出過許有見地的見解。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史學界在研究孫中山讓位的原因時,主要提出了4種說法:

一是「權術論」,認為是袁世凱利用革命黨與清政府的鬥爭,玩弄權術,藉機奪權;

二是「干擾論」,認為是投機革命的舊官僚、立憲黨人一致擁護袁世凱,造成一種非袁莫屬的聲勢,使革命黨的戰略部署遭到干擾;

三是「扶植論」,認為是帝國主義把袁世凱看做是中國的強人,企圖扶植他當總統;

四是「妥協論」,認為是革命黨內的妥協思潮迅速膨脹,主張擁護袁世凱。

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有的人認為以上的4種說法不能完全解釋孫中山讓位的真正原因,他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胡繩武先生髮表在1987年《歷史研究》第l期上的《孫中山讓位於袁世凱的歷史環境》一文,突破了以往史學界大多關注孫中山讓位的正確與失誤、功過與得失而缺乏對孫中山讓位的歷史環境的具體論述的局面,指出孫中山之所以讓位,其根源在於武昌起義後,由於多種原因,在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海外華僑和留學生中,較為普遍地存在一種如袁世凱反正,就借袁世凱之力以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最為有利的心態。正是因為如此,在武昌起義後不久,在南方各省中就有了袁世凱如果能夠反正就推袁世凱為總統的方針,把臨時大總統的職位如約讓給袁世凱。

胡繩武認為,最早公開報道袁世凱適於做大總統的輿論是英國的報紙《每日鏡報》、《倫敦晚報》等。《民立報》1911年10月21日以「歐洲關於中國革命之電報」為題的新聞報道中寫道:「《每日鏡報》、《倫敦晚報》及其他各報報道孫逸仙已選袁世凱為第一總統。輿論十分贊成袁世凱和革命黨聯合,並希望孫中山不要念舊日之情,袁當有以助其成功,云云。」實際上,說孫中山在這時就贊成選袁世凱做民國未來的大總統缺乏根據,這不過是英國報紙的一種宣傳,旨在急切地推出它在中國的新代理人,以維護其在中國的既得權益。

如此一來,孫中山到底是「讓位」還是「還位」,袁世凱出任大總統是否合法,變得更加難以確定了。這一謎團不知何時才能真正解開。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贊!若對本文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里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優質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邊社歷史 的精彩文章:

英布為什麼要背叛項羽?他的背叛是劉邦取勝的關鍵因素嗎?
戰國時各國的文字都很複雜,但最奇葩的卻是這個國家的文字
波德萊爾的詩作《惡之花》內容頹廢為何還能激勵巴黎工人?
探秘美洲叢林深處幾十噸的上古石球是外星人製造的嗎?
秦始皇用這種方式對付嫪毐和呂不韋,太后知道後受不了

TAG:路邊社歷史 |